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对死亡的诠释

作者:李涛 江红英 来源:《西藏民俗》 时间:2008-07-24 09:08:59 点击数: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但不同民族对死亡的理解不同,因而衍生出的丧葬习俗、丧葬文化也不尽相同。
    死,在藏族大众观念中并非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因为藏传佛教讲究“万物有灵”、“生死轮回”之说,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外壳与灵魂的结合体,人即是灵与肉的结晶,躯壳不外乎是灵魂的载体,死亡只是二者的分离,灵魂逸出废旧躯体投转另一新的躯体继续存在,周而复始。但佛教指出生命是在“三界六道”中轮回,行善业者可进入三善趣(天、人、非天),行恶业者会堕入三恶趣(地狱、畜牲、饿鬼)。人们极力想进入三善趣,避免掉入三恶趣。相传8世纪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从印度请来的高僧莲花生大师所著的《西藏生死书》一书,被西方称为“死亡和新生的艺术”。
    对西藏古代丧葬观了解不多,但通过对西藏近现代丧葬的研究,发现尽管西藏存在纷繁的葬式,但人们对死亡的态度以及贯穿于各种丧葬仪轨中的观念大致相同。无论是天葬、水葬或是崖葬、火葬等,无不讲究“中阴得道”之说,佛教的“万物有灵”、“生死轮回”观念主导着西藏的各种丧葬行为,也导致藏族的丧葬习俗与其他各族存在较大差异,独具特色。
    对“死亡”即“新生”的理解,使人们能坦然面对死亡,全无恐惧和悲痛。不但临终者能安然接受命运的安排,不受任何精神折磨,而且逝者的亲朋好友也不象其他地区在各种表现中显得那么悲戚、沉痛。马丽华在《灵魂象风》一书中记载了一位藏族同事为其亡弟周年忌时所作的一首祭诗:
    你走了请放心地走吧,
    到寺庙为你点灯祝愿,
    你早日转生返回人间,
    又可以一起欢乐相聚。
    诗代表了藏族对死亡的理解。亲友的死亡,不过是暂时的离别,重逢有时,当然也就用不着极度悲痛了。
    对生与死的这种独到理解、诠释,是形成藏民族各种民俗文化内核——乐观天性的根源,这种理念,使藏民族在与自然的关系中,更注重适应,而非斗争。
相关推荐
  • “植物克隆”技术使西藏濒危药用植物得保护

      “你看,这就是经过无菌萌发的黑节草幼苗。”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所组培研究室副研究员尼珍说。在该研究所省部级共建实验室中,记者见到了20万株装在玻璃瓶中的黑节草幼苗。一株株青翠欲滴的幼苗探着小脑袋,好像在诉说着“成长”的不易。尼珍说,不久...

    2016-10-28 编辑:admin 5095
  • 德格格萨尔展览馆开工

    甘孜州德格县格萨尔纪念堂的格萨尔铜像  近日,德格县阿须乡《格萨尔展览馆》工程开工,德格县四大班子领导、县级机关相关部门负责任人、宗教界代表参加此次仪式。   据了解,该展览馆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总投资2千余万元,展览馆建成后将成为德格县打造英雄格萨尔故里的精...

    2014-05-23 编辑:admin 5933
  • 藏族女歌手旺姆新专辑发布会北京举行

    旺姆新专辑发布会现场献歌  12月17日藏族女歌手旺姆新专辑《大草原小情歌》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当日,旺姆盛装出席了自己新专辑发布会,现场旺姆以歌会友,深情演唱了新专辑中的三首主打歌曲,更一展舞姿重现09年“星光大道”夺冠舞蹈《荷花度母》,震撼的视听效果...

    2012-12-18 编辑:admin 4833
  • 藏族服装设计师:昂桑

      在拉萨街头,随处可见身着藏装的市民,风格或粗犷奔放或时尚妩媚。经过近年来的传承与创新,藏装更富韵味。除面料上的变化外,款式也有了很大创新,藏装变得更加简单、美观、生活化。   6月30日,“怡嗡”夏季服装新品发布会在拉萨举行,这是西藏本地藏装时尚品牌首...

    2012-07-18 编辑:admin 8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