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坝州:高原“歌唱家”抢救珍贵藏族民歌
							作者:单鹏 安源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3-01-31 10:48:41
							点击数:
							
							
						
						 华科(左)指导学生达瓦江参(右)唱山歌。安源 摄
华科(左)指导学生达瓦江参(右)唱山歌。安源 摄       近日,四川阿坝壤塘县壤巴拉川西北民歌传习所传出悠扬山歌声,这是该传习所华科艺术团在春节前的最后一次排练。为了赶上这次排练,40岁的达瓦江参专程从几十公里外的牧区赶到县城。如果说放牦牛是脚踏实地的生活,那么唱山歌则寄托了达瓦江参的音乐梦想。
20多岁的沙穷尼玛和东加也是华科艺术团的成员。曼陀铃和龙头琴在他们手中演奏出动人的旋律,他们忘我地弹唱,沉浸在音乐的世界。
这三位歌手共同的指导老师是华科。近50岁的华科是当地知名的歌手,也是华科艺术团的创建者、壤巴拉川西北民歌传习所的负责人。排练当天,他指导了达瓦江参的演唱,又为沙穷尼玛和东加指导了弹琴的技巧,并亲自示范。
“藏族人把对幸福生活的歌颂、自由爱情的向往、神奇自然的敬畏、英雄人物的崇拜、生活的所思所感都融进了民歌中。”华科说。
华科自幼学习吉他,产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1994年,华科分配到壤塘县成为一名教师。业余时间里,他一心扑在文艺创作上,并抽空学习录音和作词作曲。后来,华科调到当地电视台工作,开设“每周一歌”栏目,挖掘本土民歌。2014年,华科调入当地文化工做壤巴拉川西北民歌研究。由于壤塘县有许多民歌以及锅庄被人遗忘,华科便义无反顾地投入川西北民歌的搜集、保护之中。
20多岁的沙穷尼玛和东加也是华科艺术团的成员。曼陀铃和龙头琴在他们手中演奏出动人的旋律,他们忘我地弹唱,沉浸在音乐的世界。
这三位歌手共同的指导老师是华科。近50岁的华科是当地知名的歌手,也是华科艺术团的创建者、壤巴拉川西北民歌传习所的负责人。排练当天,他指导了达瓦江参的演唱,又为沙穷尼玛和东加指导了弹琴的技巧,并亲自示范。
“藏族人把对幸福生活的歌颂、自由爱情的向往、神奇自然的敬畏、英雄人物的崇拜、生活的所思所感都融进了民歌中。”华科说。
华科自幼学习吉他,产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1994年,华科分配到壤塘县成为一名教师。业余时间里,他一心扑在文艺创作上,并抽空学习录音和作词作曲。后来,华科调到当地电视台工作,开设“每周一歌”栏目,挖掘本土民歌。2014年,华科调入当地文化工做壤巴拉川西北民歌研究。由于壤塘县有许多民歌以及锅庄被人遗忘,华科便义无反顾地投入川西北民歌的搜集、保护之中。
 华科(左)指导学生东加(右)弹奏乐器。 安源 摄
华科(左)指导学生东加(右)弹奏乐器。 安源 摄       据华科介绍,川西北民歌历史悠久,分为山歌和弹唱两种形式。山歌豪迈奔放,像牧场里流转的牧歌,又像耕作时的高亢号子,其中一些山歌已传唱了六、七百年。弹唱则柔情似水,在曼陀铃、龙头琴、马头琴等乐器辅助下,歌声柔和悦耳,相比山歌的原生态特点,弹唱更加通俗。目前川西北藏族山歌已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壤塘县下辖11个乡镇,为了尽快收集以口口相传形式流传下来的民歌,华科带着学生几乎跑遍了整个壤塘。“我们没有经费,搜集民歌时只能自带干粮。有一次,汽车在海拔4000多米的尕卡岭坏了,当时又冷又饿,只能一边就着雪水干吃馒头一边等待救援,两个小时后终于等来一辆车。最后我们一路被拖到南木达,才能继续采风。”
从2015年启动收集保护工作到第一套“抢救”资料完成,华科用了3年。2020年,第二套“抢救”资料也已完成。如今,华科带领传习所学员每年从各地搜集上百首民歌。他还将收集整理来的部分民歌进行改编创作,将民众喜闻乐见的故事,或将现行政策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句改编成新民歌。
在华科推广下,川西北民歌又在壤塘“火”了起来。29岁的东加在壤巴拉川西北民歌传习所学习多年后,出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这部专辑的9首歌曲由东加亲自作词作曲,在壤塘的年轻人中颇为传唱。21岁的沙穷尼玛去年来到传习所学习藏族民歌演唱。他说,学习期间他跟着华科老师到各地演出,积累经验的同时还赚取了生活费,“希望我成为一位歌手,用歌声传播壤巴拉文化。”
“今年我们还要继续下乡表演,让更多人享受艺术团的演员们带来的‘文化大餐’。”华科说,今年还要带学员去四川甘孜、青海等地收集更多的藏族民间音乐,让存在于民众口中的民歌作品继续传唱,“我们要把那些优美的曲调、特色的民乐‘抢救’回来,制作成音频或视频,让这些散落在民间的音乐精华得到更好的保存。”
						壤塘县下辖11个乡镇,为了尽快收集以口口相传形式流传下来的民歌,华科带着学生几乎跑遍了整个壤塘。“我们没有经费,搜集民歌时只能自带干粮。有一次,汽车在海拔4000多米的尕卡岭坏了,当时又冷又饿,只能一边就着雪水干吃馒头一边等待救援,两个小时后终于等来一辆车。最后我们一路被拖到南木达,才能继续采风。”
从2015年启动收集保护工作到第一套“抢救”资料完成,华科用了3年。2020年,第二套“抢救”资料也已完成。如今,华科带领传习所学员每年从各地搜集上百首民歌。他还将收集整理来的部分民歌进行改编创作,将民众喜闻乐见的故事,或将现行政策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句改编成新民歌。
在华科推广下,川西北民歌又在壤塘“火”了起来。29岁的东加在壤巴拉川西北民歌传习所学习多年后,出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这部专辑的9首歌曲由东加亲自作词作曲,在壤塘的年轻人中颇为传唱。21岁的沙穷尼玛去年来到传习所学习藏族民歌演唱。他说,学习期间他跟着华科老师到各地演出,积累经验的同时还赚取了生活费,“希望我成为一位歌手,用歌声传播壤巴拉文化。”
“今年我们还要继续下乡表演,让更多人享受艺术团的演员们带来的‘文化大餐’。”华科说,今年还要带学员去四川甘孜、青海等地收集更多的藏族民间音乐,让存在于民众口中的民歌作品继续传唱,“我们要把那些优美的曲调、特色的民乐‘抢救’回来,制作成音频或视频,让这些散落在民间的音乐精华得到更好的保存。”
						相关推荐	
	
	 
	
	
	 
	
	
	 
	
	
	 
						
				
				和日石经墙打造致富路
历经150多年的和日石经墙 早就听说过黄南州泽库县的和日石经墙,这处被誉为世界“石书奇观”的石经墙,静静矗立在草原深处,在蓝天白云的陪衬下,成为草原上牧民的精神图腾。记者发现,作为重要的藏族文化遗产,和日石经墙石刻工艺规模之宏大,石刻经文之完整,令人叹...
2013-05-15 编辑:admin 21536热贡•卡尔泽杰在中央民族大学进行学术讲座
热贡•卡尔泽杰 5月21日晚,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2011——2012学年系列讲座之十四在文化楼举行,此次邀请了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文联主席热贡•卡尔泽杰进行题为《人类学视野下的藏族民间民俗宗教研究——以青海热贡民间祭祀...
2012-05-23 编辑:admin 18927兴海贵南专场演出亮相海南州藏族服饰艺术节
兴海县服饰表演 兴海县服饰表演 兴海县服饰表演 兴海县服饰表演 兴海县服饰表演 兴海县专场演出 兴海县专场演出 兴海县专场演出 兴海县专场演出圆满结束 8月20日上午,兴海县服饰表演代表队和贵南县服饰表演代表队为当地观众献上了各自的专场演出,为海南州第...
2015-08-20 编辑:admin 19668贵南法院出实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问题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贵南法院在抓紧扎实查摆“四风”方面突出问题的同时,着眼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在审判、执行等工作上能尽快整改落实的问题,立说立改、立改立行,让老百姓切...
2014-06-25 编辑:admin 19940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
							热门
							换一批
						
						
					
							推荐
							换一批
						
						
					

 
										 
										 
										 
										


 
                                         
                                         
                                         
                                         青公网安备63252102000007号
青公网安备6325210200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