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吉岩画:唐蕃古道上的温暖记忆
作者:祁万强 李慧 晓娟
来源:西陲古地 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1-12-02 10:24:13
点击数:

“切吉”,藏语意为法主。当地有一个名叫“切吉勒夸日”的拉则,说是当地的部族用来祭祀龙族的。
清晨,报道组成员向下一个目的地进发。从恰卜恰镇入共(和)-茶(卡)高速路口,行驶八十多公里后越野车拐入了向南的一条小道,广袤的切吉草原便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转过一处小山坳,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河水虽然显得浑浊,但给这片草原带来了些许灵动。
采访组成员一下车,寒风便肆虐地吹过脸颊,给人以生疼的感觉。当年,文成公主迎着草原凛冽的寒风进藏时,是否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
附近的牧羊人路过此地,我们上前打招呼。他说,这条河叫大水河,发源于茶卡一带的草原,由于河水中有盐分,牛羊喜欢喝这类比较有味儿的水。故而,这里的牛羊肉不仅没有膻味,还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羊肉,很受消费者的青睐。
离开大水河,十几分钟的车程后,终于到达切吉乡。今天,看似荒凉的切吉草原,曾经是高原先民生活的绝佳场所。这不是我们的臆测,而是有实实在在的物证——岩画。
经过辗转联系,我们找到了乔夫旦村党支部书记久迈旦增和村委会主任彭措。两位热心的当地人得知我们的采访计划后,及时联系到了岩画所在地草场的主人奂爵才让。
从切吉乡政府所在地望去,平坦的草原上赫然耸立着几座小山。奂爵才让告诉我们,只有十几公里的路程。
未料,就是这样看似很短的路程,竟然花费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
其实,根本就没有路,越野车忽而拐入泥潭,忽而进入草丛,在空旷的草原上蜿蜒行进。幸亏有向导,不然肯定会迷路。
到达山脚下后,采访组成员下车步行。久迈旦增边走边说,这座山当地人称“瓦士塔”,意为像鹰一样的山峰,神秘的岩画就在这座山冈上。
三位向导像羚羊一样矫健,不一会儿就把我们远远地落在了后面。低矮的山冈上,散落着一块块看似烧焦了的巨石。我们气喘吁吁地在乱石爬行,十几分钟后终于看到了岩画。
怪石嶙峋的山坡上,有一处特别平整而又面积巨大的黑褐色石头,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岩画展现在我们面前。画面中的牛、羊、鹿、狗等动物形状各异、神态逼真。其中一幅牦牛图案四蹄舒展,动感十足。经过测量得知,长约18厘米,宽约12厘米。犄角清晰可辨,呈弯月形,线条对称且流畅。
沿着高坡继续向上攀爬,高约60厘米,宽约50厘米的一块顶端较尖,底端较宽的三角形石头上,竟然呈现出一个清晰的藏文字,据彭措介绍,意思类似汉语拼音“a”。藏文字在岩画上的出现,在全国尚属首次发现,意义非同寻常。
随后,采访组成员在附近的岩石群中发现,岩画的图案还有太阳等一些奇怪的图案。
草原深处岩画的守护者奂爵才让告诉我们,岩画所处之地是他自家的草场,从儿时放牧时的记忆当中,这些图案就一直存在,包括父辈、祖辈也曾说很小时就一直存在。这一带岩画共有两处,除此之外还有一处在切吉乡东科村以西约1公里的日岗山顶上。这两处岩画均位于景色优美,地势相对平坦的高山顶,周围牧草丛生。这两处岩画好像是用铁制工具敲凿而成,内容有野牦牛、绵羊、马、鹿、狼和狗等图形。其中一幅画面,像是一个人骑在马上,非常形象。
岩画记录了远古先民的生活情态、图腾崇拜等,是现代人研究那一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依据。青海是我国的岩画大省,是人类在古老高原上的文化记忆,切吉岩画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也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切吉岩画,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生活在这一带的羌戎先祖,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创作关于生活的经典作品,为全面了解当地的历史发展脉络提供了有力佐证。

采访人物 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索南多杰
记者与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索南多杰取得联系。对于记者提供的岩画,多年来从事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索南多杰兴趣浓厚,他认为这一处岩画再次证明了青海古羌戎文化,是镌刻在青海大地上的羌戎印记。
索南多杰告诉记者,他在基层考察当中也曾听说过加隆村的这处岩画,也和同事一同前去考察过,最让他为之惊叹的是岩石上残存的那只野牦牛的图案。这只巨型的野牦牛线条优美,体型硕大,高高耸起的肩胛骨显示着它的高傲与不可侵犯,而从那健壮的四肢,已然看到血脉在那一刻全然扩张。从这个图案不难推断,这一带曾是野生动物生存的家园,这是毋庸置疑的。
同时,索南多杰认为这一处岩画的发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黑马河乡然去乎(藏语,意为弯曲沟)村以东约15公里的湖里木沟口两岸的半山坡上,周围水草丰美,地势平坦,是游牧人居住和放牧的好地方。这里有大量适于磨光作画的黑色变质岩,自然成了古羌人绘画创作的理想园地。目前发现的岩画内容丰富多彩,其中以动物为大宗,有野牦牛、狼、绵羊、鹿、狗、太阳及人物等。学者在这里还发现了两个简单的古藏文,真是匪夷所思。许多岩画由于年代久远,自然侵蚀严重,无法辨认。其特点大都是散刻在大小不一的磨光石上,全部是单体的画面。
共和县切吉乡东科村以西约1公里的日岗山顶还岩画遗存,索南多杰认为这一处岩画与加隆村岩画也有着某种联系。
“切吉,藏语意为法主。相传1730年夏日仓?噶丹嘉措在此讲经,故名。当地有一名叫‘切吉勒夸日’的拉则,是夏日仓?噶丹嘉措用来祭祀龙族的。这里的岩画共有两处,一处在东科村,另一处在切吉乡政府西北方向约8公里的阿龙鲜山顶上。这两处岩画均位于景色优美,地势相对平坦的高山顶,周围牧草丛生。据一些学者推断,这两处岩画都是用铁制工具敲凿而成。内容为野牦牛、绵羊、马、鹿、狼和狗。其中,一幅画面突出表现了马背上的骑士。”索南多杰说。
在索南多杰看来,这些岩画是古代活跃在共和盆地一带的“羌戎”先祖用智慧和汗水创作出来的经典作品,为全面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关推荐
海南州贵德县教育系统举行庆“三八”活动
文艺演出现场 为充分展现海南州贵德县广大女教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广大女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团结动员她们以更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状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让广大女教职工过一个文明健康有意义的节日。贵德县教育局与县妇联联合举办了贵德县庆祝“三...
2011-03-10 编辑:admin 4006卓玛加个人演唱会将在合作市举行
卓玛加“心中的酥油灯”雪山人卓玛加个人演唱会将于2009年1月10日在甘南合作市影剧院举行,目前演唱会的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此次演唱会是2009年藏族乐坛的首次大型演出,演唱会主办者以“天籁之音,礼献高原”为主题,意欲为高原人民呈现一台充分展现西藏音乐之美...
2009-01-07 编辑:admin 5321阿里札达土林地貌风光
雄伟的札达土林 夕阳下的札达土林 雄伟的札达土林 札达土林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是札达县著名的地貌风光区。札达土林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的地质变迁。据地质学家考证,一百多万年前,札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
2010-11-23 编辑:admin 10052青海省黄南州非遗保护建设项目今年竣工
工程总投资4850万元、空中俯瞰造型设计如同巨幅“坛城沙画”的黄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项目目前施工进展顺利,计划今年年底竣工。这一项目的建成,将成为黄南州集中展示热贡文化的重要窗口,对于保护热贡艺术,提升热贡文化品牌影响力,推进黄南文化旅游发展...
2010-04-04 编辑:admin 8320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