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青海——岳丈家的佛事
作者:轩锡明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7-11-24 12:07:22
点击数:
13、岳丈家的佛事
农活有忙闲。
进入农历六月底,满地的麦子黄熟了。搁从前,庄稼人要一个捆子、一个捆子放倒它们,再把它们用牲口一驮子一驮子运到场上,这至少要半月时间。接着碾场,天天碌碡转,紧赶慢赶得一个多月,到了八月十五,早晨地上都见霜了,一些场上还不得干净。如今机械化程度高了,不注意麦子就被收进仓了。但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龙口夺食,收割打碾都是最紧要的活儿。
割倒麦子,就得摘花椒了。每家都有那么多棵花椒树,够婆娘、丫头们扎手。
这中间还没等喘口气,一眨眼就到了九月采摘果子的季节。梨呀,苹果呀,满园子一树一树的,靠的是一云梯一云梯去把它们拿下来。这时候地里还有些小秋收,还得翻地,杂活儿堆着也不少。
等到野外最耐寒的胡罗卜、大头菜也入了家,岳父和岳母就有空儿坐于廊檐下的板床上,晒着深秋宝贵的阳光,一边“须溜,须溜”呷些茶水,一边扯闲篇儿。
这时候,连守果园的大黄狗都有了消闲的份儿,过来偎在人的脚下。
这时候,要么是岳父,要么是岳母,两人中总会有一个人说:
“该念经了吧?”
“是该定个日子了。”
另一个人回答,绝对是一致决定。
岳丈家每年都要念平安经,都是在农闲的这阵儿。日子定好之后,家里人分头行动,有人去寺院约请阿卡,有人上街采购必备用品,有人在家里为念经人准备饮食起居。岳母有4个出嫁了的姑娘,念经的日子里总要被她召唤回一两个,帮她蒸馒头,炸油饼,炒菜。
岳丈家念经,总是请扎仓寺阿卡。
扎仓寺在20多里外的热水沟,是个小寺。扎仓寺曾有一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圆寂活佛出自岳丈石家门里,为我爱人的本家爷爷。如今的在位活佛又是石家人,是我爱人的表弟,岳丈家与该寺的关系可不言而喻。
我多次发现,扎仓寺僧侣到河西乡一带化缘总是先到大户村,总是先到岳丈家来。身披袈裟的僧侣出出进进,是他们家的常客。岳父和岳母还时常受寺院委托代为化缘,然后把化到的粮食、木料等物品送去。扎仓寺有了佛事活动,岳丈家的人必定要去参加。
在青海,藏族、蒙古族全民信佛,汉民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佛教徒。贵德县人口不足10万,佛寺就有50多座,可见佛教在社会中的地位。除了请阿卡念经,除了去寺院进香,凡寺院举办大的神事,群众则必定云集,那实在既是神圣的宗教活动,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生活,是上规模的游乐集合。
岳父、岳母是非常虔诚的佛教徒,除与扎仓寺的来来往往,每逢初一、十五等进香的日子,他们还常去附近其它寺庙磕头礼拜。乜那寺四月十五“转象”,做迎请未来佛仪式,岳父、岳母都是按时到达,随在转象队伍的后面,绕寺院一周,以示要永做佛的信仰者。下排的文昌庙啊,保宁的珍珠寺啊,远在东山脚下的长佛寺啊,都留下了他们一次次的足迹,都留下过他们供养寺庙的香钱……
选定的念经日子到了,家里人早早驾了马车去扎仓寺接约请的阿卡。岳丈家每年都是接来一老两少三人,而请多请少原没有定数,大都依据俗家人的意愿,依据经济能力。
阿卡们来的时候都背着黄色的经卷包袱,年少的拿着鼓镲。他们走路是款款的,是不多说话的,我觉得那老阿卡的嘴老是在蠕动着,蠕动着,那是在默诵经文吧。
家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子里煨着柏枝、麦子、面粉混合而成的“桑”,桑烟袅袅地飘升,散发出特殊的香味。煨桑是敬佛,是和佛的一种沟通。岳丈家和许多人家一样,在院心垒有长用的桑炉,在不念经的另外一些日子也会点燃桑料,让淡青色的烟雾缭绕一院。
阿卡进了家,被直接迎请到上房炕上,敬上茶水和饭食。阿卡们饮了茶,稍事休息,接着做一些必要的安排,便会马上开念。他们是把散页的长条形的经书摆在炕桌上,念完一页,翻去一页,念的过程中会隔一会儿摇摇铃,打打鼓,煞是有轻重缓急之节奏。
“阿妈家念经哩,你去不去?”
好像妻子每年都要这样问我,而我知道她是明知故问。
“你头里走吧,我后面跟着。”
岳丈家念经,我争取都去,除表示做女婿的关心外,主要还在于我喜欢听经。念经人盘腿搭脚端坐于席上,目无旁顾,微微摇头晃脑,口里么啦么啦的诵读声高高低低,重重轻轻,真正是抑扬顿挫。在我听来,那与其说是念,不如说是唱,是那样美妙,是那样入心。
听阿卡念经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
阿卡念经自然是藏文字语言,我是听不懂的。佛经又博大深奥,虽然闲暇时我向念经人请教,我还是难得要领,只知道此时岳丈家念的是平安经,是驱魔去邪,祈求安康。但我知道佛教经文是高层的精神的范畴,每个人都应该给予它足够的尊重。
岳丈家念经每年两天、三天不等,以我的理解那经文可能有增有减,但主要的经是一定要念完的,用炒面做成的象征魔鬼的“都鲁玛”(偶象)一定要送。
念经的日子里岳丈家最最安祥平和了,大家都轻轻地走路,轻轻地说话,凡事岳父和岳母绝不会龃龉。连家里的鸡娃、狗娃、猪娃都好像知道点啥,都好像不大声叫唤。
阿卡们念着经,家里人除了做好吃喝,还要做一些佛事的配合,比如煨煨桑,比如点点佛灯,添添净水碗盏,比如向着念经人磕头跪拜,比如接受用净水拍打头顶的祝福等等。但是,一天的大部分时间照样可以去干自己的农家活儿,要么就如我一样坐下来听听上房炕上肃穆入耳的诵读。
念经人在为世人企求着幸福,他们不向俗家讲求生活,一切随俗家的准备。对于他们,最好的食物当然是糌粑和酥油茶,最长吃的是包子和炸油饼。回寺院的时候,他们每人都会举着用树枝穿起的一串岳丈家相送的油饼,叫我看着非常有趣,同时叫我知道了寺里的人都喜欢油饼。
念经是要获取酬金的,但是念经人绝不同主人家讲价钱,完全由着主人家的诚心和家境。每人每天,岳丈家10块也给过,15块也给过。另外的是临终给念经人送茯茶,送些馒头和油饼,叫他们带回去享用。
岳丈家的平安经念完了,家里人仍用马车相送请来的念经人。大家走出了家门,岳父、岳母用藏话说“关珍切!关珍切”(谢谢,谢谢),年轻的阿卡则挥手用汉话“再见!再见!”
他们明年还会来的。
农活有忙闲。
进入农历六月底,满地的麦子黄熟了。搁从前,庄稼人要一个捆子、一个捆子放倒它们,再把它们用牲口一驮子一驮子运到场上,这至少要半月时间。接着碾场,天天碌碡转,紧赶慢赶得一个多月,到了八月十五,早晨地上都见霜了,一些场上还不得干净。如今机械化程度高了,不注意麦子就被收进仓了。但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龙口夺食,收割打碾都是最紧要的活儿。
割倒麦子,就得摘花椒了。每家都有那么多棵花椒树,够婆娘、丫头们扎手。
这中间还没等喘口气,一眨眼就到了九月采摘果子的季节。梨呀,苹果呀,满园子一树一树的,靠的是一云梯一云梯去把它们拿下来。这时候地里还有些小秋收,还得翻地,杂活儿堆着也不少。
等到野外最耐寒的胡罗卜、大头菜也入了家,岳父和岳母就有空儿坐于廊檐下的板床上,晒着深秋宝贵的阳光,一边“须溜,须溜”呷些茶水,一边扯闲篇儿。
这时候,连守果园的大黄狗都有了消闲的份儿,过来偎在人的脚下。
这时候,要么是岳父,要么是岳母,两人中总会有一个人说:
“该念经了吧?”
“是该定个日子了。”
另一个人回答,绝对是一致决定。
岳丈家每年都要念平安经,都是在农闲的这阵儿。日子定好之后,家里人分头行动,有人去寺院约请阿卡,有人上街采购必备用品,有人在家里为念经人准备饮食起居。岳母有4个出嫁了的姑娘,念经的日子里总要被她召唤回一两个,帮她蒸馒头,炸油饼,炒菜。
岳丈家念经,总是请扎仓寺阿卡。
扎仓寺在20多里外的热水沟,是个小寺。扎仓寺曾有一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圆寂活佛出自岳丈石家门里,为我爱人的本家爷爷。如今的在位活佛又是石家人,是我爱人的表弟,岳丈家与该寺的关系可不言而喻。
我多次发现,扎仓寺僧侣到河西乡一带化缘总是先到大户村,总是先到岳丈家来。身披袈裟的僧侣出出进进,是他们家的常客。岳父和岳母还时常受寺院委托代为化缘,然后把化到的粮食、木料等物品送去。扎仓寺有了佛事活动,岳丈家的人必定要去参加。
在青海,藏族、蒙古族全民信佛,汉民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佛教徒。贵德县人口不足10万,佛寺就有50多座,可见佛教在社会中的地位。除了请阿卡念经,除了去寺院进香,凡寺院举办大的神事,群众则必定云集,那实在既是神圣的宗教活动,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生活,是上规模的游乐集合。
岳父、岳母是非常虔诚的佛教徒,除与扎仓寺的来来往往,每逢初一、十五等进香的日子,他们还常去附近其它寺庙磕头礼拜。乜那寺四月十五“转象”,做迎请未来佛仪式,岳父、岳母都是按时到达,随在转象队伍的后面,绕寺院一周,以示要永做佛的信仰者。下排的文昌庙啊,保宁的珍珠寺啊,远在东山脚下的长佛寺啊,都留下了他们一次次的足迹,都留下过他们供养寺庙的香钱……
选定的念经日子到了,家里人早早驾了马车去扎仓寺接约请的阿卡。岳丈家每年都是接来一老两少三人,而请多请少原没有定数,大都依据俗家人的意愿,依据经济能力。
阿卡们来的时候都背着黄色的经卷包袱,年少的拿着鼓镲。他们走路是款款的,是不多说话的,我觉得那老阿卡的嘴老是在蠕动着,蠕动着,那是在默诵经文吧。
家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子里煨着柏枝、麦子、面粉混合而成的“桑”,桑烟袅袅地飘升,散发出特殊的香味。煨桑是敬佛,是和佛的一种沟通。岳丈家和许多人家一样,在院心垒有长用的桑炉,在不念经的另外一些日子也会点燃桑料,让淡青色的烟雾缭绕一院。
阿卡进了家,被直接迎请到上房炕上,敬上茶水和饭食。阿卡们饮了茶,稍事休息,接着做一些必要的安排,便会马上开念。他们是把散页的长条形的经书摆在炕桌上,念完一页,翻去一页,念的过程中会隔一会儿摇摇铃,打打鼓,煞是有轻重缓急之节奏。
“阿妈家念经哩,你去不去?”
好像妻子每年都要这样问我,而我知道她是明知故问。
“你头里走吧,我后面跟着。”
岳丈家念经,我争取都去,除表示做女婿的关心外,主要还在于我喜欢听经。念经人盘腿搭脚端坐于席上,目无旁顾,微微摇头晃脑,口里么啦么啦的诵读声高高低低,重重轻轻,真正是抑扬顿挫。在我听来,那与其说是念,不如说是唱,是那样美妙,是那样入心。
听阿卡念经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
阿卡念经自然是藏文字语言,我是听不懂的。佛经又博大深奥,虽然闲暇时我向念经人请教,我还是难得要领,只知道此时岳丈家念的是平安经,是驱魔去邪,祈求安康。但我知道佛教经文是高层的精神的范畴,每个人都应该给予它足够的尊重。
岳丈家念经每年两天、三天不等,以我的理解那经文可能有增有减,但主要的经是一定要念完的,用炒面做成的象征魔鬼的“都鲁玛”(偶象)一定要送。
念经的日子里岳丈家最最安祥平和了,大家都轻轻地走路,轻轻地说话,凡事岳父和岳母绝不会龃龉。连家里的鸡娃、狗娃、猪娃都好像知道点啥,都好像不大声叫唤。
阿卡们念着经,家里人除了做好吃喝,还要做一些佛事的配合,比如煨煨桑,比如点点佛灯,添添净水碗盏,比如向着念经人磕头跪拜,比如接受用净水拍打头顶的祝福等等。但是,一天的大部分时间照样可以去干自己的农家活儿,要么就如我一样坐下来听听上房炕上肃穆入耳的诵读。
念经人在为世人企求着幸福,他们不向俗家讲求生活,一切随俗家的准备。对于他们,最好的食物当然是糌粑和酥油茶,最长吃的是包子和炸油饼。回寺院的时候,他们每人都会举着用树枝穿起的一串岳丈家相送的油饼,叫我看着非常有趣,同时叫我知道了寺里的人都喜欢油饼。
念经是要获取酬金的,但是念经人绝不同主人家讲价钱,完全由着主人家的诚心和家境。每人每天,岳丈家10块也给过,15块也给过。另外的是临终给念经人送茯茶,送些馒头和油饼,叫他们带回去享用。
岳丈家的平安经念完了,家里人仍用马车相送请来的念经人。大家走出了家门,岳父、岳母用藏话说“关珍切!关珍切”(谢谢,谢谢),年轻的阿卡则挥手用汉话“再见!再见!”
他们明年还会来的。
相关推荐
青海22位民间艺人上榜非遗传承人名单
塔尔寺酥油花近日,文化部确定了711名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青海省22位民间艺人位列其中。 青海省此次申报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7大类的17个项目代表性...
2009-06-29 编辑:admin 3128甘肃藏学研究所开题调研青藏高原环境与文化
日前,记者从甘肃省藏学研究所了解到,由该所所长丹曲研究员组织负责的大型课题《青藏高原环境与山水文化·甘肃卷》正式开题。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的甘、青、川三省结合部,由于地处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上游,其生态地位尤为显赫。广大...
2014-03-11 编辑:admin 4500“纪念汶川地震三周年晚会”在京举行
《中国奇迹——纪念抗击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大型专题文艺晚会》11日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观看。 晚8时,演出在序曲《向英雄致敬》中拉开帷幕。整台节目分为《中国大爱》、《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奇迹》四个篇章,...
2011-05-14 编辑:admin 4658海南州税务局帮扶贵南县森多镇斯肉村
贵南县森多镇斯肉村是青海省税务局、海南州税务局精准扶贫联点帮扶村。
2020-06-09 编辑:才吉 8533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