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艺人——才旦加

作者:索南多杰 来源:玛域果洛 时间:2017-04-24 17:09:00 点击数:

 
《格萨尔》说唱艺人才旦加(照片网络资料)

  才旦加,男,1934年出生在果洛州达日县黄河边上一个叫克宁的地方。才旦加的父亲航秀和母亲索措一直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他们夏天打哈拉,冬天打地老鼠充饥。

  才旦加两岁那年,他父母离异。才旦加跟着父亲流浪乞讨。过了两年,父亲遇到了后母,从此三个人一起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流浪生活。草原上的牧民虽然心地善良,也愿意施舍,但他们大多数人的生活也很穷困,没有人能为他们提供稳定的住所和生活保障。因此,在得到别人的施舍以后,他们只能离开。就这样,才旦加与父母从达日县走到了甘德县,后来又到了久治县、玛沁县,几乎走遍了全果洛。

  8岁那年,才旦加偶然遇到了一位《格萨尔》说唱艺人,艺人的说唱深深吸引和打动了才旦加幼小的心灵。他经常是光顾着听艺人说唱的故事,忘了向牧民乞讨食物而导致挨饿。他发现艺人每次唱完以后,不需要伸手乞讨便能得到一点食物,这是一个谋生的好办法,于是他就注意学习说唱曲调及唱词。几天后,才旦加试着给父母唱了一段,没想到他的记忆力非常好,几乎能把听到的所有故事全部讲出来。加上他天生嗓门好,父母高兴极了,鼓励他把听到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从此,从片段说唱到《赛马称王》,再到《艺人帽赞》,他学到的内容越来越多,欢迎他说唱《格萨尔》的听众也是越来越多,他们家的生活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最让他记忆犹新的是,15岁那年,才旦加与父母讨饭来到玛沁县日鲁部落的龙格地方时,遇到了一位活佛,活佛请他唱了整整一夜的《格萨尔》,赐给他一满盘油炸果和肉,上面摆着一条哈达和三个银元。这是才旦加有生以来第一次得到这么多的好东西,这些东西不仅让他们一家三口美美饱餐了一顿,还添置了木碗等一些基本生活用具,而且让他和他的父母看到了希望和未来。

  1952年,共产党派工作组进驻果洛,果洛宣布解放。1953年,19岁的才旦加报名参加了革命工作。1954年,他被送到西北民族学院干训班进修。在那里两年的求学生涯不仅使他大开了眼界,看到了果洛的天外天。同时,他认真学习文化知识,从一个流浪汉成为一名国家干部。两年后毕业回到果洛,分配到州中心银行支行工作,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第二年被派往他的家乡甘德县任人民银行支行副行长。

  1962年,当他看到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藏文《霍岭大战》时,过去多年的说唱情景以及自己对《格萨尔》的喜爱又涌上心头。这时他已识藏文,能够看懂全部的故事。于是,他又开始了说唱,与解放前不同的是,他从解放前的“退仲”艺人,转变成识文断字的“丹仲”艺人。

  1964年藏历年前,乡里检查工作进行评比,全乡干部集中开会。会后,一个人请他唱《阿达拉姆》,并带来了手抄本。帐篷里已经挤满了人,才旦加就拿着本子边读边唱,把格萨尔地狱救妻的故事完整地唱了一遍。整整一夜,听众竟无一人中途退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旦加再一次拿起书本说唱他心爱的《格萨尔》,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痴迷程度。1981年,才旦加被调回甘德县任人大副主任,1984年任人大主任。目前,他已退休在家,由他喜爱的《格萨尔》陪伴他安度晚年,他感到满足而充实。才旦加对格萨尔怀有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因为《格萨尔》在他最穷苦的时候陪伴他、救济他,使他度过了艰难困苦的岁月。

相关推荐
  • 共和发放教育奖励补助

      共和县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三江源地区异地办学奖补机制实施办法》,通过学生申请的受理、资格审查、公示认定等工作程序,已发放2011年211名“三江源”普通高校学生就读奖励补助174.6万元,其中考入普通高校本科生120名(民考民考生49名、普通考生71名),发放奖励...

    2012-03-22 编辑:admin 6486
  • 《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已正式出版发行

      记者1日从西藏人民出版社了解到,目前《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和《唐卡鉴藏》系列丛书已正式出版。   《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是西藏人民出版社201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该项目包括30卷,共计27000千字。30卷已于2013年10月至12月陆续完成出版,初版印数均...

    2014-04-03 编辑:admin 6008
  • 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月14日对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这里揭牌。这座反映藏文化的专业博物馆今后不仅是我省对外开放、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青藏地区重要的文化荟萃场所和4A级旅游景点,还担负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革命传统的光荣使命。省...

    2009-01-15 编辑:admin 8618
  • 藏族剪纸艺人登上《中国与非洲》杂志封面

    我县剪纸艺人王凤英登上《中国与非洲》杂志封面,即日将前往贝宁、埃及等国家进行为期3个月的讲学活动。”近日,在电话中海晏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局长阿生梅将这一喜讯告诉了记者。 1967年3月,王凤英出生在海北州海晏县一个普通藏族农户家里,8岁随母亲学绘画,13岁学...

    2009-09-16 编辑:admin 7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