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斯)尔”史诗口传非遗保护与传承创新工作坊(第二期)在青海玉树举办

作者:向洵 来源:中国西藏网 时间:2025-10-10 10:04:38 点击数:
  9月25日至29日,“格萨(斯)尔”史诗口传非遗保护与传承创新工作坊(第二期)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举办。本次工作坊由青海省玉树州文联、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开大学)研究基地联合主办, 系南开——利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合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
  本次工作坊以“非遗保护与传承创新”为核心,汇聚国内外学者、非遗传承人及相关领域工作者,围绕三大关键方向展开深度探索:一是聚焦非遗保护、民族文化研究、语言生态领域的先进理论,夯实史诗保护的学术基础;二是聚焦史诗口传技艺的抢救性保护,守护濒危的活态传承载体;三是探索数字化、学术化的传承创新路径,破解口传非遗保护与研究的痛点。
  来自青海、甘肃、内蒙古、四川、北京、西安等地的30名藏族、蒙古族、汉族、土族、土家族学员,涵盖非遗传人、非遗保护一线工作人员、大学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在为期一周的学习中,与国内外专家深度互动,系统学习多领域前沿内容。在理论层面,深入研讨“传统、人群/社区、体裁、文本、语境和表演”“从传统到遗产再到可持续性”“文化可持续性的‘运作’”等核心议题,构建对史诗文化的整体认知;在实践层面,接受“田野调查数字记录技术与规范”“田野工作的伦理”等实用培训,掌握图片和音视频记录 、TaSHI数据库应用等技能,提升非遗保护的实操能力;在创新层面,探索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非遗资源标准化采集管理,甚至引入AI大模型等技术手段,为史诗活态传承寻找现代路径。
  工作坊充分整合优质资源,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立体化培养体系:一方面依托南开大学汉藏语学科八十余年的学术积淀,确保研究的深度与本土适配性;另一方面引入英国利兹大学在濒危语言及口传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经验,拓宽学术视野,实现“国际化视野与中国特色相结合”——既以国际前沿理论与中国非遗保护实践形成对话,又立足中华民族共同体,为构建具有中国气派的史诗研究话语体系探索方向。
  从文化传承角度看,工作坊为“格萨(斯)尔”史诗注入了新活力。通过汇聚多民族学员与专家,强化了史诗作为“民族精神纽带”的作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数字化、学术化创新路径的探索,让这部“说不完的史诗”获得跨越语言、地域的传播可能,为其成为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的桥梁奠定基础。从学科建设角度看,工作坊搭建的学术平台将持续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整合高校、研究机构、非遗传承群体等多方力量,助力构建“格萨尔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推动史诗研究走向系统化、专业化。从国际交流角度看,作为南开—利兹校级合作的重要成果,工作坊为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与国际经验互鉴提供了优质载体,让“格萨 (斯)尔”这一中国文化瑰宝在国际视野下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据悉,南开大学与英国利兹大学将依托2023年签订的合作协议,持续在濒危方言及口传非遗活态文化的研究和传承领域深化合作,未来将通过联合科研、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为中国非遗保护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相关推荐
  • 四川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传媒协会成立

      近日,四川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传媒协会在西昌市成立。四川民族杂志社社长、总编马飞当选为协会会长,四川民族杂志社、四川广播电视台、康巴卫视台、凉山日报社、阿坝日报社、甘孜日报社等6家单位为协会会员。 6家单位通过了四川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传媒协会...

    2011-10-08 编辑:admin 22307
  • 草原深处传来党代会“好声音”

    嘚儿,嘚儿,驾……”伴随着一声声吆喝和轻快的马蹄声,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的“马背宣讲队”出发了。

    2022-06-04 编辑:索南多杰 23344
  • 公主回家乡系列报道之六:尧西•班•仁吉旺姆公主一行视察海南州人民医院

    在海南高原银装素裹的初春时节, 全国青联委员、西藏自治区红十字会名誉副会长尧西•班•仁吉旺姆公主一行,满怀对海南藏区各族患者的深情厚谊,冒着严寒,不辞辛劳,亲临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进行视察。 全体医护人员迎接公主一...

    2008-02-28 编辑:admin 25924
  •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2018巴松措旅游文化节开幕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8月16日举行2018巴松措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为期3天的活动包含热气球观光体验、房车派对、林芝响箭表演、民歌大赛及抱石比赛等。  据悉,巴松措又名措高湖,藏语意为“绿色的水”。该湖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是西藏目前惟一的自然...

    2018-08-17 编辑:admin 19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