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新作品:清明四则

作者:朱立新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6-04-01 09:37:00 点击数:

清明四则
朱立新

  《历书》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因此得名”;《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春节一过,从劳顿、荤腥、昏聩中缓过来,心里开始莫名躁动起来,心情一天比一天舒畅愉悦。是在等待新燕啄春泥?还是等待一渠红杏?是等待那缕杨柳风?还是等待贵如油的银丝?是,又不完全是。

  直到有一天,在村庄看见农人们脱去棉袄,擦拭农具,备种运肥,才蓦然开悟,原来我是在急切等待清明节气呢!“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农人们最知晓农事与节气的关系。

  每年这个时节,勤力稼穑之前,打烧纸、扎花圈、篜馒头——清明上坟才是紧要大事。“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为五礼,永为常式”。上古就将墓祭纳于五礼之中,谁敢马虎和耽搁?春节没凑齐的亲戚族人,清明上坟不约而同倾家出动,春节没舍得吃的盛馔佳肴,清明上坟悉数供奉,以表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唐诗《寒食篇》有“秋贵重阳冬贵蜡,不如寒食在春前”的句子,足见附属于寒食节的清明节,在人们眼里多么重要。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

  清明上坟注定是声势浩大而庄重的仪式。

  家族所有成员在这仪式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大伯每年除草,他人细心,除得干净;小叔平时嗜酒,自然充当“酹者”(兴许乘人不备,自己迅速抿一口呐);哥哥有的是力气,一般参与坟头培土;舅妈婶婶茶饭好,便执箸献菜;侄儿胆大,在不远处将“二踢脚”燃得振聋发聩;我们几个孩童呢,则为“拜者”,不悲不喜,不哭不闹,老老实实地跪于坟前,看大人们在眼前穿梭忙碌,也看袅袅青烟逐渐飘散于清天明地间……

  母亲那时总怀抱一沓黄白烧纸,在自家族坟头压几张后,不忘去周围其他家族坟头挨个压纸,无一遗漏。有一年,我埋怨母亲太“大方”,她听见后,当着家族那么多人面,狠狠训斥了我一通。她说;“走进这个坟茔里的所有亡人,都是咱们的亲戚,怎么能不管不顾呢?”

  现在,母亲也在这一方坟茔里占据了一席之地。我们依然年年清明节来上坟,也每年会学着母亲当年的样子,怀抱一沓烧纸,心怀虔诚地在她及家族先人坟头压上后,再去周围其他人家坟头压几张纸,奠一杯酒,无一遗漏。

  我想,我的子女们将来也会这么做,不曾改变。

  父亲对二十四节气极度敏感。从风向、日光、气温等的细微变化上,他就能够判断出哪个节气该结束了,哪个节气即将临近了。而他肚子里装的农谚俗语也令我颇为惊奇。比如“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春打六九头,备耕早动手”;“蚂蚁垒窝要落雨”……对于清明农谚,他也如数家珍。“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

  正因为如此,父亲格外谙熟每个节气的稼穑之道,也格外珍视雨水、阳光、泥土、农具、牲畜等一切与农事有关的物和事,他无法容忍任何细微农活在他自己或我们手中错失了节气。

  有一年,我们全家清明上完坟,照例“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见《帝京景物略》)在紧挨族坟的一处山梁梁上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时,发现父亲不在其中,我们纷纷四处寻找,只见他在不远处的一片低洼地里,正埋头挥锨,将三五株杨柳苗子栽于潮湿泥地。哥哥嗔怒唤其回,父亲却孩子似的笑了。“地闲着可惜,不如栽几棵树,等它成材了,给你盖房娶媳妇。”他这样说道。

  如今,这些杨柳已成参天大树了,而父亲也入土为安有二十余载。每年上坟或路经此地时,总不由凝望这些树木,心中感慨良久。正如有诗云:“坟头掊土新叠旧,坟前草木枯又青;音容应在此地下,湮没黄尘多少春。”

  先人的精神就像这树木,总是生生不息、茁壮成长的。

  在中国车载斗量的文学诗篇里,涉及清明节的诗词占一定比重,从唐朝温庭筠的“愁闻一霎清明雨”到宋朝晏几道的“舞烟眼雨过清明”,从元朝元好问的“画出清明二月天”到明朝高启的“清明无客不思家”,再到当代钱钟书的“明年何处度清明”、聂绀弩的“清明过勒雨霏纷”……不胜枚举。这些描景抒怀、吟春叹春的灿烂诗句中,投射出的是中华民族强大丰沛的精神渊源。

  “世人拜自然而生,仰于天地之大美,令神气氤氲于气宇而与众不同,赖四时之交变得以休养生息繁衍绵延,万物行转,一切自有理”。与其说清明上坟是芸芸众生普遍而日常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不如说是与传统联系的脐带,是和精神源头相对接的方式。借助清明上坟,一年不见几次面的亲戚可以相逢团聚,可以送寒问暖、共话桑麻;借助清明上坟,久不出户的童叟可以踩踏酥软泥土,让身心沐浴在和煦春风和轻柔暖阳里,折柳吹笛,放飞风筝,领受季节丰厚的馈赠。更重要的是,清明节里处处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规矩和礼教——“慎终追远”、敬畏祖先、孝亲仁义。于是,我们延续祖辈的做法,在“拜扫扩茔,届期素服诣墓……周胝封树,剪除荆草”(见《清通礼》)然后摆放祭品、水酒,烧纸,焚香,奠酒,行礼,祈福等的一整套程序中,不能乱发话、说脏话;放置祭品动作要轻慢;自家坟头要压纸奠酒,同时给别的人家坟头压纸、奠酒、抛食,是谓“以示后继有人”,“行善事”;坟头上要培新土,为祖先“修补房屋”,以期祖先免遭夏天雨淋之灾;焚香插香时,大人们不让小孩操持,而是自己亲手上香,且要彬彬有礼……

  每到清明节,或者每当我在做这些的时候,会身不由己地想起“籍贯”、“家园”、“族谱”等这些词来,它们似乎气脉贯通,息息相关,用丰富的历史积淀勾连着“根”的情结。族谱的后面,附着“传”“颂”“行状”“记事”,但所记无非是乐善好施、忠孝礼仁之类的文字。我思谋着,上坟兴许是对这些文字的诠释和融通吧?如此说来,清明节便是释放情愫、修德明性、皈依灵魂的节气,它更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一种精神慰藉,它让我们懂得了四时之和序,日月之恒固,天地之灵秀,生命之高贵。

相关推荐
  • 我省企业全力以赴稳生产保供应

    连日来,我省各地企业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和生产工作,以闭环管理方式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保障不停工不停产,确保防疫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2022-10-31 编辑:索南多杰 2123
  • 领略旧时风物拉萨绕赛巷藏毯店

    在拉萨的汉族人中,四川人占很大比例。在四川话中,“廓”与“角”的发音相近,他们把八廓街误读成了“八角街”。后来,望文生义,以讹传讹,很多人就都以为“八角街”是有八个角抑或八条主要支道的街了。而事实上,“八廓”在藏语里是环行的意思。八廓街正是一条同心圆的环形街道,它...

    2009-01-09 编辑:admin 4422
  • 海南藏族自治州元宵佳节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

    同德县广场元宵节文艺演出(图片由杨晓旭和更布藏才让提供) 同德县广场元宵节文艺演出(图片由杨晓旭和更布藏才让提供) 同德县广场元宵节文艺演出(图片由杨晓旭和更布藏才让提供) 海南州传媒中心广场元宵节文艺演出(摄影:拉吉卓玛) 海南州传媒中心广场元宵节文艺演出(摄影:拉...

    2015-03-06 编辑:admin 5336
  • 青海省大通县一个古老藏族部落的马年春节

      30日也是大年三十,一大早,青海省大通县向化藏族乡在阳光的沐浴下,一片热闹,十几家商铺都在营业,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年货,正在路边摆摊的一对藏族夫妇一直在忙乎,“过年生意好,全凭着乡亲们照应呢”。   向化藏族乡是唐朝时期战乱留下的一个藏族部落,先民们都是来...

    2014-02-06 编辑:admin 5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