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学专家依据史料:格萨尔研究最早始于明代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4-01-22 09:42:00 点击数:
  近日,中国社科院《格萨尔》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藏学家降边嘉措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王”研究始于明代,比国外早约200年。
  这一观点颠覆了长期以来,部分国外学者的旧有认识——《格萨尔》史诗如敦煌一样诞生于中国,而研究在国外。
  诞生于青藏高原的《格萨尔》史诗,讲述了传说中的藏族英雄格萨尔王降妖伏魔、造福百姓的故事,是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目前已搜集整理出来的就达1500万字,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2009年10月1日,《格萨尔》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过去,学界认为,《格萨尔》史诗诞生在中国,而《格萨尔》研究在国外。其实,这部史诗在引起国外学者注意之前,早就受到本族学者的关注。国内藏学专家用大量史料为依据予以否定,证明《格萨尔》史诗研究始于中国明代,并且硕果累累。
  降边嘉措表示,史料记载:明宗祯三年(1630年),有人根据一个青海说书人的叙述,把部分《格萨尔》的内容译为蒙文版的《英雄格斯尔可汗》,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在北京出版。此后,外国学者才有机会接触到这一史诗。到19世纪末,外国人才开始注意到藏文本《格萨尔》。
  俄国学者帕拉斯和帕塔宁分别于1776年和1883年在《在俄国奇异的地方旅行》和《中国的唐古特——西藏地区、蒙古西北散记》两部著作中,把蒙古文和藏文版本的《格萨尔》介绍到欧洲,并出版俄文译本。此后,国外学者纷纷到中国采风、考察并搜集《格萨尔》史诗,涌现出弗兰克、石泰安等一批著名的研究专家。
  中国重视对藏文化的保护,《格萨尔》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是其代表性工作之一。降边嘉措说,中国已经形成一支以藏族为主,包括汉族、蒙古族、土族等多个民族在内的老、中、青三代学者组成的格萨尔研究团队。“这个工作还将持续下去,这是一项跨世纪的文化建设工程。《格萨尔》史诗的搜集整理工作在藏族文化史上是空前壮举。”
相关推荐
  • 青海探索三江源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横向补偿机制

      记者3月18日从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获悉,青海将在完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核算、生态保护发展机会成本核算等机制的基础上,于今后几年加快探索建立三江源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横向补偿机制。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2015-03-20 编辑:admin 8765
  • 康定徒步线路推荐——榆林红石滩

    乘车从康定新城出发沿榆磨路行驶,至特警支队,在榆磨路盘山公路的第一个弯道处,顺着榆林河而上,经过电站,到达格西草原,过桥就到达榆林红石滩的东岸,继续向上,过桥到红石滩北部,再沿河而下就能近距离欣赏红石滩和一条小瀑布。体力好的话,还可以上到瀑布上面,看冰川。...

    2021-07-26 编辑:青阳卓玛 7820
  • 化隆塔加布达拉式建筑

      “十年间减少了90万个自然村,相当于每一天消失近百个村落。”中国村落的数量锐减,吸附其上的民间文化迅速消失,保护传统村落迫在眉睫,这已成为学者、专家的共识。   好在中国传统村落已正式列入国家历史文化保护战略。在中央政府对于传统村落保护一系列政...

    2015-04-02 编辑:admin 10886
  • 中国将使用高科技对布达拉宫参观客流进行科学监测

    一项历时一年多完成的“布达拉宫重点建筑结构监测及参观客流控制值研究”项目的研究结果显示:布达拉宫需严格控制每天参观人数。   这项由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完成的项目研究结果是在课题组通过大量的现场人群荷载试验、结构性能试验、木材性能试验,并以勘察结果和试...

    2008-08-19 编辑:admin 6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