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战线上的“排雷兵”

作者:才让本/南措吉 来源:海南报 时间:2022-04-20 09:45:30 点击数:
       初见蒋迅青,是在兴海县“西大门”共玉高速出口处的防疫执勤点。
       接受采访那天,蒋迅青正跟志愿者并肩站在印有“双码”的牌子前,中等个头,不胖不瘦,每逢车辆经过他都耐心地指导司乘人员扫码。
      出生于1972年的蒋迅青,现为兴海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检验科主任、副主任技师。兴海县防疫工作中,核酸检测实验室、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疫情防控一线,他从未缺席。
      抽丝剥茧的“溯源者”
     “流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通俗来讲,就是把一个个病例之间是如何传播的通过调查展现出来,尽快找到感染者的传染源以及密切接触者。在疫情防控中,流调是挖掘信息、发现疾病传播规律、控制疫情扩散的关键。
      2021年11月,兴海县发现两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后,作为“流调”组骨干人员,蒋迅青走出实验室,奔波在县城的每一个角落。
      每次出动,蒋迅青都要身先士卒。开展收集人员信息、了解基本情况、跟踪行动轨迹、查找病因线索、分析流行过程等工作。
      短短两天,蒋迅青流调50余人次,迅速形成了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11月的兴海县,正值高原隆冬时节。蒋迅青回忆,每次流调都要穿两层隔离服、戴两层胶皮手套,而且身体完全处于一个密闭的环境中,导致身体大量出汗,而且热量无法散去。
      与时间赛跑过程中,为了严格执行流调流程,蒋迅青和同事们常常需要穿着汗湿的流调服走很远,到了安全地方再脱去,这一冷一热,蒋迅青先后感冒了好几次。
      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蒋迅青先后在温泉乡卫生院、河卡中心卫生院、兴海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工作。在卫健系统深耕的30年时间中,他先后经历并参与了2003年抗击非典和2009年抗击鼠疫的“战疫”,这为蒋迅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14年,作为兴海县为数不多的专业检验人员,蒋迅青借调至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检验科工作。至2021年,检验室已完成全部20个食品品种的检测,共完成132项卫生指标菌及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
      闻令而动的“守护人”
      核酸检测是精准防控的有效手段,核酸标本离体后依然危机四伏,分离患者血清产生的气溶胶让人胆战心惊。作为新冠病毒的“扫雷人”,每一张及时精准的检验报告单就是他们冲锋一线的战斗印记。
      2021年1月,兴海县疾控中心启用兴海县第一个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蒋迅青作为实验室负责人,工作更加忙碌了。
      兴海县疾控中心检验科共有3名正式员工,其他两人专业为药剂和护理。在专业技术人员奇缺的基层,蒋迅青面临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2021年11月初,兴海县发现两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后,核酸检测工作量急剧增长,在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里,不论白昼还是黑夜,蒋迅青如同一个“排雷兵”,严谨细致地完成每次检测任务。
      防护服穿戴、试剂配置、试管排号、核酸提取、核酸扩增、记录实验结果、防护服和实验耗材的高压灭菌、出具报告单……每次的核酸检测都要持续4个小时,而这期间检测人员不能喝水、不能吃饭、不能上厕所。
      穿着厚重且不透气的防护服,一次检测实验结束后,蒋迅青全身是汗,脸上留下厚厚的口罩勒痕。
      兴海县疾控中心检验科承担全县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环卫工人、市场监督管理员、集中隔离点人员、被流调人员、政务大厅服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工作。截至目前,蒋迅青带领检验科累计完成核酸检测13000余人次,物表检测700余份。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蒋迅青工作的每一天都是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但他义无反顾地用实际行动抗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让兴海县农牧民群众吃上了“定心丸”。
 
相关推荐
  • 智力援助青海异地办班圆藏区孩子“求学梦”

      大年初六,春节和藏历新年的祝福声还未散去。早上10点,家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下称玉树州)的藏族小伙儿俄金曲培和他的同学们拖着行李在省会西宁火车站准备出发。  “今年是在辽宁学习的第三年,高三课业很紧张,所以要早点回学校。加把劲,希望能考上中央民族大...

    2019-02-13 编辑:admin 7137
  • 青海省将举办玉树抗震救灾图片展与特展

      为了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讴歌在“4·14”玉树地震中涌现出的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与事迹,由青海省委宣传部、新华通讯社青海分社、青海日报社、青海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见证》——“4·14”玉树地震救灾大型图片展及由省...

    2010-05-14 编辑:admin 4314
  • 西藏自治区培训基层干部学习"藏汉"双语翻译

      西藏基层干部“藏、汉”双语翻译培训班16日在西北民族大学开班,旨在培养在藏工作的各族干部学好、用好“藏、汉”双语,将富民、利民政策准确地传达到农牧区,更好地服务西藏百姓。   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副巡视员安清萍在培训会上指出,民族语文工...

    2015-12-17 编辑:admin 6124
  • 藏族导演松太加新作品入围第65届柏林电影节

      第6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22日宣布,中国藏族导演松太加新作《河》为本届电影节新生代单元最后一部入围影片。   电影《河》今年1月刚刚完成后期制作,已经通过审查并拿到“龙标”。这部影片将在柏林举行全球首映,并参与电影节新生代单元“水晶熊”奖...

    2015-01-27 编辑:admin 4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