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世间的“孔雀服饰”

作者:蒋翠莲 来源:西藏日报 时间:2022-05-30 14:52:29 点击数:
图为身着“孔雀服饰”的普兰县科迦村妇女。本报记者 蒋翠莲 摄
       阿里地区普兰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风情孕育出了普兰独特的历史文化。普兰“宣”服便是普兰独特历史文化的代表之一。目前,传承百年的普兰“宣”服存世不足30套,只在每逢节日盛典时,才被穿戴。
       “在古格王朝遗址,可以看见留存上千年的壁画,在上面可以找到我们的‘宣’服。”普兰县科迦村村民仓觉卓玛是3个孩子的妈妈,她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因为我们的到来,她和村子里的另外几个姐妹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孔雀服饰”。这种服饰只有科迦村有,而科迦村也只有7户人家才有。
       约莫20分钟的时间,她们穿戴好自家的宝贝,缓步走来。只见女子头戴平展的羽翼型头饰,面部被成串的珠翠宝石遮住,大串的装饰品悬于胸前,垂至膝上,颇显朦胧神秘;做工华丽的披风掩住女人们曼妙的身材,远远看去,犹如尊贵的王后。
       “宣”服饰与藏戏《诺桑王子》中诺桑王的妃子依卓拉姆飞天的故事有着紧密关系,被誉为“飞天服饰”。相传,古代普兰的诺桑王子,在美丽的孔雀河边建起了华丽的宫殿。在诺桑王子三百多名漂亮的嫔妃中,有一个善良的王妃名叫依卓拉姆,因不堪忍受众嫔妃的嫉妒与迫害,在一个月圆之夜,化成一只漂亮的孔雀,飞过茫茫雪山,消失在湛蓝的夜空。崇尚善良与自由的普兰民众为了纪念这位贤良的王妃,用自己手工缝制的藏袍和一串串名贵的绿松石、蜜蜡、珍珠以及各种宝石做成了这款靓丽的飞天服饰,代代相传下来。
       “孔雀服饰”只传女不传男,十多年前,仓觉卓玛结婚时,母亲传给了她。不过在她看来,自己虽然是传承者,但服饰属于整个家庭。仓觉卓玛的母亲巴桑格朗指着女儿身上这套衣服耐心地介绍道:“普兰妇女日常一般穿棕色或黑色藏袍,头戴‘町玛’(棕蓝色彩线氆氇圆筒帽),耳饰珊瑚、珍珠等串成的十多厘米长的耳坠,最长的耳坠约30厘米,相传,这种造型是模仿孔雀。背部披白山羊皮‘改巴’背饰,‘改巴’用毛色纯白光滑的山羊皮制作,正部贴有圆形和条纹图案的棕蓝彩色氆氇,上镶带圆形花纹的粗氆氇条,象征孔雀背部,‘改巴’周边镶嵌带圆形花纹的棕蓝彩色氆氇,比作孔雀的两翼,‘改巴’底部开有三叉,比作孔雀的尾羽。有的‘改巴’皮面夹有色彩绚丽的绸缎,更显美丽多姿。”
       一套重达几十斤的“孔雀服饰”穿在身上,便如旷古辽远时代的惊鸿一瞥,带着远古的浓重气息穿越至今。即便是国际最顶级的时装秀也找不到这般奢华的服饰;尚且不考虑它上百块老蜜蜡、无数颗珍珠、成串的红珊瑚、数不清的绿松石以及精雕细琢的真金白银装饰,单是它经历过上千年的历史沉淀这一点,就已使得它的价值难以估量。每一件“孔雀服饰”都不可能一模一样,因为它全靠手工缝制,然而每一件“孔雀服饰”的珍贵程度都是不分伯仲的。“孔雀服饰”的拥有不仅彰显了家族的财富,更显示出家族的权力和威望。在普兰民间流传的说法中,只有具备优良品德、才智过人、惊人美貌的妇女,才能穿着普兰“宣”服。
 
相关推荐
  • 青海热贡艺术研究成果显著

    记者从青海省文化厅了解到,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热贡艺术研究成果显著。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十五世纪起,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隆务河流域。数百年来,这里有大批艺人从事民间佛教绘塑艺术。由于“同仁”在藏语中被...

    2008-02-02 编辑:admin 7517
  • 邀您关注参与第六届极地圣音大型群星演唱会

      “第六届极地圣音大型群星演唱会”于2018年1月2日正式启动,会前的相关准备工作陆续开展。关于本次演唱会作品征集的通知也在当日发出,目前演唱会作品还在继续征集中,作品征集截止时间为2018年1月15日。请有全新藏语文艺作品的朋友们积极参与投稿,投稿作品请...

    2018-01-08 编辑:admin 5072
  • 拉卜楞花季少女梳妆习俗

    拉卜楞寺地处青藏高原东弱边缘,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米左右,气候寒冷,冬长夏短。这里是藏族的又一个聚居区,有农区也有牧区。多少年来,这里的民俗风情一直是藏学界研究的课题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它又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 在说不完的习俗中,给17岁的少女梳妆十分特别,它展示了...

    2008-08-21 编辑:admin 10607
  • 拉萨入选感动世界“品牌”城市

    中国城市论坛2007年北京峰会首次揭晓了29个“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名单,拉萨从全国96个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 近年来,特别是青藏铁路通车后,拉萨市凭借“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等品牌效应,塑造“品...

    2007-12-12 编辑:admin 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