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的彩妆:唐卡颜料
作为藏民族的百科全书,唐卡作品的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而传统唐卡的绘制过程也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纯正,用这些颜料绘制出来的唐卡可以保存上千年之久。
矿物颜料色泽鲜艳、不褪色
绘画唐卡是用颜料在画布(棉布面、绢面和纸面)上直接绘制,所采用的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研磨而成,色泽明亮鲜艳、不褪色,几百年前的唐卡就跟刚画出来的一样。
过去唐卡画师所用的颜料都是自己制作、调配的,他们拿到手的只是一些经过简单处理的矿石,全凭个人经验加工成颜料。由于加工工艺复杂,能用传统工艺制作颜料的老艺人大多年事已高,一些已相继去世,制作工艺在1959年以后就基本失传,只能在史料中找到一些零星的记载。
作为唐卡藏族传统矿植物颜料的制作公司,扎西彩虹藏传颜料制配有限公司2013年4月成立,目前能生产30多种颜料,除了花青、绿罩色、胭脂、藏墨等四种植物颜料外,其余的都是矿物颜料。
藏族传统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于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阿旺晋美是西藏大学的老师,也是扎西彩虹藏传颜料制配有限公司的顾问。在他看来,这种将非遗产品推向市场的方式,才是对非遗项目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阿旺晋美介绍,在2014年西藏大昭寺壁画保护修复工程初期,他们进行小范围的壁画修复试验,采用了三种颜料:扎西彩虹颜料、内地颜料和拉萨市场上的其它颜料。结果专家对扎西彩虹颜料的效果比较满意,并最终确定使用。
[FS:PAGE]
在首届藏博会上,扎西彩虹颜料公司销售了5万多元的产品,并获得藏博会展览展示文化板块“最佳展示奖”。如何让扎西彩虹颜料进入内地市场,是藏博会之后思考更多的问题。
抢救矿植物颜料制作工艺
1996年,西藏大学专门组织成立了由阿旺晋美等四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藏传矿植物颜料制作工艺研究小组。为了采集原料,课题组几乎走遍了西藏,很多地方的传统开采环境可谓危险重重,尤其是在尼木县彭岗乡的一次,让他如今想起来都后怕。
尼木县彭岗乡是藏青、石绿色的主要产地,历史上开采矿物颜料后堆积的矿渣犹如小山的就有好几处,开挖原料形成的山洞都成了深不见底的无底洞。“我曾采访过一位名叫沃罗·阿公布的老人。他给我讲述了他以前采矿的经历,讲到差赋的沉重、开矿的危险,至今眼神中仍流露出不安。他第一次参加采矿时24岁,由于要向旧西藏地方政府交差,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沿着岩石夹缝的石青、石绿矿脉向深处开挖。当时条件极为艰苦,只有钢钎和铁锤等凿岩工具,依靠一盏昏沉沉的煤油灯照明,仅靠留下开采的岩柱支撑矿洞。同挖掘煤矿一样,经常会出现矿体崩塌,开采工人常被封堵在洞中几天几夜,许多人因此丧生。”阿旺晋美说道。
和平解放后,石青颜矿已经基本停止开采,但近几年颜矿需求的增加,致使有些人“重操旧业”。即便是现在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一些挖掘机器可以替代人工作业,但采矿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然而让阿旺晋美感到欣慰的是,2014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办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限量开采、提高利用率等措施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密切相关的天然原材料和珍稀矿产。严禁乱采、滥挖或者盗卖。”
历经三年,1998年5月,藏传矿植物颜料制作工艺研究课题顺利通过验收,课题组不仅研制出了最传统的12种矿植物颜料,而且比原来的色泽更鲜艳,也更耐用。
课题组还总结出矿物颜料从原料采集、粉碎、漂洗、研磨、分离到筛选的主要工序,并根据工艺流程中的基本原理,将制作颜料的传统器具进行归纳整理,分为采集器具、粉碎器具、分离器具、研磨器具、浸提蒸发器具等五大类。相对来说,植物颜料的加工工艺较为简单,主要经过采集、精选、清洗、浸泡、熬煮(或加碱)、蒸发、制丸等工序。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对传统器具进行了升级改进。阿旺晋美举例说:“我们把原料先砸碎、打磨,然后分离、烘干,过去都是在阳光下晒干,灰尘之类的就会进来,影响了颜料的纯净度。现在,在烤箱里烘干,比原来晒干的颜色纯正多了。”
推广独特的藏民族艺术
藏族传统矿植物颜料仅有10多种,其中藏青、绿、朱砂等颜料是最常用的。目前,扎西彩虹颜料公司能生产30多种颜料,阿旺晋美表示,将来会研发更多种类的颜料。
目前,介于已有的30多种彩色颜料的中间色,都是唐卡画师根据需要亲自调配。颜料的种类增加可以大大减少唐卡画师的工作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在唐卡的绘制中,不同的原料要分别配制。每一种原料要先研成粉末,放入耐火的陶碗或玻璃碗里,倒入少许被水稀释的胶水,再把碗放在火上加热,同时一定要用细木棒搅拌。最好的胶是牛皮胶,但很难买到,目前大部分都是从内地买的替代品。阿旺晋美说,将来会考虑生产上好的牛皮胶,以满足唐卡画师的需求。在矿物颜料制作中最关键的一环是原料采集。
采访结束时,阿旺晋美语重心长地说:“虽然我们在传统藏传绘画颜料的加工工艺与制作产品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成绩,获得了国家专利,并被列入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申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在进一步改进制颜工艺与工具,扩大品种、改进产品包装,打开产品市场等方面有待做更多工作。因此,以后我们应该花大力气改进技术条件,研发出质量更好,品种更多,包装更精、使用更便捷的藏族传统绘画颜料,为进一步打开国内外市场创造条件,以此带动西藏本土经济,推广独特的西藏民族艺术”。
西藏民间传说(三则)
蓝狐狸称王愚者所得非廉洁,不该征处硬敛征;狐狸侥幸称大王,终被狮子将命送。 一只贪嘴的狐狸,不论村里村外它都到处去寻找食物吃。一次,它钻进了个染匠家觅食时,不慎掉进了染缸中。它从蓝靛缸里爬出后又到盐碱堆上一睡一滚,全身染得不像样子。它就想到河里去洗一洗。...
2017-03-21 编辑:admin 7461我省湿地面积位居全国前列
我省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在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01-10 编辑:索南多杰 1540从“雅则红城”分析白黄黑帐霍尔的民族归属
霍岭大战作为《格》(格萨尔王传简称)中最具代表性的史诗片段,故事情节精美绝伦,人物形象异彩纷呈,其中族群之间的逐鹿场面是其大放光彩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这些族群所涉及的民族归属问题一直成为《格》学的热门话题而显得格外扑朔迷离。确定这些民族的归属将对史诗与实史之间...
2010-02-01 编辑:admin 9689西藏八名僧人获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格西拉让巴
辩经现场 (人民网记者杨庆军摄) 颁发证书 39岁的多吉坚才,来自西藏拉萨三大寺之一的甘丹寺,在高手如云的西藏自治区2012年度藏传佛教学经僧人晋升格西拉让巴考试中,多吉坚才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名。 “9岁进入寺院学经,我潜心钻研和学习佛经已有30年了,今天我的...
2012-04-16 编辑:admin 5740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