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揭示:2000万年前犀牛沿青藏高原北缘迁徙

作者:孙自法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1-11-25 11:22:23 点击数:

       在数千万年前,地球上的犀牛迁徙都是途经当时的青藏高原南缘吗?中国科学家对史前犀牛化石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在约2000万年前的渐新世-中新世过渡期间,并角犀沿青藏高原北缘迁徙。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邓涛团队通过对产自山东山旺盆地、早中新世地层矮脚犀族中最新修订为并角犀的骨架化石进行深入研究,对其演化迁徙历史提出新的假设——它从欧洲到东亚的迁徙路线更有可能是途经中亚哈萨克斯坦地区,即从青藏高原的北缘、而非之前普遍认为的南缘通过。
约2000万年前并角犀沿青藏高原北缘迁徙示意图。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这项远古犀牛演化领域重要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已在《亚洲地球科学》在线发表,从而为研究渐新世到中新世过渡期间哺乳动物的演化迁徙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这也说明青藏高原的隆升已对动物地理区系的演化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邓涛研究员23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介绍说,山东山旺盆地出产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早中新世时期,化石完整而精美,不仅有植物的叶片化石,还有鱼类、蛙类、鳄类和哺乳类等脊椎动物的骨架化石。其中,犀类研究最早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开拓者和奠基人杨钟健先生于1937年根据部分骨架材料命名的“细近无角犀”。1965年,中科院古脊椎所王伴月研究员注意到山旺盆地可能有另外一类犀牛,但限于材料较少,暂时将其放入近无角犀属,命名为“山旺近无角犀”。
邓涛团队在山旺盆地发现新的犀类骨架化石及相关研究。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本次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在山旺盆地发现新的犀类骨架化石诠释了山旺种的形态特点,尤其是其大的上下门齿,鼻端发育角座,前后脚骨粗壮。研究团队据此对山旺种进行修订,将其归入矮脚犀类的并角犀属。

       邓涛指出,并角犀最早的化石记录产于法国晚渐新世地层,欧洲也是该属化石最丰富的地区,而亚洲此前仅在中亚哈萨克斯坦的早中新世地层有发现。这次研究在中国山东山旺盆地发现的骨架化石,将并角犀属的分布范围扩展到东亚,也揭示出其在晚渐新世到早中新世期间与众不同的演化迁徙历史。
邓涛团队在山旺盆地发现新的犀类骨架化石及相关研究。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在对比同时代犀类的地史分布后发现,大部分亚洲与欧洲共有的属种在南亚和东南亚都有发现,即它们的迁徙途经青藏高原的南缘。不过,“并角犀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层的缺失表明,其从欧洲到东亚的迁徙路线更有可能是途经中亚哈萨克斯坦地区,即从青藏高原的北缘通过,说明青藏高原的隆升已对动物地理区系的演化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

       邓涛表示,研究团队后续将进一步开展对渐新世/中新世关键过渡期犀类等哺乳动物的深入研究,阐明气候环境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更多细节。

相关推荐
  • 青海藏语广播开播70周年座谈会召开

    7月26日,青海广播电视台藏语广播开播70周年座谈会在西宁召开。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发来贺信。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大南讲话,副省长刘超主持,省政协副主席仁青安杰出席。...

    2022-07-27 编辑:青阳卓玛 4404
  • 青海可可西里、新疆阿尔金山:联合巡护2000公里守护生态

    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6日消息,2021年元旦开始,可可西里管理处与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开展巡护执法专项行动。

    2021-01-08 编辑:青阳卓玛 8183
  • 青海省海南州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州民族中学挂牌

    海南州民族中学日前,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州民族中学正式挂牌。海南州民族中学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命名,由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的、具有社会公益性的青少年体育组织。 据了解,该俱乐部在成立过程中得到了青海省体...

    2009-06-09 编辑:admin 3471
  • 教育部国家民委督查组到我州督查民族教育发展工作

      5月25日,教育部、国家民委督查组第三小组由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毛力提带队,来我州开展民族教育发展督查。省教育厅、省民宗委有关负责人,黔东南州政府副州长刘晓春、副秘书长潘年显及州教育局、州民宗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  督查组首先听取了海南州人民政府关...

    2016-06-30 编辑:admin 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