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家园 从蓝图到现实 ——在城镇建设中,贵德县让群众生活环境安全贴心便利舒适
作者:才让本 陶亚荣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22-08-10 09:35:42
点击数:
8月6日上午,青海省第十八届运动会、青海省第四届全民健身大会在贵德县开幕。当前,各项赛事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中。
眼下,盛会浓厚氛围已在贵德县各个角落蔓延开来,街头巷尾被省运元素和口号装扮一新,越来越多的贵德人感受到了省运会“幸福时光”。
作为我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体育盛会,如何以此为契机充分展现新时代新贵德新风采,城镇综合竞争能力和文明程度无疑是贵德县扩大对外交流的载体和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下,贵德县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这些,都离不开历届贵德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乡发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担当。
绣花功夫雕琢城市品质
“品质”更注重人的体验。
回首过往,贵德县运用绣花功夫雕琢城镇品质,着力为群众筑好“温暖巢”,持续焕发城镇活力、魅力和吸引力。
十年来,共建成公共租赁住房11124套,盘活后用于易地搬迁进城安置用房1400套,已配售 1329 套、配租7686套。城镇老旧小区已改造13个,2022年对6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城市细部美化工程正在积极实施。
“如今小区有了健身器材,有了花草树木,还配备了分类垃圾桶。改造后,我们小区更加整洁舒适了。”说起小区改造后的好处,正在散步的同德小区居民才让尼玛感慨地说。
数字是最有力的事实论据。至今,贵德县新建城镇公厕59座,免费开放县城公厕44座,城镇供水管网改扩建24公里,道路灯盏2811盏,停车位3970个。
市政公用设施安全管理事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具体工作中,贵德县加强供水排水、垃圾污水、燃气供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运行安全管理,至目前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城镇供水普及率达99.6%。
面对影响城市品质、制约发展、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贵德县委政府进一步强化管理、抓规范、惠民生、重内涵,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以“实干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眼下,初步形成以网格化管理、全天候巡查督察、城乡环卫一体化为重点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绿水青山照映美好生活
以河为脉,凭山为脊,满城皆画。
绿色,是贵德亮丽的底色;生态,是贵德宝贵的财富。
回望过去的发展道路,贵德县坚持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弥补发展短板,履行好保持“一江清水向东流”的生态使命。
十年来,新增政和广场、尚德广场、启程广场、滴水崖绿地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休闲场所,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十年来,加强广场、道路、景观带绿化建设,着力提高城市绿化档次,迎宾路、南大街、纵三路等37条主要街道绿化全覆盖,道路绿化率达95%,绿地覆盖率达到33.3%。
十年来,对城镇绿化区内的7500余株行道树、66亩绿化带定期进行浇水、抹芽、病虫害防治、杂草落叶清理等养护工作,形成了县城绿化有人培育、有人栽植、有人管护的工作机制,不断增加绿化面积,提升绿化美化水平。
青山绿水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可以说,贵德的每一处都是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是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融合发展焕新城乡面貌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
站在乡村振兴的百尺竿头,贵德县正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砥砺前行。
张家沟村属贵德县河阴镇,地处县城正南城乡接合部。 2017年张家沟村实施了投资2161.49万元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极大地提升了该村综合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和后续产业发展等。
截至目前,贵德县已实施包括张家村在内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71个,2022年实施8个,可研评审已通过。
炎炎夏日,人们出门游玩选择更多的是乡村游。位于河西镇团结村村口的停车场,这几日总是被大小客车停满,来自各地的游客流连忘返于青山绿水间。
在这样一个集花田观光、休闲度假、青少年研学旅行、户外探险、原生态畜禽产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观光生态旅游景区享受春日温暖,人们好不惬意。殊不知,几年前团结村的整体环境可用“脏、乱、差”来形容。
随着景点的建成开放,游客的增多,村民也慢慢地意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现如今人居环境、出行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不仅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也让村民有了“获得感”。
十年来,贵德县7个乡镇122个行政村实现垃圾处理全覆盖、全保洁、全收集、全处理,日均填埋垃圾量达到187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57%,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7.8%。完成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2719户,2022年实施1100户。
2020年,贵德县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国家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是青海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而随着贵德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以及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县城等生态文化品牌的获得,不仅增强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更引领贵德城镇建设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从打造面子好看,到完善里子好用,贵德县在城镇建设中,让城镇更加美丽,更让各族群众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安全贴心、便利舒适,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下,不论是参加省运会的裁判、运动员,还是每个贵德人都切身感受到贵德县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美丽家园梦已然照进现实。
眼下,盛会浓厚氛围已在贵德县各个角落蔓延开来,街头巷尾被省运元素和口号装扮一新,越来越多的贵德人感受到了省运会“幸福时光”。
作为我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体育盛会,如何以此为契机充分展现新时代新贵德新风采,城镇综合竞争能力和文明程度无疑是贵德县扩大对外交流的载体和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下,贵德县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这些,都离不开历届贵德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乡发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担当。

绣花功夫雕琢城市品质
“品质”更注重人的体验。
回首过往,贵德县运用绣花功夫雕琢城镇品质,着力为群众筑好“温暖巢”,持续焕发城镇活力、魅力和吸引力。
十年来,共建成公共租赁住房11124套,盘活后用于易地搬迁进城安置用房1400套,已配售 1329 套、配租7686套。城镇老旧小区已改造13个,2022年对6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城市细部美化工程正在积极实施。
“如今小区有了健身器材,有了花草树木,还配备了分类垃圾桶。改造后,我们小区更加整洁舒适了。”说起小区改造后的好处,正在散步的同德小区居民才让尼玛感慨地说。
数字是最有力的事实论据。至今,贵德县新建城镇公厕59座,免费开放县城公厕44座,城镇供水管网改扩建24公里,道路灯盏2811盏,停车位3970个。
市政公用设施安全管理事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具体工作中,贵德县加强供水排水、垃圾污水、燃气供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运行安全管理,至目前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城镇供水普及率达99.6%。
面对影响城市品质、制约发展、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贵德县委政府进一步强化管理、抓规范、惠民生、重内涵,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以“实干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眼下,初步形成以网格化管理、全天候巡查督察、城乡环卫一体化为重点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绿水青山照映美好生活
以河为脉,凭山为脊,满城皆画。
绿色,是贵德亮丽的底色;生态,是贵德宝贵的财富。
回望过去的发展道路,贵德县坚持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弥补发展短板,履行好保持“一江清水向东流”的生态使命。
十年来,新增政和广场、尚德广场、启程广场、滴水崖绿地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休闲场所,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十年来,加强广场、道路、景观带绿化建设,着力提高城市绿化档次,迎宾路、南大街、纵三路等37条主要街道绿化全覆盖,道路绿化率达95%,绿地覆盖率达到33.3%。
十年来,对城镇绿化区内的7500余株行道树、66亩绿化带定期进行浇水、抹芽、病虫害防治、杂草落叶清理等养护工作,形成了县城绿化有人培育、有人栽植、有人管护的工作机制,不断增加绿化面积,提升绿化美化水平。
青山绿水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可以说,贵德的每一处都是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是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融合发展焕新城乡面貌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
站在乡村振兴的百尺竿头,贵德县正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砥砺前行。
张家沟村属贵德县河阴镇,地处县城正南城乡接合部。 2017年张家沟村实施了投资2161.49万元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极大地提升了该村综合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和后续产业发展等。
截至目前,贵德县已实施包括张家村在内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71个,2022年实施8个,可研评审已通过。
炎炎夏日,人们出门游玩选择更多的是乡村游。位于河西镇团结村村口的停车场,这几日总是被大小客车停满,来自各地的游客流连忘返于青山绿水间。
在这样一个集花田观光、休闲度假、青少年研学旅行、户外探险、原生态畜禽产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观光生态旅游景区享受春日温暖,人们好不惬意。殊不知,几年前团结村的整体环境可用“脏、乱、差”来形容。
随着景点的建成开放,游客的增多,村民也慢慢地意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现如今人居环境、出行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不仅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也让村民有了“获得感”。
十年来,贵德县7个乡镇122个行政村实现垃圾处理全覆盖、全保洁、全收集、全处理,日均填埋垃圾量达到187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57%,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7.8%。完成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2719户,2022年实施1100户。
2020年,贵德县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国家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是青海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而随着贵德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以及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县城等生态文化品牌的获得,不仅增强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更引领贵德城镇建设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从打造面子好看,到完善里子好用,贵德县在城镇建设中,让城镇更加美丽,更让各族群众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安全贴心、便利舒适,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下,不论是参加省运会的裁判、运动员,还是每个贵德人都切身感受到贵德县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美丽家园梦已然照进现实。
相关推荐
热贡艺术:从“深锁寺院”到产业化发展
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一些村庄“家家有画室,人人是画师”,制作和销售热贡艺术品成为农牧民重要收入来源。 为扶持传统文化,青海省成立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热贡艺术产业化。 为农牧民创收 热贡艺术属藏传佛教绘画艺术,包括唐卡、壁画、...
2010-08-31 编辑:admin 7856《生命源头的颂歌》交响音乐会青海湖畔举行
《生命源头的颂歌》交响音乐会青海湖畔举行 让我们记住这美丽地方,记住这美好时光;让我们感受诗意青海,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8月9日中午2时30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诗人汇聚青海湖畔,出席了第三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第二届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颁奖典礼暨《生...
2011-08-10 编辑:admin 4457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07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
教民厅〔2006〕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有关研究生招生单位: 根据《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民委 财政部 人事部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教民〔2004〕5号,以下简称《意见》)、《教育...
2007-11-19 编辑:admin 9456黄南藏族自治州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医疗网
黄南藏族自治州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目前,已建成252所村级卫生室,覆盖了全州的252个行政村,农牧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 黄南州不断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先后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项目资金,累计投资达63.5万元,既有效地改善了医疗设...
2009-11-23 编辑:admin 7001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