党的光辉照高原,高原儿女心向党——青海省兴海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掠影

作者: 来源:中国民族报 时间:2024-09-26 10:35:04 点击数: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之地,有汉、藏、回、土等十多个民族共7.5万余人在此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近年来,兴海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所有发展都赋予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全面深入持久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青海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贡献力量。2019年,兴海县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矢志不渝跟党走
  ——持续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广大妇女要撑起‘半边天’,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贡献巾帼力量。”9月12日,兴海县东格尔广场上热闹非凡。兴海县妇联正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集中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妇女了解党的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让民族团结入脑入心见行动。
  同一天,兴海县公安局也组织民辅警走上街头,通过设立咨询点、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现场讲解等方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
  兴海县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推进机制,将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
  中铁乡恰青村位于兴海县东南130公里处的深山腹地,平均海拔3300米,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村庄。近年来,恰青村党支部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促发展”为目标,成立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不断提升牧民收入水平,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像恰青村这样以党建为引领、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村子,在兴海县还有很多。全县处处呈现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天上日月最光辉,世上共产党最英明。”恰青村村民卓玛的话,道出了各族群众的共同心声。
  社区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兴海县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以构建幸福社区为目标,整合社区资源,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出了服务居民“五心工作法”;打造石榴籽小课堂、石榴籽议事室、石榴籽党群服务中心、石榴籽志愿服务队等,解决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建和谐幸福家园。
  近年来,为顺应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的大趋势,兴海县结合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出“1+4+N ”社区联防警务模式、“4+N ”村级联防警务模式、“老乔警务室”、“三调联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等,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平安兴海”建设取得新成效,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唱响时代主旋律
  ——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
  “宣讲通俗易懂,很接地气。听完宣讲后,我们的干劲儿更足了。”兴海县子科滩镇泉曲村村民刘万云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兴海县百姓宣讲团的党员干部穿梭于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田间地头,以面对面、唠家常的形式,深入宣传党的惠农富农政策,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2019年10月,兴海县被列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为了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及时传递给农牧民,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兴海县整合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及县融媒体中心、基层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百姓宣讲团等资源,探索推出“七传七进”工作法(即传思想,党的创新理论进牧家;传政策,扶贫帮困进牧家;传道德,道德文化进牧家;传文化,文体健康进牧家;传科技,技能服务进牧家;传法治,法律服务进牧家;传文明,移风易俗进牧家),让文明实践之风如春风化雨,引领社会新风尚。兴海县百姓宣讲团被中宣部评为“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我们坚持紧扣全县农牧民群众的需求,整合现有的各类资源,统筹运用好各种手段载体,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真正成为服务群众、汇聚力量、凝聚人心的阵地,让大家愿参与、会参与、乐参与。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已经有效发挥了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重要作用。”兴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天锡说。
  兴海县选择5所学校,建立法治宣传、民族团结、消防安全、维护稳定、基层组织等方面的教育示范基地,对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进行常态化宣传教育。同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收集当地模范典型故事,编辑出版了《兴海百姓故事》,号召干部群众向先进看齐、向典型学习。
  只要有空,“全国三八红旗手”、兴海县司法局子科滩镇司法所所长更藏卓玛就会带着资料走村入户,给农牧民讲述一堂堂生动的普法课。今年4月,她光荣登上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在兴海县,像更藏卓玛这样的先进模范还有很多。全县各乡镇、社区(村)全面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孝亲敬老文明之星”等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系列主题活动,广泛开展“提素质、讲规矩,重实干、作表率”“爱家乡、促进步,讲正气、树新风”活动,涌现出一批“海南好人”“青海好人”,形成“人人争做民族团结的模范,个个争当维护社会稳定的先锋”的喜人局面。
共谱绿色发展曲
  ——携手同建美好幸福家乡
  站在兴海县河卡镇五一村强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楼顶,放眼望去,万亩青稞基地映入眼帘。
  五一村村民昌勒是强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社员,2019年,他以77公顷草场入股合作社,当年便分红4万多元。
  兴海县地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核心区,是黄河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境内有丰富的农牧业、矿产、水电、中藏药材等优势资源。早在2001年,兴海县就借助河卡地区地势开阔的有利条件发展有机畜牧业,成立了青藏高原有机畜产品基地。
  如今,兴海县依托河卡有机农畜产品产业园,构建起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了兴海牦牛奶、丰收牌菜籽油、有机牛羊肉等167种特色农畜品牌,被列为青海省第二批全国现代农牧业示范县、全国首批“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兴海牦牛肉”获农业农村部“全国绿色农业十佳畜牧地标品牌”认证,“高原丰收牌菜籽油”获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青海高原第三届农产品展交观摩会金奖。
  今年7月底,在悠扬的歌声中,“山宗水源·大美青海·圣洁海南·生态兴海”2024年旅游文化季活动在子科滩草原举办,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在兴海,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也逐渐转化成经济优势。立足自然生态、文化资源等优势,兴海县积极探索农体文旅商融合发展,文旅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就业创业的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党的光辉照高原,高原儿女心向党。“我们将继续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断充实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夯实创建基础,完善创建机制,持续探索符合涉藏地区实际、群众广泛认可、具有兴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凝聚各族干部群众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砥砺奋进、逐梦前行。”兴海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同志说。
扎根牧区 践行团结
  “医院现在条件好了,牧区群众看病再也不用跑到西宁或海南州去看了。”兴海县藏医院院长周拉太说。
  发展藏医药事业,一头连着文化传承,一头连着百姓健康。从上任兴海县藏医院院长之日起,周拉太就在“如何更好地守护一方百姓生命健康”上想办法。
  改善医院硬件设施条件是基础。周拉太积极争取、筹集资金投入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江苏对口援建资金2400万元,实施了住院医技综合楼、传统治未病综合楼等建设项目,极大地改善医院的住院诊疗环境。经过多年发展建设,兴海县藏医院已经由单一门诊逐步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等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藏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兴海得天独厚的中藏药材资源优势,周拉太带领科研团队充分利用绿绒蒿、高山辣根菜等430余种藏药材,研发出17种稀有藏药优势品种,共有123种自制中藏药通过青海省中藏医药管理局审核备案,并投入临床使用。
  “经过保护性抢救,我们‘复活’了一些疗效非常好的中医验方、名方。”周拉太介绍说,在2019年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技奖颁奖大会暨学术年会上,他参与抢救、创新传承的“德子色曼”炮制技艺被评为“中国民族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周拉太还长期致力于野生藏药材资源普查与保护工作,利用卫星定位等高科技,收集高原珍稀藏药材种子157种,建成药用植物园9亩、实验田7个、种质库1个,为实现藏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周拉太的带领下,兴海县藏医院在骨科、妇科等多项诊疗方面取得创新突破,其中藏医药浴、藏医骨科等获得4项国家专利。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展示兴海县藏医药发展历程,周拉太积极推动建设了藏医药文化展览馆。该展览馆开馆以来,他担任讲解员,针对不同观摩学习群体,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丰富相对应的讲解内容,生动有趣的讲解方式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如今,该展览馆先后被命名为海南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基地、青海省科研科普基地、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成为兴海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
长水村:山水美如画 团结花盛开
  金秋九月,走进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温泉乡长水村,一条条柏油路干净宽阔,一排排新房沿路而建,一户户小院掩映在草原与山峰之间,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相传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远嫁吐蕃,途经河源郡(今兴海县境内)雪山下的一处天然温泉时,她让队伍整装沐浴、宿营休息,洗去一路鞍马劳顿的疲惫,故此地得名“温泉”。自此,温泉成为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汉、藏友好交融的民族团结之花,在雪域高原上绽放了千百年。
  今天的长水村,是一个藏、汉等多民族聚居的村落,也是兴海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乡村的一个重要阵地。长水村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共建共享美好家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长水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民间艺人创新传承玛尼石雕刻、刺绣等民间传统技艺。每年举办特色旅游文化艺术节,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1年,长水村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长水村平均海拔4000米,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长水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退化草原治理工程、草原有害防控项目等,发放禁牧补助资金和草畜平衡奖励资金,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双赢目标。
  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长水村全面推进“河长制”,对村域内128公里河道开展巡河治理。村里还成立了环境卫生整治志愿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村民们积极参与种植苗木,努力将家乡建设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绿色美丽宜居乡村。
相关推荐
  • 听听海南州五县县长谈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医药卫生体制、供销联社综合等改革,让改革的新成效激发基层工作新活力。充分利用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机制政策机遇,争取在项目资金、人才交流和农畜产品销售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2024-01-29 编辑:索南多杰 1346
  • 藏族歌手成林江措简介

      贝林·成林江措,男,出生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   代表作品有:《红红的缘》、《我们好好爱》、《牵着你的手》、《我的心上人》、《红尘中有你》、《我为姑娘唱首歌》等……   2004年参加青海省玉树州“爱心歌手大奖赛”,荣获...

    2011-04-11 编辑:admin 10098
  • 青春靓丽的高原红组合

    青春靓丽的高原红组合  高原红组合由三位青春靓丽的藏族女孩组成,分别是来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藏族女孩萨尔措,萨尔措毕业于西北民院大学艺术系舞蹈专业,她稳重、大方,活泼,深受广大歌迷喜爱;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藏族女孩扎西措,她曾经在张艺谋执导的《英雄》...

    2010-10-28 编辑:admin 10161
  • 生活家园愈加舒适 天鹅今秋早早起舞青海湖

      栖息生活的家园一年比一年舒适,冬候鸟大天鹅一年比一年赶早来到青海湖。记者从青海湖景区管理局获悉,今年7月就有大天鹅“迫不及待”从远方迁飞到青海湖,9月份以来飞抵青海湖的大天鹅不断增多,翩翩起舞的大天鹅成为青海湖秋季旅游一道靓丽的风景。   随着...

    2010-09-19 编辑:admin 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