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民族史诗《格萨尔》
作者:拉吉卓玛
来源:青海湖网
时间:2014-04-30 14:07:00
点击数:

画作《格萨尔》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流传广泛。史诗从产生、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格萨尔王史诗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是活形态的史诗。在青藏高原广泛流传。被优秀民间说唱艺人以不同的风格从遥远的古代吟唱至今。代表着古代藏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无数游吟歌手世代承袭着有关它的吟唱和表演。《格萨尔王》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同时也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历史。
史诗英雄格萨尔王生于公元1038年,殁于公元1119年,享年81岁。格萨尔自幼家贫,于现阿须、打滚乡放牧,由于叔父间离,母子泊外,相依为命。13岁赛马选王并登位,遂进住岭国都城森周达泽宗并娶珠姆为妻。格萨尔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岭国领土始归一统。格萨尔去世后,岭葱家族将都城森周达泽宗改为家庙;其显威迭事和赫赫功绩昭示后人不断。岭葱土司翁青曲加于公元1790年在今阿须的熊坝协苏雅给康多修建了“格萨尔王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原址处重建为“格萨尔王纪念堂”。格萨尔纪念堂64根梁柱、16根通天柱构成主体构架,四周以墙相围,堂正中塑格萨尔王骏马驰骋的巨像,背塑十三畏马战神,正墙左右方塑岭国十二大佛,其左右两边分立将士如云及烈女翩翩。整个纪念堂庄重典雅,雄奇壮观,实乃凭吊览古的盛殿。
《格萨尔》史诗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降生,即格萨尔降生部分;第二,征战,即格萨尔降伏妖魔的过程;第三,结束,即格萨尔返回天界。三部分中,以第二部分“征战”内容最为丰富,篇幅也最为宏大。除著名的四大降魔史——《北方降魔》、《霍岭大战》、《保卫盐海》、《门岭大战》外,还有18大宗、18中宗和18小宗,每个重要故事和每场战争均构成一部相对独立的史诗。
格萨尔王史诗文字大约产生在古代藏族氏族社会开始瓦解、奴隶制国家政权逐渐形成的历史时期,即公元前二、三百年至公元六世纪之间;吐蕃王朝建立之后(公元七世纪初叶至九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吐蕃王朝崩溃、藏族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也就是藏族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过渡的历史时期(十世纪至十二世纪初叶)得到广泛流传并日臻成熟和完善。在十一世纪前后,随着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复兴,藏族僧侣开始介入《格萨尔王传》的编纂、收藏和传播。史诗《格萨尔王》的基本框架开始形成,并出现了最早的手抄本。手抄本的编纂者,收藏者和传播者,主要是宁玛派(俗称红教)的僧侣,一部分就是“掘藏大师”他们所编纂、传抄的《格萨尔王传》,初称为“伏藏”的抄本。
《格萨尔》史诗中比较重要的大约有30部左右﹐即《天岭卜筮》、《英雄诞生》、《十三轶事》、《赛马称王》、《世界公桑》、《降服妖魔》、《霍岭大战》、《姜岭大战》、《丹马青稞国》、《门岭大战》、《大食财国》、《蒙古马国》、《阿乍玛瑙国》、《珊瑚聚国》、《卡切玉国》、《香雄珍珠国》、《朱孤兵器国》、《雪山水晶国》、《白利山羊国》、《阿塞铠甲国》、《米努绸缎国》、《中华与岭国》、《松岭大战》、《提鸟让玉国》、《打开阿里金窟》﹑《开启药城》、《地狱与岭国》、《西宁马国》、《射大鹏鸟》、《安置三界》等,分别叙述了天神降生人世、扫除一切暴虐势力、拯救黎民百姓;格萨尔在赛马会上夺魁,成为岭国国王;格萨尔率领大军降服霍尔、救回王妃珠牡;格萨尔降服姜国、保卫盐海;格萨尔打开阿里金窟,救济人民;格萨尔与周围各国交战,取得青稞、马匹、牛羊、珊瑚、玉石、兵器、绸缎、玛瑙、珍珠,壮大了岭国;格萨尔老年将王位传给侄子、自己重返天界的故事。史诗中的格萨尔有超人的智慧和本领,一生征战,打败了一切敌人,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它以幻想式的夸张手法把格萨尔神化,表达了人民的某些愿望,也曲折地反映了历史上复杂的部落、民族关系。这是《格萨尔王史诗》的大致轮廓。
《格萨尔》史诗的创造者和最主要的传承者就是《格萨尔》说唱艺人,现今我国境内大概有100多位《格萨尔》说唱艺人,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甘肃、四川和云南等5个省区的广大藏族聚居区。按其类型可分为六类:第一类是神授艺人,他们自称是在梦中得到故事;第二类是闻知艺人。即闻而知之,听到别人的说唱,他就学会了;第三类艺人是吟诵艺人。他们是照本说唱的,这类艺人首先要有文化,能看得懂藏文;第二,必须掌握许多《格萨尔》的曲调;第四类是传承说艺人。指将家中祖上所掌握的史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其中分两种:一种是口耳相传,另一种是抄本传承。第五类艺人是掘藏艺人,这类艺人很少。他们发掘史诗的方式类似宗教的形式来发掘史诗;第六类艺人是圆光艺人,这种艺人在藏区非常罕见,通常用一面铜镜,前面摆放一些供品,然后用青稞、一碗清水等,做一些仪式,据说铜镜上便会出现一些图像、文字,最后出现《格萨尔》的诗行。根据铜镜上出现的诗行抄写下来,之后就可以说唱。
格萨尔王史诗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是活形态的史诗。在青藏高原广泛流传。被优秀民间说唱艺人以不同的风格从遥远的古代吟唱至今。代表着古代藏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无数游吟歌手世代承袭着有关它的吟唱和表演。《格萨尔王》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同时也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历史。
史诗英雄格萨尔王生于公元1038年,殁于公元1119年,享年81岁。格萨尔自幼家贫,于现阿须、打滚乡放牧,由于叔父间离,母子泊外,相依为命。13岁赛马选王并登位,遂进住岭国都城森周达泽宗并娶珠姆为妻。格萨尔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岭国领土始归一统。格萨尔去世后,岭葱家族将都城森周达泽宗改为家庙;其显威迭事和赫赫功绩昭示后人不断。岭葱土司翁青曲加于公元1790年在今阿须的熊坝协苏雅给康多修建了“格萨尔王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原址处重建为“格萨尔王纪念堂”。格萨尔纪念堂64根梁柱、16根通天柱构成主体构架,四周以墙相围,堂正中塑格萨尔王骏马驰骋的巨像,背塑十三畏马战神,正墙左右方塑岭国十二大佛,其左右两边分立将士如云及烈女翩翩。整个纪念堂庄重典雅,雄奇壮观,实乃凭吊览古的盛殿。
《格萨尔》史诗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降生,即格萨尔降生部分;第二,征战,即格萨尔降伏妖魔的过程;第三,结束,即格萨尔返回天界。三部分中,以第二部分“征战”内容最为丰富,篇幅也最为宏大。除著名的四大降魔史——《北方降魔》、《霍岭大战》、《保卫盐海》、《门岭大战》外,还有18大宗、18中宗和18小宗,每个重要故事和每场战争均构成一部相对独立的史诗。
格萨尔王史诗文字大约产生在古代藏族氏族社会开始瓦解、奴隶制国家政权逐渐形成的历史时期,即公元前二、三百年至公元六世纪之间;吐蕃王朝建立之后(公元七世纪初叶至九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吐蕃王朝崩溃、藏族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也就是藏族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过渡的历史时期(十世纪至十二世纪初叶)得到广泛流传并日臻成熟和完善。在十一世纪前后,随着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复兴,藏族僧侣开始介入《格萨尔王传》的编纂、收藏和传播。史诗《格萨尔王》的基本框架开始形成,并出现了最早的手抄本。手抄本的编纂者,收藏者和传播者,主要是宁玛派(俗称红教)的僧侣,一部分就是“掘藏大师”他们所编纂、传抄的《格萨尔王传》,初称为“伏藏”的抄本。
《格萨尔》史诗中比较重要的大约有30部左右﹐即《天岭卜筮》、《英雄诞生》、《十三轶事》、《赛马称王》、《世界公桑》、《降服妖魔》、《霍岭大战》、《姜岭大战》、《丹马青稞国》、《门岭大战》、《大食财国》、《蒙古马国》、《阿乍玛瑙国》、《珊瑚聚国》、《卡切玉国》、《香雄珍珠国》、《朱孤兵器国》、《雪山水晶国》、《白利山羊国》、《阿塞铠甲国》、《米努绸缎国》、《中华与岭国》、《松岭大战》、《提鸟让玉国》、《打开阿里金窟》﹑《开启药城》、《地狱与岭国》、《西宁马国》、《射大鹏鸟》、《安置三界》等,分别叙述了天神降生人世、扫除一切暴虐势力、拯救黎民百姓;格萨尔在赛马会上夺魁,成为岭国国王;格萨尔率领大军降服霍尔、救回王妃珠牡;格萨尔降服姜国、保卫盐海;格萨尔打开阿里金窟,救济人民;格萨尔与周围各国交战,取得青稞、马匹、牛羊、珊瑚、玉石、兵器、绸缎、玛瑙、珍珠,壮大了岭国;格萨尔老年将王位传给侄子、自己重返天界的故事。史诗中的格萨尔有超人的智慧和本领,一生征战,打败了一切敌人,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它以幻想式的夸张手法把格萨尔神化,表达了人民的某些愿望,也曲折地反映了历史上复杂的部落、民族关系。这是《格萨尔王史诗》的大致轮廓。
《格萨尔》史诗的创造者和最主要的传承者就是《格萨尔》说唱艺人,现今我国境内大概有100多位《格萨尔》说唱艺人,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甘肃、四川和云南等5个省区的广大藏族聚居区。按其类型可分为六类:第一类是神授艺人,他们自称是在梦中得到故事;第二类是闻知艺人。即闻而知之,听到别人的说唱,他就学会了;第三类艺人是吟诵艺人。他们是照本说唱的,这类艺人首先要有文化,能看得懂藏文;第二,必须掌握许多《格萨尔》的曲调;第四类是传承说艺人。指将家中祖上所掌握的史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其中分两种:一种是口耳相传,另一种是抄本传承。第五类艺人是掘藏艺人,这类艺人很少。他们发掘史诗的方式类似宗教的形式来发掘史诗;第六类艺人是圆光艺人,这种艺人在藏区非常罕见,通常用一面铜镜,前面摆放一些供品,然后用青稞、一碗清水等,做一些仪式,据说铜镜上便会出现一些图像、文字,最后出现《格萨尔》的诗行。根据铜镜上出现的诗行抄写下来,之后就可以说唱。
相关推荐
首届冈仁波齐慈善环山赛即将举行
7月8日下午,2011 THE NORTH FACE•首届冈仁波齐慈善环山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极度体验俱乐部举行。国家登山队队长王勇峰、北京苹果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秋杨、参赛明星队员老狼等现身发布会,共同拉开了这项全球海拔最高慈善赛事的序幕。 苹果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周行康...
2011-07-09 编辑:admin 5798贵德地质公园阿什贡七彩峰丛景区本月开放
自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国家地质公园正式向游客开放一年来,到贵德旅游的人数已接近50万人次,旅游收入也突破了4000万元大关。今年6月底,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内的王牌景点阿什贡七彩峰丛景区也将对各地游客开放。 贵德国家地质公园是以自然地貌景观和地址遗迹为主要特征...
2010-06-09 编辑:admin 4186多杰医师获首届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青年奖
近日,首届“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李今庸、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德新、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学文、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教授陈可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教授路志正荣获“岐黄中医药传...
2017-03-01 编辑:admin 5084贵德:小城美景胜江南
高耸入云的雪山,热气氤氲的温泉,清澈见底的黄河,碧绿如茵的草原,勾勒出一幅苍茫而豪迈的塞外画卷。暮春时节,春风掠过,素洁一片,宛若白雪,暗香浮动的“千树万树梨花开”,恍似江南烟锁梨园,却又胜似江南之雨雾缠绵,意境幽远不失大气,这就是塞外江南坐落于青海南部的贵...
2011-12-28 编辑:admin 10450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