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幸福新生活
作者:陶亚荣
来源:海南报
时间:2022-06-24 08:49:00
点击数:
走进海南州贵德县常牧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常牧家园,小区环境干净整洁,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近年来,海南州贵德县常牧镇积极探索“党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新模式,以实现搬迁群众“住得安心、过得放心、充满信心、万众一心”为目标,聚焦精准服务搬迁“新居民”,统筹各类资源、服务和力量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倾斜,由党委“搭台”,支部“唱戏”,社会“参演”,群众“自治”,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覆盖广泛的社区治理体系,助推搬迁群众适应新家园、融入新生活,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数千人从深沟大山搬至县城,人员众多,群众生活环境变化大,如何健全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新社区该怎么管理?一系列问题给社区基层治理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做好有效衔接,常牧镇党委以加快推进支部班子建设助推社区治理能力为主线,将政治素质好、“双带”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党员干部、优秀大学生推选进入社区“两委”队伍,实现“一肩挑”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4岁,均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干部队伍更加年轻化、专业化。
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完善“党支部—四级网格长—楼道长—党员”治理体系,将无职党员、退伍军人、热心群众选拔进入社区网格员队伍,建立健全片长总领、“两委”督办、网格员主办、楼道长跟办、党员志愿者协办五级包办管理制度,健全“楼长发现、网格呼叫、社区响应、协同处置”的闭环管理机制,实现各项事务“一网打尽、格中化解”。
主动搭建党心民心连心桥,定期召开社区干部、党员、物业、居民代表等共同参与的多方联席会议,开办文明实践积分银行,成立治安巡逻队、暖心调解室等,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为让易地搬迁贫困群众“搬得出,住得惯,融得进”,社区党支部还通过举办百家宴、锅庄表演等民俗文艺活动,实现易地不易俗,为牧民群众搭建寄托“乡愁”的窗口。
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通过全面摸排,将40名党员划分为“在家党员”“外出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3个类别,实行在家党员“设岗式”、年老体弱党员“关爱式”、外出党员“跟踪式”三种管理模式,唤起党员身份意识,激发党员队伍活力。针对在家年轻党员,通过设岗定责,积极引导参加疫情防控、小区治理、慰问帮扶等日常工作;针对年老体弱党员,落实送学上门、结对帮扶等措施,并定期开展学习教育;针对外出党员,通过“党员之家”微信群,及时发布“三会一课”学习资料,让外出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围绕民政、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以“石榴籽同心圆”党建品牌为依托,在职党员进社区为载体,推行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管理,为居民提供医保缴费、低保申请等代办服务。从搬迁党员、退休党员中推选“党群连心户”户长,定期入户听取服务事项诉求,收集“微心愿”,开展义诊、义剪等便民服务,切实帮助搬迁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打通了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
“乔迁方觉新家好,思源倍感党恩长;手提行李住新房,儿童送进新学堂;两不愁来三保障,幸福生活达小康;吃水不忘挖井人,党的恩情不能忘。”在宽敞明亮的常牧家园,老人们的歌声在鸟语花香中悠远传唱。
近年来,海南州贵德县常牧镇积极探索“党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新模式,以实现搬迁群众“住得安心、过得放心、充满信心、万众一心”为目标,聚焦精准服务搬迁“新居民”,统筹各类资源、服务和力量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倾斜,由党委“搭台”,支部“唱戏”,社会“参演”,群众“自治”,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覆盖广泛的社区治理体系,助推搬迁群众适应新家园、融入新生活,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数千人从深沟大山搬至县城,人员众多,群众生活环境变化大,如何健全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新社区该怎么管理?一系列问题给社区基层治理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做好有效衔接,常牧镇党委以加快推进支部班子建设助推社区治理能力为主线,将政治素质好、“双带”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党员干部、优秀大学生推选进入社区“两委”队伍,实现“一肩挑”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4岁,均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干部队伍更加年轻化、专业化。
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完善“党支部—四级网格长—楼道长—党员”治理体系,将无职党员、退伍军人、热心群众选拔进入社区网格员队伍,建立健全片长总领、“两委”督办、网格员主办、楼道长跟办、党员志愿者协办五级包办管理制度,健全“楼长发现、网格呼叫、社区响应、协同处置”的闭环管理机制,实现各项事务“一网打尽、格中化解”。
主动搭建党心民心连心桥,定期召开社区干部、党员、物业、居民代表等共同参与的多方联席会议,开办文明实践积分银行,成立治安巡逻队、暖心调解室等,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为让易地搬迁贫困群众“搬得出,住得惯,融得进”,社区党支部还通过举办百家宴、锅庄表演等民俗文艺活动,实现易地不易俗,为牧民群众搭建寄托“乡愁”的窗口。
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通过全面摸排,将40名党员划分为“在家党员”“外出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3个类别,实行在家党员“设岗式”、年老体弱党员“关爱式”、外出党员“跟踪式”三种管理模式,唤起党员身份意识,激发党员队伍活力。针对在家年轻党员,通过设岗定责,积极引导参加疫情防控、小区治理、慰问帮扶等日常工作;针对年老体弱党员,落实送学上门、结对帮扶等措施,并定期开展学习教育;针对外出党员,通过“党员之家”微信群,及时发布“三会一课”学习资料,让外出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围绕民政、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以“石榴籽同心圆”党建品牌为依托,在职党员进社区为载体,推行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管理,为居民提供医保缴费、低保申请等代办服务。从搬迁党员、退休党员中推选“党群连心户”户长,定期入户听取服务事项诉求,收集“微心愿”,开展义诊、义剪等便民服务,切实帮助搬迁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打通了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
“乔迁方觉新家好,思源倍感党恩长;手提行李住新房,儿童送进新学堂;两不愁来三保障,幸福生活达小康;吃水不忘挖井人,党的恩情不能忘。”在宽敞明亮的常牧家园,老人们的歌声在鸟语花香中悠远传唱。
相关推荐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党的十八大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2月20日,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海南州全面启动,同时也掀起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热潮。这是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实现海南又好又快发展,谱写中国梦青海篇海南章节的重大战...
2014-04-03 编辑:admin 7680西藏阿里机场2011年正式通航
据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达娃扎西近日透露,阿里机场建设进展顺利,计划明年试航,2011年正式通航,这意味着“世界屋脊”阿里将不再遥远。 阿里机场通航后,阿里到拉萨只需两个小时,将为阿里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同时对阿里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旅游业发展具有非...
2009-03-11 编辑:admin 5499藏族青年扎西青朋荣获第六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DV类金奖
第六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现场日前,由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央电视台、台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祖国骄傲——《中国台山•新富源杯》”纪录片评选暨第六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在台山举行,旨在...
2009-11-06 编辑:admin 5490中国古老少数民族文字跨入“数字化”时代焕发活力
11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古老少数民族文字的数字化演示,使游客们惊讶不已,流连忘返。专家称,中国古老少数民族文字跨入“数字化”时代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介绍,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文字都能在Windows系统上运行,其中蒙古族、藏...
2009-11-17 编辑:admin 4179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