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民族和时代的书写
作者:葛建中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9-04-15 16:37:46
点击数:
面对民族和时代的书写
——格桑多杰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
——格桑多杰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
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在这一片繁衍卵育出卷帙浩繁的英雄史诗、产生了众多神话传说的高大陆上,顽强地生活着一个马背上的民族、英雄格萨尔的后裔。藏族,以能歌善舞、剽悍旷达以及几千年来创造的建筑、音乐、雕塑、壁画、戏剧、文学、医药、天文、哲学、宗教等而被世人瞩目,吸引着无数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艺术的心灵。他们在高山草地上放牧着生活、放牧着诗歌,在与篝火一同燃烧的“锅庄”舞步中,我们感到了藏族人民豪放乐观的炽烈情感;在睿智的《萨迦格言》中,我们看到了藏族人民充满正义机智的心灵;在《格萨尔王传》的演唱中,我们找到了歌的旋律、诗的音韵。
作为一位藏族诗人,格桑多杰先生用他的诗歌为我们再现了雪域风貌、藏人的生活和一个时代的社会变迁轨迹。他的诗歌描写了千里雪乡的历史和现实,歌唱着照亮雪域的黎明,吟唱着人民的智慧、母亲的奉献。他的诗来自于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来自于丰富的实践创造经验,来自于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历史及生生不息的艺术创作传统。因此,他在诗歌中饱含深情地赞颂着《黎明分娩的新城》、《玛积雪山的名字》、《垛妮达山的清露》为我们讲述《喳曲的传说》,描摹着理想的美好境界和新的生活。
玛积雪山是黄河源头的第一大神山,诗人格桑多杰在诗作《玛积雪山的名字》中赞颂着玛积雪山这座极具人性化的、亦可被视作藏族人人格化象征的雪山:
玛积雪山的名字,
寓含着险峻峥嵘的意境,
是高贵、纯洁、宏伟的象征。
…… …… ……
玛积雪山的名字,
哪一个高原人对您不是怀着圣洁的感情?
人们以美妙的神话来描述您的行踪,
从东方的天际落下万仞银峰,
也落下蓝玉般的湖泊和七彩的虹;
千古雄踞,万世钟情,
一个剽悍、朴实、勤劳的民族,
伴随着您走上了历史的旅程。
在藏族人民不断迁徙变化的历史中,雪山圣水从来就滋养着人们,而这高耸入云的玛积雪山就如同藏民族一样有着豪放自由的气度,有着高贵、纯洁的品格,有着傲岸奇伟的气质,山的形象在诗人眼中已成为一个民族的化身。于是,我们从诗中感受到,一个民族如山一样屹立。从这种恢宏的想象和象征上,我们感知到了诗歌中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今天,对于青藏高原及藏学的研究已日渐成为显学,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对格桑多杰先生诗歌的研究、评论是正逢其时的。在将近半个世纪的诗歌写作中,格桑多杰先生发表了许多作品,并出版了诗集《牧笛悠悠》和《云界的雨滴》,受到国内外关注。诗人深刻感知、体悟了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发展、雪域藏乡的变化。诗人对于全球化背景中藏族人民的心声多有了解,加之他有着长期在基层生活、工作的经历,因此,可以说格桑多杰先生诗歌的根须是深深扎在生活的沃土中的,是为人民而歌吟的诗人,是那种熟知、热爱本民族文化的真正的民族作家。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行政工作的领导干部,格桑多杰先生在业余时间始终坚持文学创作,他在牧区工作时,许多作品成稿于马背上、地窝子里,在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后,仍孜孜不倦地从事业余创作。直到今天,在退休之后的古稀之年,格桑多杰先生仍没有停止他所热爱的文学创作,这种执着的精神令人感动,而他褒掖后人的风范也值得学习。
格桑多杰先生的诗歌代表作有《喳曲的传说》、《黎明分娩的新城》、《你是阳光的婴儿》、《玛沁雪山的名字》、《雪魂》等。他先后荣获过文学创作优秀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一等奖,有的诗作被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一1982(少数民族文学集)》。
在诗集《牧笛悠悠》的《代序》中,诗人邵燕祥说:“我没有到过青海,我也不认识格桑多杰。我读着这一束诗稿,正是这位没有见过面但似曾相识的果洛州藏族兄弟,以他时而雄浑、时而幽婉的歌声,引我走到了昆仑山下,江河源头。”
是的,在格桑多杰先生的诗歌中,我们听到了诗人唱的四千米的歌、五千米的歌……八千米的歌,因为这里是被阳光钟爱的地方,是离天最近的地方。诗人不愧为牧人之子,他将诗的触角探入到本民族的历史中,反刍着昔日的生活、审视着身后的道路。在那刀削斧劈般的岩壁上隐现着藏人的石屋,那用牛角犁年年耕耘的瘠薄的土地上曾经上演过多少悲剧?在《喳曲的传说》这首诗中,诗人谴责了农奴制下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剥削。在《黎明分娩的新城》一诗中,欢呼着草原新城的诞生,沉睡已久的土地开始复苏了,牧人们开始耕作了、酿酒了、开始收获梦想。通过对比的手法映衬出草原新城的美丽雄伟。诗歌形式上是四句一节,有些诗句如同藏族的格言、谚语,精辟生动,许多形象的比喻在诗中随处可见,足见诗人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学习和掌握。
由于诗人得天独厚地受着藏文化的濡染熏陶,在纯净的江河湖泊、在草木枯荣、雨雪交替的广阔草原,诗人格桑多杰先生找到了美的生活、找到了诗歌创作的源泉,因此他的诗与藏族人民血肉相连,诗中流淌着民族的血液,诗人歌唱着草原的美丽和美好的情感,歌颂人的创造力。他的诗歌中还多有描写自然之美的篇章,从这些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片充满自然活力、生命激情的土地充满了热爱和敬意! 因而他的诗就是对山河、历史、人民的审美思考, 是主体对客体的情感投射。杜勃罗留波夫在《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一文中指出:“……我们〔不仅〕把人民性了解为一种描写当地自然的美丽,运用从民众那里听到的鞭辟入里的词汇,忠实的表现其仪式、风习等等的本领……可是要真正成为人们的诗人,还需要更多的东西:必须渗透着人们的精神,体验他们的生活,跟他们站在同一的水平,丢弃阶级的一切偏见,丢弃脱离实际的学识等等,去感受人民所拥有的一切质朴的感情……。”
诗人在诗歌中将情感渲染得有张有驰,在真挚热烈的情绪中,诗歌意象如高原夜空里的繁星,熠熠生辉,华丽而深远,我相信,只有像格桑多杰先生一样热爱故土的诗人,才能催生出鲜艳的诗歌花朵。而《垛妮达山的清露》就是诗人作品中的一朵艳丽的诗歌之花:
一片不能遗忘的黑土
一面仙卉葳蕤的云坡
弯宇里有人吆喝
展裔里有人俯瞰
撞开月弓星箭启开金垣银锁
紧牵闪电的绳索
驾驭雷鸣的耕牛
扶一把星座轴轮的铧犁
在日月相追的重峦迭幛穿棱
涉登邃古无界
自信迁居日月凸凹的圆周
云外绿洲翠屏
闪烁出民族不朽的魂魄
苍山依偎心灵的火花
谐蔓菊石远眺新地质的隆起
黄河输注血的勇毅
耕耘两轮雪原上共升的日月
这首诗想象丰富、意境深邃、气象宏大,情感充沛,诗人将青海高原的历史、神话、环境与人类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堪称经典。
阅读格桑多杰先生的诗歌,我们看到诗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是崇高的,与那种消解神圣、追求媚俗的诗歌追求迥然不同的是,诗人在不寻常的地方和生活中努力实践着对真善美的开掘,
格桑多杰先生的诗歌大多站在时代的高度抒发对祖国、山河、人民的热爱之情,气势磅礴、思想深刻,没有做作和虚假,为我们展示了高原风情、时代风貌,他致力于描绘藏民族的风俗、心理,努力更深广地反映其发展的历史,从而表达出对生活的理解。从他的诗歌中,我们能看到一位诗人应具有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而这正是当下诗歌创作中需要发扬的文学品质。
作为一位藏族诗人,格桑多杰先生用他的诗歌为我们再现了雪域风貌、藏人的生活和一个时代的社会变迁轨迹。他的诗歌描写了千里雪乡的历史和现实,歌唱着照亮雪域的黎明,吟唱着人民的智慧、母亲的奉献。他的诗来自于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来自于丰富的实践创造经验,来自于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历史及生生不息的艺术创作传统。因此,他在诗歌中饱含深情地赞颂着《黎明分娩的新城》、《玛积雪山的名字》、《垛妮达山的清露》为我们讲述《喳曲的传说》,描摹着理想的美好境界和新的生活。
玛积雪山是黄河源头的第一大神山,诗人格桑多杰在诗作《玛积雪山的名字》中赞颂着玛积雪山这座极具人性化的、亦可被视作藏族人人格化象征的雪山:
玛积雪山的名字,
寓含着险峻峥嵘的意境,
是高贵、纯洁、宏伟的象征。
…… …… ……
玛积雪山的名字,
哪一个高原人对您不是怀着圣洁的感情?
人们以美妙的神话来描述您的行踪,
从东方的天际落下万仞银峰,
也落下蓝玉般的湖泊和七彩的虹;
千古雄踞,万世钟情,
一个剽悍、朴实、勤劳的民族,
伴随着您走上了历史的旅程。
在藏族人民不断迁徙变化的历史中,雪山圣水从来就滋养着人们,而这高耸入云的玛积雪山就如同藏民族一样有着豪放自由的气度,有着高贵、纯洁的品格,有着傲岸奇伟的气质,山的形象在诗人眼中已成为一个民族的化身。于是,我们从诗中感受到,一个民族如山一样屹立。从这种恢宏的想象和象征上,我们感知到了诗歌中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今天,对于青藏高原及藏学的研究已日渐成为显学,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对格桑多杰先生诗歌的研究、评论是正逢其时的。在将近半个世纪的诗歌写作中,格桑多杰先生发表了许多作品,并出版了诗集《牧笛悠悠》和《云界的雨滴》,受到国内外关注。诗人深刻感知、体悟了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发展、雪域藏乡的变化。诗人对于全球化背景中藏族人民的心声多有了解,加之他有着长期在基层生活、工作的经历,因此,可以说格桑多杰先生诗歌的根须是深深扎在生活的沃土中的,是为人民而歌吟的诗人,是那种熟知、热爱本民族文化的真正的民族作家。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行政工作的领导干部,格桑多杰先生在业余时间始终坚持文学创作,他在牧区工作时,许多作品成稿于马背上、地窝子里,在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后,仍孜孜不倦地从事业余创作。直到今天,在退休之后的古稀之年,格桑多杰先生仍没有停止他所热爱的文学创作,这种执着的精神令人感动,而他褒掖后人的风范也值得学习。
格桑多杰先生的诗歌代表作有《喳曲的传说》、《黎明分娩的新城》、《你是阳光的婴儿》、《玛沁雪山的名字》、《雪魂》等。他先后荣获过文学创作优秀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一等奖,有的诗作被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一1982(少数民族文学集)》。
在诗集《牧笛悠悠》的《代序》中,诗人邵燕祥说:“我没有到过青海,我也不认识格桑多杰。我读着这一束诗稿,正是这位没有见过面但似曾相识的果洛州藏族兄弟,以他时而雄浑、时而幽婉的歌声,引我走到了昆仑山下,江河源头。”
是的,在格桑多杰先生的诗歌中,我们听到了诗人唱的四千米的歌、五千米的歌……八千米的歌,因为这里是被阳光钟爱的地方,是离天最近的地方。诗人不愧为牧人之子,他将诗的触角探入到本民族的历史中,反刍着昔日的生活、审视着身后的道路。在那刀削斧劈般的岩壁上隐现着藏人的石屋,那用牛角犁年年耕耘的瘠薄的土地上曾经上演过多少悲剧?在《喳曲的传说》这首诗中,诗人谴责了农奴制下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剥削。在《黎明分娩的新城》一诗中,欢呼着草原新城的诞生,沉睡已久的土地开始复苏了,牧人们开始耕作了、酿酒了、开始收获梦想。通过对比的手法映衬出草原新城的美丽雄伟。诗歌形式上是四句一节,有些诗句如同藏族的格言、谚语,精辟生动,许多形象的比喻在诗中随处可见,足见诗人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学习和掌握。
由于诗人得天独厚地受着藏文化的濡染熏陶,在纯净的江河湖泊、在草木枯荣、雨雪交替的广阔草原,诗人格桑多杰先生找到了美的生活、找到了诗歌创作的源泉,因此他的诗与藏族人民血肉相连,诗中流淌着民族的血液,诗人歌唱着草原的美丽和美好的情感,歌颂人的创造力。他的诗歌中还多有描写自然之美的篇章,从这些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片充满自然活力、生命激情的土地充满了热爱和敬意! 因而他的诗就是对山河、历史、人民的审美思考, 是主体对客体的情感投射。杜勃罗留波夫在《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一文中指出:“……我们〔不仅〕把人民性了解为一种描写当地自然的美丽,运用从民众那里听到的鞭辟入里的词汇,忠实的表现其仪式、风习等等的本领……可是要真正成为人们的诗人,还需要更多的东西:必须渗透着人们的精神,体验他们的生活,跟他们站在同一的水平,丢弃阶级的一切偏见,丢弃脱离实际的学识等等,去感受人民所拥有的一切质朴的感情……。”
诗人在诗歌中将情感渲染得有张有驰,在真挚热烈的情绪中,诗歌意象如高原夜空里的繁星,熠熠生辉,华丽而深远,我相信,只有像格桑多杰先生一样热爱故土的诗人,才能催生出鲜艳的诗歌花朵。而《垛妮达山的清露》就是诗人作品中的一朵艳丽的诗歌之花:
一片不能遗忘的黑土
一面仙卉葳蕤的云坡
弯宇里有人吆喝
展裔里有人俯瞰
撞开月弓星箭启开金垣银锁
紧牵闪电的绳索
驾驭雷鸣的耕牛
扶一把星座轴轮的铧犁
在日月相追的重峦迭幛穿棱
涉登邃古无界
自信迁居日月凸凹的圆周
云外绿洲翠屏
闪烁出民族不朽的魂魄
苍山依偎心灵的火花
谐蔓菊石远眺新地质的隆起
黄河输注血的勇毅
耕耘两轮雪原上共升的日月
这首诗想象丰富、意境深邃、气象宏大,情感充沛,诗人将青海高原的历史、神话、环境与人类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堪称经典。
阅读格桑多杰先生的诗歌,我们看到诗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是崇高的,与那种消解神圣、追求媚俗的诗歌追求迥然不同的是,诗人在不寻常的地方和生活中努力实践着对真善美的开掘,
格桑多杰先生的诗歌大多站在时代的高度抒发对祖国、山河、人民的热爱之情,气势磅礴、思想深刻,没有做作和虚假,为我们展示了高原风情、时代风貌,他致力于描绘藏民族的风俗、心理,努力更深广地反映其发展的历史,从而表达出对生活的理解。从他的诗歌中,我们能看到一位诗人应具有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而这正是当下诗歌创作中需要发扬的文学品质。
相关推荐
浅析道帏多吉近期作品
提着幸福吟唱 ——浅析道帏多吉近作中的积极心理学因素 我至今还能回味出九十年代中期诵读道帏多吉诗集《圣地:诞生》时的青春激情,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大声吟唱着眼前事物,想象着因为诗歌的存在而使这片热土充满了在汉语...
2011-11-08 编辑:admin 11006海南州地方税务局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7月29日,经州委群教办批准,海南州地税局党组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领导班子成员坦诚相见、直言不讳,见筋见骨、点准穴位、辣味够浓。会议得到了州委第十督导组和省局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州委第十督导组成员及省局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前准备足。专题民...
2014-08-13 编辑:admin 6937韩红爱心西藏家乡公益行在京启动
韩红热心公益 到场嘉宾合影 7月13日下午,“韩红爱心西藏家乡公益行”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姚明、章子怡、张海迪等人到场助阵。8月8日起,韩红将带领由医疗专家、明星、媒体和爱心人士组成的百人团队从北京出发奔赴西藏,开启为期20天的公益之旅。发布会上,...
2011-07-15 编辑:admin 4295《青海藏族酒曲》努力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南藏族自治州酒曲代表性知名艺人卓玛才让近年来,海南藏族自治州群众艺术馆在抢救、搜集和整理当地民间文化艺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瑰宝——青海藏族酒曲,在海南州群众艺术馆的积极争取下,已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12-17 编辑:admin 4050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