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玛曲设民间艺人"档案馆"传承格萨尔说唱
甘南州玛曲县被誉为格萨尔文化的发祥地,说唱技艺是这一文化得以流传千年的珍贵载体。近日,玛曲县文化馆馆长才让当知向记者透露,馆里正积极筹建民间艺人“档案馆”,用数字化的方式将说唱内容保存下来,以防这一民间艺术瑰宝濒临失传。
玛曲是青藏高原格萨尔人物传说分布最密集最多的县区之一,在1万平方公里的草原上格萨尔人物遗迹有77处,据史料记载玛曲县是格萨尔6岁时被流放的地方。随后格萨尔降伏妖魔,疏通商道,最终骑着河曲宝马称王。
被誉为“东方荷马史诗”的《格萨尔》是世界最长的英雄史诗,玛曲境内的玛麦·玉龙松多草原被认为是《格萨尔》说唱技艺的摇篮。才让当知说,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使得格萨尔说唱艺术形式传承后继乏人。
69岁的藏族老艺人尕尔考是当地说唱传承人之一,“找不到合适的徒弟”让他“忧心忡忡”。他学习说唱技艺是师承家族,四代祖传,自小跟随父辈在草原上聆听,“谁家有了喜事会被邀请到家中专门说唱,我还被邀请到甘南州广播电台说唱,七十、八十年代在草原很流行”。
尕尔考说,目前能够通晓所有唱腔唱法的,仅剩他和一位90多岁的老艺人,“也培养了一部分学生,但学的不太理想,很担心这项艺术会失传”。
才让当知说,数字化记录成为玛曲文化届抢救格萨尔说唱的方式之一。该县开始在草原寻访老艺人,“说唱传承人年龄偏大,多居住在草原牧区,只能骑着自行车或者是骑马,逐个牧区去探听,再将记录下来的原始唱腔进行藏语文本记录,老艺人吐词不清,需要推理、琢磨、查字典耐心记录,有时候30多天才能完整记录一首唱词”。
“学校是传承文化最好的载体”,才让当知说,他们还将藏文说唱唱本翻译成汉语,结合现代歌曲风格进行改编,“让年轻人接受和喜爱”。
截至目前,共普查民间艺人576人次,其中80岁以上的4人,30岁至50岁的258人;普查出项目14大类44小项,其中民间文学3项,民间音乐4项,民间舞蹈2项,传统戏剧1项,曲艺3项,民俗6项等,照片220张,每项视频长达3至5分钟。
才让当知说,格萨尔说唱说词富有生活情趣和深远哲理,对于现实生活仍有借鉴意义,应不断传承和创新。
万玛才旦小说《死亡的颜色》发《芳草》头题
万玛才旦小说《死亡的颜色》发表于《芳草》头题 日前,藏族作家兼导演万玛才旦的最新短篇小说《死亡的颜色》刊登在武汉《芳草》2013年第3期头题。 剧作者介绍,该小说去年年底写于美国,是作者本人较为满意的作品。另获悉,万玛才旦的小说集《死亡的颜色》已列入中国...
2013-07-10 编辑:admin 3882青海首次发现九龙卷柏
记者从青海山水自然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研究院获悉,日前,青海首次发现九龙卷柏,为青海新记录物种。据介绍,该院在青海西宁南北山野外考察中,发现一种特殊的植物,分布于海拔2500米至2600米的干旱山坡上,初步查询为九龙卷柏,后经九龙卷柏命名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宪春研究员进一步...
2022-12-02 编辑:索南多杰 936阿坝州茸塔寺僧人为藏区民众演绎格萨尔藏戏
僧人为当地民众演绎著名藏戏《格萨尔王传之丹増·野沃布美》。牟静洪 摄 3月18日四川红原县色地乡茸塔寺的僧人为当地民众演绎著名藏戏《格萨尔王传之丹増·野沃布美》。 据了解,藏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剧种之一,是中国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说唱、...
2014-03-22 编辑:admin 7262阿古顿巴系列故事:新婚之夜
“宗本老爷已经是快五十岁的人了,听说还要当一次新郎呢!” “嘿,他简直成了一个老狐狸精了!” 宗本即将举行婚礼的“喜讯”,在全县范围里,被人们传说着、讪笑着…… 当这“喜讯”传到阿古顿色的耳朵里以后,他就托人给那个宗本老爷捎去了这样的口信:办喜事的那...
2009-03-20 编辑:admin 8774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