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重要的家当—帐篷

作者:廖东凡 来源:中国西藏网 时间:2012-10-23 09:31:00 点击数:

  西藏的传统民居多姿多彩,不仅有可随处迁居的帐篷,也有固定的土木结构的房屋,还有以石为材的碉房,以竹或木为材的竹楼或木楼,甚至还有窑洞。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城镇中修起了不少新式钢筋混凝土建筑,但古老的传统民居仍然是人们可爱的家。


夏季帐篷

  帐篷是西藏牧民家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是他们的栖息之所。历史上西藏牧民过着游牧生活。由于不断地迁徙,居无定所,为了御风避寒,他们创造出帐篷这种能够方便携带的住所,他们走到哪里,便将帐篷带到哪里,帐篷就是他们的家。虽然现在许多牧民开始了定居生活,修起了固定的房屋,但帐篷仍然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即使在青草茂盛的季节,也得不断迁徒,因为一个地方的草是有限的,草的循环生长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在牛羊们只能吃干草的秋冬季节,牧民们才会住在自己固定的房屋。


藏北牛毛帐篷

  制作帐篷的材料一般都出自牧民们所养的牛、羊。牦牛毛编成的绳用以支撑帐篷;牦牛角是帐篷桩,用以固定帐篷,也有用羚羊角或木桩来固定的;牛、羊毛用以织帐篷料。帐篷料一般有七八寸宽,长短不定,由所织帐篷的高低来决定,最后将帐篷料缝在一起。用牦牛毛织出的帐篷呈黑色,被称作“黑帐”,用羊毛织出的帐篷是白色的,被称作“白帐”。但是黑白都是相对的,因为不大可能有纯黑或纯白色的帐篷,特别是纯黑的帐篷是没有的。藏民族历来不喜欢黑色,即使制作帐篷也不例外。他们忌讳黑色与黑色对接,因而在两片黑色帐篷料之间必镶上白色的帐篷料。
  比较特殊的是以布为料制作的帐篷,这在遍地牛羊的高原上比较稀罕,所谓“物以稀为贵”,这种帐篷就显得有些贵重了。
  一般的帐篷供牧民自家居住,因而制作时只需能住下家人即可。由于各家人数的差异,帐篷也有大有小。最大的帐篷估计能容下上百人,可用于众人的聚会。
  在搭建固定帐篷时,牧民们会按照传统习俗将帐门朝东。帐房中央放上火炉子,用以取暖做饭;正中帐篷壁上供上神龛、佛经、酥油灯等;南侧摆放着食品等日常用品,还兼作厨房;北侧则主要摆放藏被、藏毯等家居用品,是家中的“厅堂”。
  不管在何处搭帐篷,牧民们都不会忘记在连接帐篷的绳子上挂上祈求福运的五彩经幡。星罗棋布的帐篷和纷纷飘扬的经幡把雪域高原装扮得更加美丽。

相关推荐
  • 青海唐卡艺术亮相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

    日前,由文化部等14个部委和北京市共同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中,青海省参展的艺人和其作品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推崇和喜爱,充分展现了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青海省以西和道、娘本、李发秀、白马群加、尼着扎西等为...

    2009-03-17 编辑:admin 3937
  • 以新发展理念引航“十四五”新征程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对破解我国发展难题、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

    2021-06-15 编辑:青阳卓玛 3723
  • 海西州都兰县香乐村为大中专学生发放奖学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60年的发展征程中,广大人民群众深深体会到,少年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国运昌,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近年来,都兰县香日德镇香乐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土地流转,使村内积累了一定的集体财产,但用于放松了对村内教育事业的督促和监管,使得村内大...

    2009-12-26 编辑:admin 7211
  • 海南州贵德县南海殿旅游景点焕然一新

    7月25日,贵德县南海殿新修建的喷水池在夏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凉。 (摄影:青海湖网记者 拉吉卓玛) 7月25日,贵德县南海殿正在修建的观音菩萨像。 (摄影:青海湖网记者 拉吉卓玛) 7月25日,在贵德县南海殿的最高处眺望“高原小江南”全景。 (摄影:青海湖网记者 拉吉卓玛) ...

    2010-07-27 编辑:admin 4354
    • 民俗起居

      牧民重要的家当—帐篷

      西藏的传统民居多姿多彩不仅有可随处迁居的帐篷也有固定的土木结构的房屋还有以石为材的碉房以竹或木为材的竹楼或木楼甚至还有窑洞。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城镇中修起了不少新式钢筋混凝土建筑但古老的传统民居仍然是人们可爱的家。一、牧民重要的家当—帐篷...

      2008-07-10 李涛 江红英 1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