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变绿洲——海南州防沙治沙成就速写

作者:才让本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2-10-08 08:42:01 点击数:
       “放眼望去都是绿,满目葱茏惹人爱。”每当驱车从贵南县黄沙头经过时,人们都会对黄沙头沙漠深处的“绿色长城”心生感慨。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贵南县人民数十年如一日,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在被称“造林禁区”的黄沙头、木格滩沙漠、多什则沟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沙漠里的绿色长城’,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大扭转。
      土地沙化,被称为“地球癌症”。过去,海南州是青海省土地沙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几十年来,海南州各族干部群众在与沙化的斗争中付出了巨大努力,在建设绿色家园的路上,书写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举目远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是20世纪共和县沙珠玉乡地区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70岁的豆格才让是沙珠玉乡上村村民。在他的记忆里,20世纪50年代,人被流沙困在屋子里的事情时有发生,屋里的人只好从窗户爬出来。
       因此,防沙治沙,把沙丘变成绿洲,是沙珠玉父老乡亲最大的心愿。
       新中国成立后,沙珠玉的沙患治理工作引起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1956年,共和县塔拉滩地区的防沙治沙工作,成为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1958年,青海省农林厅委派孙世杰在沙珠玉乡成立防风治沙林场,开展防沙治沙工作。       也就是在这一年,在沙珠玉乡防风治沙林场场长孙世杰的带领下,沙珠玉乡干部群众开始了植树造林和设置防沙障,被沙患蹂躏了百余年的沙珠玉人,开始了防沙治沙的漫漫征程。
       经过63年持续不断地治沙斗贫,如今的沙珠玉随处可见一片片“绿海”。在去往卡力岗村的路上,宛如走过城市的林荫大道,路旁高大的白杨树排列整齐,葱郁成林。
       放眼望去,村落间、农田里防护林网相互交织。林网中的方田内,即将收割的麦田泛着金黄,迎来收获季节的蚕豆果荚饱满。   
       环境改善了,沙珠玉乡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如今,沙珠玉乡的生猪养殖业和粮食种植业已形成品牌,如,沙珠玉的生猪远近闻名、蚕豆价格好时一公斤能卖五六元钱………
       依靠治沙造林形成的“绿海”,沙珠玉乡各村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上卡力岗村的游客接待中心2021年投入使用,村里的景区建设也正紧锣密鼓进行中。
       作为青海省生态保护任务最为艰巨的地区,沙珠玉拥有60多年抗击风沙的光辉历程和治沙经验。难能可贵的是,沙珠玉治沙精神历久弥新,红色精神永放光芒。
  20世纪90年代以前,贵南县黄沙头及木格滩周边沙漠每年以5到15米的速度向东南肆意扩展蔓延,每年近3000亩草地耕地被沙漠吞噬。
       步步紧逼的黄沙并没有让贵南人屈服。1996年以来,贵南县将黄沙头及木格滩周边治沙造林列入全县沙漠化治理的重点区域和头等大事,各族干部群众自备粮草,风餐露宿,日夜奋战,开展了万亩治沙造林活动。
  “以前,森多镇卡加村土地荒漠化极其严重,经常吃饭的时候,碗里都是沙子。”黄沙头沙漠治理实验区巡护站站长多杰加回忆说,他从17岁开始参加义务植树,到现在已经有40个年头。
  20多年的防沙治沙,贵南县森林覆盖率由1996年的2.6%,增加到了目前的14.94%,脆弱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冰草、针茅、高山蒿草等野生植物又爬满山坡。
治沙工程的实施和成功有效遏制了黄河流域贵南段的水土流失,保障了周边生态安全,有效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如今,黄沙头已经成为贵南县治沙增绿的新亮点,流沙基本固定,沙尘暴逐年减少,当初“逃离”这里的农牧民也纷纷回归家园。
贵南县森多镇地区草场又重新恢复了生机,沙漠深处还出现了一个大小约500平方米的湖泊。当地群众称之为仙女湖,还在湖的周边种上了树,有时候还能在湖里看到水鸟。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眼下,无数贵南人依然坚持着他们的梦想,用心守护他们的绿色家园。       “进了塔拉滩,汽车三点头;出了塔拉滩,汽车把头摇”,这是20多年前过往共和县塔拉滩地区的司机戏谑的顺口溜,说的是穿越沙化严重的塔拉滩时,风沙一吹能把汽车打成“麻子脸”。
       共和县塔拉滩地区,曾经是沙化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98.5%的半荒漠化草地,不仅荒无人烟,还严重危害着周边黄河生态区的安全。
       54岁的郭增鸿生在共和,长在共和,2002年郭增鸿因工作调动到共和县县林业局。“从小时候开始,我时常在想,要是家乡那片荒漠能绿油油的该有多好,这样的想法一直在心头萦绕。”郭增鸿说。
       2013年,海南州五县4.45万平方公里被纳入《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这给像郭增鸿一样建设美丽家乡的人带来了力量。
       有了技术和资金,在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下,郭增鸿与共和县干部群众一起参与到了塔拉滩生态修复的工作当中。
       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共和县组织实施了塔拉滩围栏封育、杨树深栽、退牧还草等一系列生态治理重点项目,使塔拉滩生态治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
       经过多年的努力,塔拉滩生态治理面积达到31.1万亩,共栽植青杨、棉柳等共129万株,原生植被的覆盖面积也从治理前15%达到了65%,使流动沙丘得到有效治理。
       一部海南史,半部治沙志。从20世纪50年代老一辈海南人人工防沙治沙,到21世纪新一代海南人科学治沙;从单纯治沙到绿色发展,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几代人解决的问题不同,但情怀从未改变,目标从未改变。
       传承勤朴坚韧、众志成城、筑牢屏障、永保绿洲的防沙治沙精神,一代又一代海南人民续写着绿色发展、科学发展、促农增收的美好篇章。
 
相关推荐
  • 海南州旅游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天下黄河贵德清近日,记者通过海南州旅游局获悉,2009年全州共接待省内外游客64.4万人次,同比增长14.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26万元,同比增长31 %,完成年计划的116%。其中贵德县接待省内外游客4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43.4万元。 2009年,海南州旅游工作紧紧围绕“一区两...

    2009-12-02 编辑:admin 3842
  • “绿色刚察”生机无限

    从西宁市沿315国道驱车一路向西,渐入眼帘的是一条近乎与天空相融的蓝色风景线,这里是“高原海滨藏城”——刚察县,党建飘红、产业透绿、民生添彩,丰富着牧区故事,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绿色发展”蓝图。...

    2022-05-20 编辑:索南多杰 7111
  • 海西州天峻县赛马会弹唱比赛受到当地群众欢迎

    近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首届赛马会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期间该县文化馆举办了一次现场报名现场演唱的藏族“扎念”弹唱比赛。 此次参加比赛的选手全部是当地牧民,青年选手大多有些文化水平。“扎念”弹唱无论从旋律还是歌词都是原创作品。据举办单位负责人介...

    2009-09-22 编辑:admin 7440
  • 海南州将用三年时间建成全省首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前不久,青海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海南州)建设项目和高水平医院合作共建签约仪式在海南州举行,计划用三年时间与青海红十字医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摸索一条适合海南州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协同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新路子。...

    2022-05-19 编辑:索南多杰 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