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在诗意秘境中的心灵

作者:蔡煌道杰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0-10-08 10:52:00 点击数:


《寻梦诗意藏地秘境》封面

  面对一个纯粹的行者,一个纯粹的地域,一段纯粹的旅程,我只好写下如此冗长的题目,来完成对藏族诗人、旅行家道帏多吉的一次阅读。在静谧的秋夜里,房间中弥漫着藏香淡淡的气味,耳边是宗教音乐《九曲银铃》袅袅的余音,秋草未枯之际能有幸阅读《寻梦诗意藏地秘境》,这几乎可以说是一种福分。心如秋风,跟随诗人游历雪域大地,感受一个个涤荡杂欲、砺炼灵性的绝尘风物,感受由此及彼物我两忘的纯净大美。   
  雪域高原,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充满神秘和诱惑的地方。诚然,文人墨客笔下辽阔壮美的高地风光,险峻奇绝的皑皑雪峰,纯净迷人的湖泊海子,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恬静安详的牧场,热情豪放的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多彩奇特的风情……或许,你梦牵魂绕向往已久。但对我来说,这片土地就是我的家,没有神往或进入的问题,只有敞开或是融入。在《寻梦诗意藏地秘境》的阅读中,我像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孩,牵手亲人去推开一间间从未踏入的自家的房门。
  家在哪里?就在香巴拉!
  道帏多吉说:“在白云之上,蓝天之下,在藏乡辽远的雄厚之上,在佛性和神话的光艳中,那千年居住着阳光和善良的地方,就是我的家。”(《藏地: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大地》)一个诗人,在经年的跋涉和奔波之后,终于觉悟到用生命去追寻的永恒的家园,不是别处,不是抽象的概括,而恰恰就是脚下这片热忱的“父土父乡”。神秘的天光射向大地,射在行吟诗人疲惫的身上,射入真诚的心中,我猜想这应该就是《藏地: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大地》为书开篇的原因吧!
  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已经在读道帏多吉的文字。在青海东部一个藏族小村落里,在最寒冷的夜,昏黄的灯光下,我们围一炉粪火,如痴如醉地翻看剪贴本上的诗稿。我们惊喜地发现,周围的一些事物或人,已经变成铅字和那些神圣的东西一样出现在眼前——阿尼达里加三兄弟、阿尼奥保欠、形如白色帐篷的“道帏”石,这些抬头便见,顺口而出的家乡景物,在诗人的歌吟中巍峨起来。
  道帏,这是烙在道帏多吉骨头上的一个印记,就像作者将此嵌在自己的名字前一样,是他生命得以灿烂和蓬勃的沃土。不管是在诗歌中,还是在这本用心灵去丈量雪域大地的散文集里,道帏多吉一直念念不忘这片甘青交界处群山环绕着的狭长谷地;不管是作为诗人,还是旅行者,始终在找寻和强调着自身与故土之间绵绵不绝的关联;不管是激情四溢的高亢赞颂,或是喁喁低语的呢喃,都洋溢着对这片土地的爱恋、自豪和信心。名震寰宇的高僧大德,誉满藏地的天然佛塔,祭山祭湖的仪轨,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长期以来,藏乡道帏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并行不悖,且互为依靠,加上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日常饮食上体现得最为突出。《麦香飘溢的藏乡秘笈道帏》中写道:“走进道帏乡村,不得不对其原汁原味的民间美食赞不绝口……”接着就用生动细腻的语言介绍了 “曲第措玛”、“空尕”、馄锅馍、搅团,整个制作过程历历在目,感同身受,享受到土炕石灶边的经典美食。
  最让人心动不已的是《乡村湿润的清晨》,在一个自然醒来的山村,一个典型的藏家院落里,老父亲的诵经声中,桑烟袅袅上升,祥和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蹬着木梯来到屋顶,嗅觉的盛宴不期而至,有“青草的香气和麦苗的芬芳”,有“飘洒着牛粪味和草木灰”的“烟气”,有“茯茶熬煮牛奶的乳香”,假如有足够的耐心,一定能嗅出阳光的味道。清晨的阳光是什么味道?“父母坐在炕上,我盘腿坐在炕沿上,太阳光通过窗户斜照在炕桌上,奶茶的雾气在金灿灿光线中袅袅升腾,慢悠悠喝着素有奶茶……满屋子充满从未有过的幸福。”
  是什么在心灵最隐秘的地方打动了我们?那一定是最细微的事物!当你的心彻底放松开来,在奶茶、洋芋、青稞馍馍中体验到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的快乐和幸福时,此刻不就在香巴拉吗?道帏多吉不讳言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他的行走在很大意义上是对稍纵即逝的幸福的挽留,是一次对幸福进行永恒把握的企图。我更愿意把《幸福,从阳光下诗意的地方飘向遥远的不丹》,与几篇写道帏的文章看作一个整体,道帏是一个幸福挥之即来的家园,而不丹,则可能就是人间幸福长久驻足的乐园。至此,隐隐约约显出两个关键词,阐释当前状态下对幸福的所有努力:怀念和向往。。
  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名往。”四处奔波的劳顿,跋山涉水的艰辛,似乎只有这两句古语才能简练有令人折服地解释行走的目的。在孝道为先的汉文化中,“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让多少梦怀自然钟秀的人一生留守家园。另有两种人,“游学”和“游宦”之士踏遍大江南北,唱彻边塞沙场,虽留无数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篇,一直传唱到今天,可又有多少是真正忘情于山水的呢?景不过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一种渲染品、衬托物、参照体罢了。至于“游商”,那就另说了,沿途奇绝的美景只不过增添了几分旅途的苦难。然而,在藏人那里,更有说服力的是另一个答案:是对远古游牧文化的血脉传承,是对人生信仰皈依的努力践行。他们可以劳苦一生,但一有空闲或者积蓄,必定安排朝圣之旅,必定绕山转湖,拜寺访塔,将天地之大美装于胸怀,与草木对话,和鸟兽共歌。
  不为名,不为利,给心放假,让灵回家,每一个藏人在本质上都是诗人!
离开家乡,道帏多吉停留最多的地方就是海南,或者青海之南。如果说对家乡事物的追诉建立在童年记忆上,是一次情感的宣泄,那么游历海南大地来自于文化学者的视角,具有更多的理性。
  从贵德开始吧。“于是多少个心怀童话的詹姆斯走向漫漫寻梦之旅,我在其中。在青藏高原,这绝尘净域的旷古秘境里我找到了一块心仪之地,它像一朵莲花,一块翡翠,一块蓝宝石镶嵌在青藏高原东部黄河上游的山峦之中,那就是我梦牵魂绕的贵德……”众山环绕的贵德,如同一个至纯至善的少女被诸神宠爱呵护,从头到脚都是绚丽的色彩,气候的垂直分布,生物多样性造就了东部藏地的自然地理公园,这是神所创造的,却馈赠给了人类。
  在充满神性的高地上,去探寻神迹仙踪,未免流于俗气,人的秘密才是真正值得探究的秘密。民间传说、史书典籍中,一座塔的历史,一个寺的传说,乜纳塔、长佛寺、玉皇阁,在神话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惊叹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空旷寂寥的青藏高原,远古人类的活动远比我们想象中频繁,散见在《寻梦诗意藏地秘境》中的史料,使我对雪域文明有了更深的理解。
  撇开贵德古新十六景,抛下人文古迹,单单是农家美食,单单是春花秋果,就让人心生无限的向往。“一股淡淡的果香味,一丝清冽的自然气息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令人迷醉……仿佛全身充满阳光雨露、湖光山色。”(《清凉的贵德:万里黄河流域童话圣经的绝响》)
  贵德是休闲之所,是心灵歇息的地方,并不属于行走者。行走者属于路,或者说路就是行走者的生命。道帏多吉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渐渐浮现出一条条古道:羌中道、唐蕃古道以及恢弘千年的神秘茶马走廊 “河南道”。这是关于海南大地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最鲜活的记忆,吐蕃人、吐谷浑人、唃厮啰人,战车粼粼,战马啸啸,铁蹄翻卷,烽火连绵;商贾游僧,东来西往,中原和西亚重又互通有无;虽有引亲的队伍护送一个个绝代佳人,但每一段浪漫的恋情都被政治的诡风谲云所掩盖,只留下一些热闹。
  古道边牧草疯长,牛羊膘肥体壮,奇峰林立,鲜花遍野,神圣英武格萨尔王从神话中走来,在同德河北乡的草场上,道帏多吉一路指认,这是格萨尔王战马场,这是老虎寨,这是珠姆王妃的奶钩山,独脚魔女崖,试刀岩,猎犬石,穿鼻山……格萨尔和珠姆不像雄霸天下的君王,倒像是邻家放牧的哥哥和嫂子。神的人化,并不是高贵的庸俗化,而是心灵自然而然的一次净化,一种人格的升华,因为我们始终与神同在。
  《寻梦诗意藏地秘境》朴实无华的叙述和真诚坦率的抒情中,似乎可以感受到作者是在努力寻求一种平等的话语方式,与神灵对话,与自然对话,与历史对话,与亲人对话,平静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享受、拥有和感恩,在众多涉及雪域藏地的行走文学中,这无疑是独特的。
  三
  我更加喜欢道帏多吉笔下的水,诗人看似忘记了自己的旅程,仿佛在揽着心中恋人宣泄着感情,“黄河,这仁慈而质朴的光泽,那平静而深邃的粼粼波光抚慰着生命的温床,用一种荡人魂魄的方式,诠释着一条河流的高贵、平和、尊严和厚道。”“因而我始终仰望着这条孕育梦想的大河,年复一年地走向这条精神之河……”我甚至觉得作者有点矫情,有点一厢情愿了,“村民们用诗的方式倾听黄河的浪涛声,黄河以母性的形态抚慰老农满是沧桑的心。”(《穿越黄河:海南境内黄金旅游风情走廊》)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青海湖是安多藏人的精神摇篮,水让行走者激情澎湃诗意大发,轻松舒畅的感觉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我们的身心。绿色、宁静、辽远的湖水之畔,身为诗人的行走者不由得想起中国农耕文明最后的行吟诗人。海子的青海湖,同样是道帏多吉的青海湖,同样是你我的青海湖,只要心底足够纯净。“是啊,这博大、无私、宽容的湖水面前,我们何等贫穷、荒芜、肮脏。深情的湖水,你为谁举起这酣畅淋漓的美酒,莫非是献给雪花般纯洁,僧侣般虔诚,飞鸟般翱翔的诗人吗?”(《青海湖:从天堂散落人间山峦的蓝宝石》)
  行走和驻足都与山水相连,山水与诗歌同在。纵情在自然的怀抱中肆意奔走,尽情歌谣,像一个天真烂漫孩子推开自家的房门,自豪而真诚的展示。
  四
  诗意藏地秘境的游历,不是过客的走马观花,而是一个雪域藏地原住民对栖居之地的敬仰、热爱以及感激,也是道帏多吉对自身诗人身份的一次审视和确认。每到一地,领略历史的、地理的、风俗的存在之前,他总是迫不及待地一一重新定位或命名,让先祖留下追草逐水或金戈铁马的足迹的热土,有了更加诗意的称谓和内涵。秘境不是僵硬的,行走者也不是被动的,他们互促共生,融为一体。
  秋叶簌簌下落的声音不再让我担忧,终于赶在冬雪飘落之前完成了这本书的阅读。那么,就让雪花随意飞扬吧,虽然冰封雪锁,这一片诗意秘境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隐藏了绮丽的容颜,但心中有了不褪的记忆。
  再大的雪也难以阻挡春的脚步。春来了,大地复苏,梦会更加清晰。那时,就随道帏多吉上路,敞开心灵,去《寻梦诗意藏地秘境》吧。

相关推荐
  • 青海果洛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月”活动

    四月份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生态保护宣传月”。为不失时机地做好生态保护宣传工作,围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虫草资源”这一主题,连日来,由果洛藏族自治州中藏药材资源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参加的宣传活动,在大武镇格萨尔广场拉开了帷幕。 这次宣传内容主要包括:...

    2008-04-16 编辑:admin 7626
  • 报告纪实:时代丰碑——贵南农垦精神

    在贵南这片美丽富饶的草原上,一辈辈农垦人在这里辛勤劳作、甘于奉献,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马场后代,特别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垦荒者们扎根高原、不怕困难;以场为家、艰苦创业;...

    2023-02-03 编辑:索南多杰 2270
  • 果洛州举办2013年"格萨尔歌舞艺术"表演活动

    开幕式现场   为促进全民健身,激发工作活力,形成发展共识,汇聚发展合力,展示全州机关广大干部职工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的良好精神风貌,实现在进一步加快果洛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开创全州科学发展新局面,8月8日,以“全民健身、你我同行”为主题的2013年州直机关职工...

    2013-08-17 编辑:admin 9111
  • 西藏电视台格桑尼玛荣获第九届长江韬奋奖

    9月27日,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第九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19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喜获殊荣。

    2008-09-28 编辑:admin 3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