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绿釉熊形陶灯

作者:佛音 来源:青海日报 时间:2025-04-21 09:01:38 点击数:
  此件魏晋绿釉陶熊灯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汉晋墓地,高30厘米,上口径12.2厘米,底径15.9厘米。细红泥质胎,表面施绿釉,因埋藏时间较长,釉面泛银色。上部灯盏为圆盘形,中柄作跪兽形,似熊,下底座(柎)为喇叭形圈足。这件绿釉陶熊灯高度与汉代人的生活方式(跪坐)和书案高度相适应。汉代人设计的两类灯具,其高度对于跪坐和书案是恰到好处的,符合灯光亮度科学。
本文配图由青海省博物馆提供
  《韩非子·五蠹》中说“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人类因火的出现,找到了除自然光源以外的新光源,于是将手里的一把火称作“烛”,而后又利用油脂,或做蜡烛、或制成油灯,产生了灯具。
  我国的灯具历史源远流长,根据孙机先生《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灯是从食器中的豆转化来的。《尔雅·释器》:‘瓦豆谓之登。’郭璞注∶‘即膏灯也。’它大约出现于春秋,至战国时灯的式样就比较繁多了,但直到西汉,灯的基本形制还和豆差别不大。”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短灯檠歌》中说:“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这其中的道理是,当光源与被照物的水平距离一定时,被照物的亮度与光源高度有关。由适当的灯具高度才能得到最亮的照明。灯檠太长,照到案几的亮度不足,韩愈说它“空自长”的道理就在于此。灯檠太短,灯光炫目。清代光学家郑复光在《镜镜詅痴》中说,烛台“低于人,则正对处优射人目”。
  古人多相信灵魂、来世等观点,认为死亡是人的生命形态的一种变化,而不是结束。所以,为了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得更好,同时表达生者的思念之情,古人对葬礼、墓室等往往比较在意。汉代是我国古代以厚葬闻名的一个朝代,其“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在墓葬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并遗风魏晋。汉魏晋时期,青海地区受汉文化思想的影响,墓中多用釉陶作为明器。
相关推荐
  • 中共玉树州委州人民政府致社会各界感谢信

      支援玉树抗震救灾的广大救援人员、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全州抗震救灾的紧急关头,党中央、国务院、全...

    2010-04-27 编辑:admin 16047
  • 甘孜州石渠县发现吐蕃时期石刻群

    甘孜州石渠县发现吐蕃时期(唐代)石刻群 10月9日,记者从石渠县唐蕃古道考古新发现发布会上获悉,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组成的专家组在石渠县境内新发现规模宏大、分布密集的吐蕃时期(唐代)石...

    2013-10-12 编辑:admin 15088
  • 中国乳制品协会授予甘南州中国牦牛乳都称号

      7月13日,2017年中国牦牛乳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牦牛乳都”授牌仪式在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举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授予甘南州“中国牦牛乳都”荣誉称号,牦牛乳业将成为甘南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助推藏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本届论坛以&...

    2017-07-14 编辑:admin 18513
  • 贵南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投入达历年最高

      2015年贵南县扶贫部门积极与上级部门衔接协调,以本县贫困实际科学制定项目计划,得到上级部门大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投入达到历年最高。   今年,将投入资金5052万元(财政扶贫资金3368万元,群众自筹1584万元,政府配套100万元)对过马营镇切扎村、森多镇本龙、加当、...

    2015-06-11 编辑:admin 1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