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死而复生那样动人的诗歌
作者:蔡煌道杰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9-03-27 17:18:14
点击数:
像死而复生那样动人的诗歌
——评阿顿•华多太的《忧郁的雪》
——评阿顿•华多太的《忧郁的雪》
《忧郁的雪》对我而言,是二00八年藏族文坛最令人感动的一件事。一个诗人对自己内心实实在在的交代,不沾俗尘的交代,像仲夏夜的凉风吹动虚掩的窗扉般打动了我。华多太虽然搁置诗笔近十年,但身上没有丝毫的商贾气,没有丝毫的江湖气,一颗诗心仍然鲜活如初,这让他和那些自诩诗人的人豁然区别开来。
1、关于雪,高贵的悲情
初读《忧郁的雪》,我想当然地以为对雪的塑造应该是诗人所要着力体现的。从青海东部的阿尼达里加山下,到海西昆仑山口,雪是寻常事物。踏雪而歌,卧雪畅饮,也是寻常场景。华多太熟悉雪和与雪关联的一切,但我想象中恣意昂扬的雪没有出现,他的犹豫的雪是稀疏的、寥落的、甚至有点无力。
雪应该是诗人心中的痛,是想拥有却不可得的象征。“有一天 我突然梦醒于冬季/发觉地上的雪都落在遥远的天空/辨不清雪域往常的容颜”;“在一阵野牦牛骷髅的哞叫中/我听到所有与雪有关的故事/游荡在远古与未来的沧海桑田”(《雪域》)。谁能把握住这遥遥无期的雪?谁能在当下把握住这遥遥无期的雪?“于是我回归原路 饿死在诗的灵塔边/瘦男人又指了许多铺雪的路叫我走/要我为了一个真实的句子”(《自画像》)。行吟者的路没有方向,只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沿着“铺雪的路”,抵达“一个真实的句子”。远古和未来靠什么牵系?诗人必须要回答这个几乎充盈所有具备文化使命感的人无法逃避的问题。正是这个问题,造就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成长起来的一代藏人的困惑、迷茫、矛盾和忧伤。欣慰的是,诗人用忧郁的写作和歌吟做了回答,用行动作了回答,忧伤的坚持中展现了末法时代诗人高贵的光芒。
现代文明是一种柔性的暴力,它不是外入的、强悍的、攻击性的,它的危险在于其本身难以抵挡的诱惑,犹如森林女妖的歌声,往往使牧童迷失在晴朗的天空下。作为一种对部族文明的关照和怀念,华多太更加清醒的,他让我们不但目睹到了现在的和过去的,还有更加悲情的未来,“远山的风景与我同色/牛毛帐是一团黑色的火焰/燃烧在那里 历史的辉煌/像一堆被风吹走的灰烬/最终将掩埋雪的颜色”(《图博史》)。除了强烈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曾经的辉煌只是一片灰烬。此景此情,诗人没有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也没有捶胸顿足地怨天尤人,更没有放浪形骸地自暴自弃,而是“等待着殉葬过去的坟墓,而丝毫感觉不到恐惧”(同上)。安详地等待,理智地接受,在那盏废墟中可怜的神灯下,诗人完成了对自己的升华,有理由相信足迹烙印在坚硬的石头上的不争实事。
风卷走异样的目光,雪山四周,天地积压“冰冷的帐址”。“帐址”这个游牧文化中标志性的概念,是家园、血脉传承的代名词,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范围,是个与部族命运戚息相关荣辱与共的范围。如今,“阳光远去 带走了笑容/残月将何时温暖/大山里可爱的兄弟”(《藏乡》)。对兄弟、部族命运的清醒认识及关照,诗人不再局限于个体生命对世界在认识上的不适,上升到一种悲剧精神,独自承担对“宿命的黯然伤神”。
雪应该是诗人心中的痛,是想拥有却不可得的象征。“有一天 我突然梦醒于冬季/发觉地上的雪都落在遥远的天空/辨不清雪域往常的容颜”;“在一阵野牦牛骷髅的哞叫中/我听到所有与雪有关的故事/游荡在远古与未来的沧海桑田”(《雪域》)。谁能把握住这遥遥无期的雪?谁能在当下把握住这遥遥无期的雪?“于是我回归原路 饿死在诗的灵塔边/瘦男人又指了许多铺雪的路叫我走/要我为了一个真实的句子”(《自画像》)。行吟者的路没有方向,只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沿着“铺雪的路”,抵达“一个真实的句子”。远古和未来靠什么牵系?诗人必须要回答这个几乎充盈所有具备文化使命感的人无法逃避的问题。正是这个问题,造就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成长起来的一代藏人的困惑、迷茫、矛盾和忧伤。欣慰的是,诗人用忧郁的写作和歌吟做了回答,用行动作了回答,忧伤的坚持中展现了末法时代诗人高贵的光芒。
现代文明是一种柔性的暴力,它不是外入的、强悍的、攻击性的,它的危险在于其本身难以抵挡的诱惑,犹如森林女妖的歌声,往往使牧童迷失在晴朗的天空下。作为一种对部族文明的关照和怀念,华多太更加清醒的,他让我们不但目睹到了现在的和过去的,还有更加悲情的未来,“远山的风景与我同色/牛毛帐是一团黑色的火焰/燃烧在那里 历史的辉煌/像一堆被风吹走的灰烬/最终将掩埋雪的颜色”(《图博史》)。除了强烈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曾经的辉煌只是一片灰烬。此景此情,诗人没有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也没有捶胸顿足地怨天尤人,更没有放浪形骸地自暴自弃,而是“等待着殉葬过去的坟墓,而丝毫感觉不到恐惧”(同上)。安详地等待,理智地接受,在那盏废墟中可怜的神灯下,诗人完成了对自己的升华,有理由相信足迹烙印在坚硬的石头上的不争实事。
风卷走异样的目光,雪山四周,天地积压“冰冷的帐址”。“帐址”这个游牧文化中标志性的概念,是家园、血脉传承的代名词,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范围,是个与部族命运戚息相关荣辱与共的范围。如今,“阳光远去 带走了笑容/残月将何时温暖/大山里可爱的兄弟”(《藏乡》)。对兄弟、部族命运的清醒认识及关照,诗人不再局限于个体生命对世界在认识上的不适,上升到一种悲剧精神,独自承担对“宿命的黯然伤神”。
2、关于个人,迷失的正见
其实,试图在华多太的诗歌中找寻诗眼,找寻一些独特而灵异的词汇,并且企图从这些词汇本身揣摩出诗人内心深处某些隐秘的特质,注定是要失败的。这多多少少和诗人散漫淡漠、天马行空的天性有关。
华多太的出生地在青海东部的一个狭长山谷中,上山放牧,平川种粮,有着悠久农耕文明和同样悠久的游牧文明。那个叫贺隆堡的村庄东邻汉族村落,西连撒拉族庄子,看过社火中的武松,听过阿訇的唱经,跳过古老的“夏尔群鼓舞”,多民族文化共存一处,却互不渗透,交流和撞击中保持着最大限度的独立性。这种文化原始状态的繁荣,使人对自身的认同感非常强烈,也非常清晰。这是“多年与石头相伴的童年”,兄弟姐妹们在庆祝赛马节,“我想起遥远村姑们装扮的喜悦/和她们忸怩或者腼腆的方式/好像人群里闪动的一朵朵花” (《异地乡愁》)。
美的短暂和易逝,是生活不二的铁律。人成长的过程,是参与生活并企图改变生活的过程,可笑的是,人最终逃脱不了被生活改变的命运。但诗人写作的过程,恰恰成为自我救赎的过程。“雪山的姿势 江河的形态和阳光的方式/我都逐个领略过 但无济于事/信念的空虚和情绪的孤单徐徐而来/盈满着我 像一个天生贫穷的王子/我无法撕开雪野安静入睡”,“我将要远行 将与您日渐冷淡而陌生”(《叮嘱:母亲》)。
我们到底缺乏什么?缺乏的是自我意义上归属感。爱尔兰诗人希内在《进入文学的情感》一文中写道:“诗是自我对自我的暴露,是文化的自我回归,诗作是具有连续性的因子,带有出土文物的气味和真切感。”华多太自身的困惑与迷茫、矛盾与抗争,诡诞的想象,奇异的梦境,无非是内心忧郁的雪的一次彻底暴露。
这位汉语里呼风唤雨的藏人,“拖着卡耐迪的《回家》/也拖着仓央嘉措的情歌”跋涉,迷茫中苦苦挣扎,直到感觉到“布达拉一定是在高处/鸟瞰那些远道而来的香客”,实现了对现实的彻悟,得到精神上无比的喜悦。“我感觉到他们一生的泪水/在释迦牟尼塑像前 潸然而下/想秋日里的滂沱大雨/那情景像死而复生那样动人”(《朝圣》)。
《感谢天葬》、《鸟啊,祈求你给我一刹那的慰藉吧》、《孤独的地球》、《十四行》,还有更多的篇幅,展示了诗人和他所属民族的精神信仰生活。那些远道而来的朝圣者、年迈的祖母、瘦男人、孵化这羊皮袄传承股市的弟兄,普通的黑头藏民依然执着地坚守着可贵的良知,使得诗人从迷茫的求索中得到超脱。“人之诗,当是人负有的生活承诺与道义的实现,其痛苦、不屈于命运的抗逆、理想之境、怡然陶然之意……遂成为审美寄托,而超越诗人一己私我意义达到某种哲理性高度”,重新觅拾理性的正见。
华多太的诗歌,是内敛的,自省的,他仿佛在叙事,又仿佛在抒情,其实真正的落脚点在于解析。作为藏族人,他的诗歌中几乎看不到藏族生活中的日常事物,比如牛奶,比如酥油,比如哈达,比如青稞酒……绝少见到,这是一个离开故土远徙都市的藏族人的真实生活,因此,他的诗是真诚的。
[FS:PAGE] 华多太的出生地在青海东部的一个狭长山谷中,上山放牧,平川种粮,有着悠久农耕文明和同样悠久的游牧文明。那个叫贺隆堡的村庄东邻汉族村落,西连撒拉族庄子,看过社火中的武松,听过阿訇的唱经,跳过古老的“夏尔群鼓舞”,多民族文化共存一处,却互不渗透,交流和撞击中保持着最大限度的独立性。这种文化原始状态的繁荣,使人对自身的认同感非常强烈,也非常清晰。这是“多年与石头相伴的童年”,兄弟姐妹们在庆祝赛马节,“我想起遥远村姑们装扮的喜悦/和她们忸怩或者腼腆的方式/好像人群里闪动的一朵朵花” (《异地乡愁》)。
美的短暂和易逝,是生活不二的铁律。人成长的过程,是参与生活并企图改变生活的过程,可笑的是,人最终逃脱不了被生活改变的命运。但诗人写作的过程,恰恰成为自我救赎的过程。“雪山的姿势 江河的形态和阳光的方式/我都逐个领略过 但无济于事/信念的空虚和情绪的孤单徐徐而来/盈满着我 像一个天生贫穷的王子/我无法撕开雪野安静入睡”,“我将要远行 将与您日渐冷淡而陌生”(《叮嘱:母亲》)。
我们到底缺乏什么?缺乏的是自我意义上归属感。爱尔兰诗人希内在《进入文学的情感》一文中写道:“诗是自我对自我的暴露,是文化的自我回归,诗作是具有连续性的因子,带有出土文物的气味和真切感。”华多太自身的困惑与迷茫、矛盾与抗争,诡诞的想象,奇异的梦境,无非是内心忧郁的雪的一次彻底暴露。
这位汉语里呼风唤雨的藏人,“拖着卡耐迪的《回家》/也拖着仓央嘉措的情歌”跋涉,迷茫中苦苦挣扎,直到感觉到“布达拉一定是在高处/鸟瞰那些远道而来的香客”,实现了对现实的彻悟,得到精神上无比的喜悦。“我感觉到他们一生的泪水/在释迦牟尼塑像前 潸然而下/想秋日里的滂沱大雨/那情景像死而复生那样动人”(《朝圣》)。
《感谢天葬》、《鸟啊,祈求你给我一刹那的慰藉吧》、《孤独的地球》、《十四行》,还有更多的篇幅,展示了诗人和他所属民族的精神信仰生活。那些远道而来的朝圣者、年迈的祖母、瘦男人、孵化这羊皮袄传承股市的弟兄,普通的黑头藏民依然执着地坚守着可贵的良知,使得诗人从迷茫的求索中得到超脱。“人之诗,当是人负有的生活承诺与道义的实现,其痛苦、不屈于命运的抗逆、理想之境、怡然陶然之意……遂成为审美寄托,而超越诗人一己私我意义达到某种哲理性高度”,重新觅拾理性的正见。
华多太的诗歌,是内敛的,自省的,他仿佛在叙事,又仿佛在抒情,其实真正的落脚点在于解析。作为藏族人,他的诗歌中几乎看不到藏族生活中的日常事物,比如牛奶,比如酥油,比如哈达,比如青稞酒……绝少见到,这是一个离开故土远徙都市的藏族人的真实生活,因此,他的诗是真诚的。
3、关于爱情,炽烈的醉眠
对于青海而言,兰州不是终点站,成都也不是。对于爱情来说,兰州是个驿站,成都也是。华多太和所有激情的诗人不同,他专情。就是兰州至成都的列车,牵系起了他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虽然这是一段没有结果的恋情。
他们的爱情开始于火车站,多半也与火车有关。“铁箱在蠕动 将把我爱的人带向远方/她揉红的眼睛里有锈铁的颜色”(《铁道》),和所有怀爱的少年男女一样,漫长的两地思念,短暂的相聚言欢,白昼苦短,夜以继日,长夜畅谈后,心爱的人被送上了火车。“每当想起款款而去的火车和那双热泪盈眶的目光,在我的心底,始终呈现着春风细雨般的一幕”(《恋情三部曲•思念》)。从容、舒缓、怡人的爱情开始了,幸福像春风一样激荡在诗人心中,像细雨一样滋润着诗人的生命。
但是车站与爱情,你想到了什么?
关于这场恋情的诗篇中,诗人多次描绘了分别时的场景,却只有一次提到前去迎接恋人的到来。那是一个“雪花簌簌”的寒冬之夜,诗人接到恋人“温暖的归期”,“此时,我渐渐忘却了脚底下冰冷的雪,觉得铺在地上的雪花是天间燃烧的群星。炯炯目光有力地注视着黑黑发辫下的每一张面孔。想想你可爱的身影即将从人海的浪涛冲向我燥裂的沙滩”(《恋情三部曲•。归期》)这不可能是一次意外的耽误,诗人脚下燃烧的群星化成“满地淤泥”,默默的“把冰冷的归期抛入最后的酒中”。
因为把握不住,捉摸不透,专情的诗人心中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淡淡的哀愁和苦痛,以至于“我的心在流泪 你却像冬虫夏草一般/享受着似是而非的感觉/你应该有许多晶莹的泪水/淅淅沥沥 像花瓣上的露珠/玻璃杯上的啤酒花”(《痛苦的好日子》)。一种凄美,纯洁如花瓣上的露珠,美丽如杯口的啤酒花,苦涩的爱,无怨的爱。
铁轨在我的旁边 双双
从脚下延伸到远远的天边
二00八年过去了,与年初的寒春一样,年末的暖冬同样让人不适。其实,何止二00八年,一直以来,弥漫于我们的生活,贯穿于我们的生命的,归根结底似乎只有两个字:不适!诚如华多太在《忧郁的雪》的封底所表达的,诗歌应该拥有雪花那样高贵、纯洁、美丽和升华的品格,“而今,我们的雪被急速消化,却下雪甚少”,在他那里,正是这种缺失造成了根深蒂固的不适。
他们的爱情开始于火车站,多半也与火车有关。“铁箱在蠕动 将把我爱的人带向远方/她揉红的眼睛里有锈铁的颜色”(《铁道》),和所有怀爱的少年男女一样,漫长的两地思念,短暂的相聚言欢,白昼苦短,夜以继日,长夜畅谈后,心爱的人被送上了火车。“每当想起款款而去的火车和那双热泪盈眶的目光,在我的心底,始终呈现着春风细雨般的一幕”(《恋情三部曲•思念》)。从容、舒缓、怡人的爱情开始了,幸福像春风一样激荡在诗人心中,像细雨一样滋润着诗人的生命。
但是车站与爱情,你想到了什么?
关于这场恋情的诗篇中,诗人多次描绘了分别时的场景,却只有一次提到前去迎接恋人的到来。那是一个“雪花簌簌”的寒冬之夜,诗人接到恋人“温暖的归期”,“此时,我渐渐忘却了脚底下冰冷的雪,觉得铺在地上的雪花是天间燃烧的群星。炯炯目光有力地注视着黑黑发辫下的每一张面孔。想想你可爱的身影即将从人海的浪涛冲向我燥裂的沙滩”(《恋情三部曲•。归期》)这不可能是一次意外的耽误,诗人脚下燃烧的群星化成“满地淤泥”,默默的“把冰冷的归期抛入最后的酒中”。
因为把握不住,捉摸不透,专情的诗人心中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淡淡的哀愁和苦痛,以至于“我的心在流泪 你却像冬虫夏草一般/享受着似是而非的感觉/你应该有许多晶莹的泪水/淅淅沥沥 像花瓣上的露珠/玻璃杯上的啤酒花”(《痛苦的好日子》)。一种凄美,纯洁如花瓣上的露珠,美丽如杯口的啤酒花,苦涩的爱,无怨的爱。
铁轨在我的旁边 双双
从脚下延伸到远远的天边
二00八年过去了,与年初的寒春一样,年末的暖冬同样让人不适。其实,何止二00八年,一直以来,弥漫于我们的生活,贯穿于我们的生命的,归根结底似乎只有两个字:不适!诚如华多太在《忧郁的雪》的封底所表达的,诗歌应该拥有雪花那样高贵、纯洁、美丽和升华的品格,“而今,我们的雪被急速消化,却下雪甚少”,在他那里,正是这种缺失造成了根深蒂固的不适。
相关推荐
海南州贵南县重点整治汽车维修企业环境污染
为进一步加大我县汽车维修企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力度,近期,贵南县出动执法人员20人次,对全县汽车维修企业环境污染整治工作进行了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了维修企业废弃物、车间汽车废气、维修企业废机油处置。期间,共检查维修企业及个体维修户14家。通过检查,发现我县汽车维...
2017-08-30 编辑:admin 5645吐谷浑王城──伏俟城
五世纪·四四五年 吐谷浑汗国瓦解 吐谷浑 吐谷浑王城──伏俟城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以北、菜济(切吉)河南,东距青海湖约7.5公里的地方,又称铁卜加古城。周围是一片地域开阔、水草丰美的大草原。此城当地人称“切吉加夸日”,藏...
2010-05-31 编辑:admin 6777大同融资担保公司成立
共和县青海湖广场 为有效解决全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拓展融资担保机构覆盖面,加快融资平台建设,近日,共和县成立了大同融资担保公司。该公司于今年3月份依法核准通过,并成功登记注册,公司隶属共和县发展改革和经济贸易局管理,注册资金1000万元,属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国...
2010-06-04 编辑:admin 6077海西州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德令哈市召开
9月28日,海西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德令哈市召开 。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深入落...
2019-09-29 编辑:admin 9261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