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土时便有节

作者:常江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09-04-15 16:50:36 点击数:
刚出土时便有节
                        ——格桑多杰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
 
1982年,邵燕祥老师在《牧笛悠悠》的序中写道:“我没有到过青海,我也不认识格桑多杰。”后来,和他谈到这件事,我说,我有幸从1967年到1984年在青海待了16个年头,并且有幸和格桑多杰成了很好的朋友,尤其是1982年春天经由朱奇安排,有幸读到了格桑多杰的几乎全部早期诗歌作品,其中一部分是当年出版的《牧笛悠悠》。
    在此之前,我只是认识这位藏族诗人,待到看见他的诗稿,才知道他不但汉语说得好,汉字写得好,那诗也是作得很感人的,套用一句咏叹竹子对联的上联,就是“刚出土时便有节”。在中国人的字典里,节,就是德,就是品。
    艺术家的至臻境界,叫作德艺双馨;作家、诗人的口碑,是“文如其人”,就是文品和人品,这二者在格桑多杰身上,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浓郁的民族风格
    格桑在青海高原长大成人,他的诗有十分浓烈的藏族民歌风采,所有草原雪山的景物、奔跑飞翔的动物、色彩斑斓的植物,都在诗人比兴赋各种表现中鲜活起来,形成独特的语言体系。设问、对偶、排比、反复等等修辞,又使得诗歌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如:
鹅黄的草芽哪天早上出生?
封闭的泉眼哪天早上睡醒?
凛冽的寒风哪天早上退走?
盼春的牧人们去问鹤的翅膀。(《鹤——骄傲的牧马童》)
有的本身就是民歌:
画眉鸟别致的游廊是恬静的密林,
花果的醇香给了它悦耳的嗓音;
金鹿羚羊瑰丽的金宫是广阔肥美的草原,
水草清溪给了它无穷恩爱的蜜源;
各民族的家园是祖国美丽富饶的河山,
同心协力的建设使他变换着容颜。(《恩爱的蜜源》)
反复出现的词汇,反复营造的意境,使得表现力有陡然增大的效果:
航行一次,牵引高原生机的春光,
航行十次,犁出高原成排的诗行,
航行百次,织出高原密密的渔网,
航行千次,捞起高原丰收的希望。(《青海湖断想•渔船》)
    其他,像《幸福的种子》、《“卡瓦班玛”》、《赠英雄》,都是一首首短小而又浓郁的藏族民歌,而《黎明分娩的新城》,则像献给新生高原的一部可以连续吟唱的史诗。
创新的表现手法
    诗人学习和吸收汉文学的营养,结合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富有创造性地吟唱。《鹰之歌》,用牧人和鹰对话的方式,先是牧人赞美天上的鹰,是“草原的主人”,“草原的英雄”,然后,把鹰拟人化,通过鹰之口唱道:“真正的英雄是驾驭草原的牧人”。《雪水的品格》,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不满足于“两行诗”的写法,在每一小节两行诗之前,都加上一句“雪水的品格”,有比较强烈的提示性和冲击力。
    诗人的创新,完全是为了表现他特定题材的需要,或者说,他所熟悉、所讴歌的雪域高原,给了他不断创新的空间。人们比较喜欢的《你是阳光的婴儿》有几段是这样写的:
四千米的歌:
丰美的牧草滴翠,春雨剪裁的绒毯;
“赛庆”花芳香,赛马的轻尘飞扬。
五千米的歌:
茂密的森林覆盖,银峰擎托碧海;
有醉人的松香,还有绿的狂涛巨澜。
六千米的歌:
高洁的雪莲艳放,雪原感到春天的可爱;
冰冷的标记:从这里构筑出壮丽的雪线。
七千米的歌:
是石羊每晨第一个迎接地球的万道金光;
在峭壁和雪海之间,大头盘羊在繁衍后代。
八千米的歌:
誉为“夏歌”的山鹰撕开夜幕探望“飞天姑娘”;
冰川雪岭向朝霞投出脉脉含情的波光。
    把青藏高原比作“阳光的婴儿”,十分奇特;而按青藏高原的高度——四千米、五千米、六千米、七千米、八千米——的景色与感觉入诗,其意境奇异、美妙、开阔、壮丽、冷峻、诡秘,令人神往。毫无疑问,只有高原诗人才有这个资格,写出高原的层次;试想,在丘陵脚下的诗人,吟唱道——四百米的歌,五百米的歌,六百米的歌,能有如此的雪域纵深感和天地立体感吗!顺便说一句,这首诗在句子的排列上,突出了几千米的数字,其他内容向后缩进两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率真的诗人品格
    格桑早期的诗歌创作,也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令我感到震惊的是,他的诗很快挣脱了概念化的束缚,回归诗人眼中真实的世界。应该说,这种境界来源于诗人真诚、率真的本性。
    和他在一起,你会随时被他的一片真情所感动,平常的语言,从他的嘴里说出来,你就会觉得自然、可信。他虽是青海贵德人,却长期在果洛担任领导工作,对果洛的感情很深很深。我们第一次见面,我很自然地说起,自己从1968年开始,就在果洛德尔尼矿区工作,现在那里已经是一个大型的多金属矿床了。格桑听后说,我原来只把你看作诗人,现在知道你还是我们果洛的恩人,你们地质队给果洛找到了财富,要好好感谢你们。
    他的率真,有别于他人,就是处处流露出感恩的情怀。
    感恩,是格桑诗歌一个特殊的主题。他的诗,是为感戴祖国、报答党恩而吟唱的,但又使之具体化,就是歌颂“人民解放的使者”,为他们,“玛多的十三座则拉迎献洁白的哈达,玛迈的九大唐尔布跳起健美的锅庄,巴颜喀拉山的三大河系是甜美的酒泉,三百六十湖化作银碗翠杯斟满酒浆。”(《敬一杯喜庆的美酒》)他要“漫一支歌”,送到“雪山上的军营”,像“朵朵山花”那样“感谢春天”。(《不是我有布谷鸟的本领》)他要为英雄的、金星般的亲人金珠玛米,选出最好的马,那马,要像“疾驰的风暴”、“燃烧的彩霞”。(《请骑牧人这匹最好的马》)
    感恩,是格桑闪烁人性光辉的品格。他在《牧笛悠悠》的后记里说的一段话,就很让人感动,他说:
五十年代末,我还是一个无知青年。不知为什么,对文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热心文艺的汉族同志,给过我许多帮助和鼓励。六十年代初,到果洛牧区体验生活的汉族作家,在为草原人民留下锦绣文章的同时,也把一颗神秘的文艺籽粒埋进我年轻的心田。从我咿呀学步,发表第一首小诗,省文艺界的党组织和老同志便给予关注。确切地说,我是他们手把手教出来的。
    这里有他的谦虚,更有实情。如今的大名人,总想尽一切办法证明自己是天才,历数师承关系也常有攀龙附凤之嫌,还有几个人愿意公开说自己是别人“手把手教出来的”?他说忘不了“启蒙过我的文艺园丁”,你绝不会觉得这是套话。和这样率真的人交往一生,你会感到踏实和和幸运。
    我的好朋友格桑,后来作了省里的领导,但他还是“从纷杂的事务中挤出时间来”写诗,不改诗人本色。他早期的作品《喳曲的传说》、《黎明分娩的新城》、《北海抒情》等,依然脍炙人口;而后来的作品,又有许多发展、许多提高、许多创新,更加浑厚、成熟,具有青海诗派的风格与意象。而他自己,更是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谦逊。
    “刚出土时便有节,到凌云处总虚心。”格桑如竹也,格桑的诗便是种植在高原雪域的一片翠绿的竹林。
相关推荐
  • 《秀措约您》青龙组合

      自1月14日起,首届网络藏历新年晚会特别节目《秀措约您》已连续播出两期。越来越多的网友留言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偶像也出现在这档节目中,节目组工作人员也积极联络网友企盼的歌手和艺人参与录制《秀措约您》。  虽然首届网络藏历新年晚会目前录制已经完成,但《秀措约...

    2016-01-22 编辑:admin 15314
  • 藏族音乐题材纪录片《天音》西藏篇拍摄完成

    大型纪录片《天音》  以藏族民俗音乐为题材的大型纪录片《天音》西藏篇已拍摄完成,该片通过纪实的形式,真实详细地纪录了西藏阿里,山南,那曲,林芝,日喀则,拉萨等地流传的最原始的各类民间音乐的流传形式和当下民间演唱艺人的生存状况,使抢救,挖掘,发现藏族民俗音乐方面,提供了...

    2015-07-16 编辑:admin 6411
  • 强卫视察贸易洽谈会布展情况

    6月8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在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沈何,副省长骆玉林,省政协副主席、海西州委书记罗朝阳以及省委办公厅、省经委有关负责同志陪同下,来到西宁市城南新区,视察2010中国·青海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布展情况。 2010中国&...

    2010-06-10 编辑:admin 8644
  • 西藏隆子县:依托温泉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

    “村里的温泉资源很丰富,但一直以来因为相关设施不完备,民众无法从中获益。”

    2022-05-25 编辑:索南多杰 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