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藏族妇女头饰

作者:曲塔措 来源:不详 时间:2008-11-15 10:15:18 点击数:

 位于川西北高原的松潘,在历史上既是藏汉“茶马互市”的中心场所,也是藏汉民族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重要通道,因而成为历代君主军将的必争之地。世世代代生活在雪宝顶周围的藏族儿女,吸纳雪山草地的神蕴,创造了悠远灿烂的历史文化,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世纪。而今,这片热土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及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人。
    远在藏王松赞干布时期,为了安定、巩固边疆,为了边疆的发展与繁荣,松赞干布从藏北阿里地区派遣了“夏尔巴”部落的大批军队前往松潘驻守。“夏尔巴”部落的军人长驻于松潘,经历史风雨、岁月沧桑,遂将其传统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保留和传承了下来,并在历史变迁和文化交流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既具有藏族文化背景又具备鲜明的地域特色的文化。丰富多彩的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结构样式和艺术特点,它在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藏族的民族性格、风俗习惯和文化内涵,成为民族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其间,松潘藏族妇女的头饰更是别具一格。
    华贵的松潘妇女头饰
    关于妇女头饰的兴起,松潘藏区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藏王松赞干布初建布达拉宫时,受风雨雷电等天灾所损,未能按计划竣工,因此有人猜想可能是因为藏区妇女地位高于男人、女人孽缘末净而招惹了天神所致。于是从阿里地区请来一位高僧,他让所有妇女头缠蛇身并挂咒石,借此来贬低妇女而求愿老天开心。在此后的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妇女们以布条换蛇身,以琥珀、玛瑙、珊瑚换咒石,后来藏王松赞干布派往戍边的阿里军队及其后裔,便继承了这一传统,并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发展逐渐演化成一种风俗,同时也赋予了新的含意,传说终归是传说,但我们也不难看出藏地头饰的漫长历史。
    头饰在松潘藏语方言中被称为“格然”,意为装饰头部的饰品。编制的材料有昂贵的琥珀、鲜红的珊瑚、黑丝线、上乘的黑布、红色的丝绸和麝毛等。在制作“格然”(头饰)时,用以配挂饰品的基础叫“然登”,通常是用上乘的黑布条缝合一根直径约为十厘米左右,长一尺左右的布套,内塞麝毛以形成圆柱体形。据说在布套内塞上麝毛是因为其有驱热、轻巧、不变形等优点之故。“然登”的上端镶上银子并作一扣环,而在末端接一条长约一尺左右,粗约与“然登”相仿的一扎黑丝线。用来佩戴时将“然登”固定在头上。从“然登”的上端开始依次排列蛋状的琥珀,排列过程具体是:用数条(根据琥珀的数量)长约二十厘米的精细的皮线,将珊瑚枝(长约十到十五厘米珊瑚细枝)固定在皮线中点,然后将皮线经琥珀(用以穿线而特在琥珀的中心凿有小孔)中穿过,尔后将皮线缝合固定在“然登”上,以同样的方法将珊瑚枝镶嵌在琥珀上并在“然登”的上端依次排列固定。一般一个“然登”(头饰)由十五个琥珀组成,但因佩戴者的头形或琥珀的大小而有些增减。
    在松潘藏区,未婚少女不佩戴任何头饰,头饰是已婚妇女的一种标志。出嫁的少女,视头饰为一件重要的嫁妆,并视其为对丈夫的忠心与爱恋。因而自成家之日起,妇女一般不会不戴头饰或改变头饰,除非家有丧事。如有妇女不戴头饰外出,将视其为不祥之兆而受众人鄙视和唾弃。佩戴头饰是出嫁少女要做的头等大事,所以佩戴也有严格的步骤和讲究,而且梳妆打扮、佩戴头饰更是婚庆时的重要仪式和必经的程序。少女出嫁之际,特邀请本村或家族中有父有母、有夫有子、有钱有财、生活安康、家庭幸福、作风正派的家庭主妇,为新娘编发、佩戴头饰。首先用清水,将新娘的头发洗涤干净并擦上精制的牛油使头发柔顺;然后将头发以鼻粱为中心分为两瓣,并以前额发边为线依次将头发编为约百来条的细辫,再将细辫从额中心分为两瓣罩住耳朵,并在后脑勺处把细辫合编为一,再接上少量的一扎黑丝线;最后在后脑勺细辫合编处固定一个特制有环的银圆。在松潘藏语方言中细辫称为“松然”,合编处与黑丝线统称为“然楞”,银圆被称为“然主”。当头发编制完成以后,就用上乘的熏香将制作好的“格然”(头饰)熏净,然后将“然登”上端已制作好的扣环扣在脑后勺的“然主”(银圆)上。具体的佩戴方式是首先将“然楞”绕头盘上两圈,然后将四方形的红头巾盖在头上,再将“然登”从后脑勺处起经前额处围绕在头上成圆形,并用“然登”末端的黑丝线辅助使其固定稳当。看上去橙黄的琥珀衬托着鲜红的珊瑚枝,像朵朵鲜花整齐地排列成圆形,使佩戴者更加秀丽和秀美。年长的妇女不佩戴头饰者以头巾缠绕在头上用来保暖。现在,虽然受周边地区各民族以及本民族的影响,头饰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但传统的头饰还是居多。
    松潘藏区妇女头饰的文化内涵
    各民族创造与流传的民俗文化,都具有一定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尽管在历史变迁和时空变化的过程中它所具有的意蕴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异与转化。同样,松潘藏区妇女头饰从产生到发展,到形成与藏区各地不同的特色,也经历了众多的变迁和转化,而这些变迁和转化受制于所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同样丰富和创新了其内涵和意蕴。
    服饰民俗的差异性主要是因自然条件、生存环境、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因而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环境特色。松潘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高山围绕,气候宜人温和,妇女头饰较之于藏区其他地段存在极大差异。头饰多以轻巧、松驰为主要特点,如在编排琥珀时,一字儿排开而不堆砌;在制作“然登”时,中间塞上麝毛以利于轻松、驱热等,都是该地域特色和温暖的自然气候条件的鲜明写照。
    松潘藏区少女出嫁时,都将以昂贵的代价为新娘制作精美的头饰,以作为重要的嫁妆。首先,这表示告诉少妇,从佩戴这昂贵的头饰起你已经成人了,要担当起一个家庭主妇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对生活要热心,对丈夫要忠心。其次,已婚妇女极为重视头饰,表现出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丈夫的忠贞和爱恋以及对社会传统、道德规范的遵循与继承。同时也表露出佩戴者的家境状况和地位高低。
    “美的内容是指通过宜人的感性的方式显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的积极的肯定的方面”。松潘藏人制作并佩戴精美昂贵的头饰,是对美的追求和表露;寄予着该地藏族妇女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以及她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祝福和向往。独特秀美的头饰和她们多姿多彩的民俗一样,犹如缤纷的浪花,闪耀在民族文化洁瀚的大海上。
相关推荐
  • 章嘉乳威多杰《证悟之歌》

    证悟之歌 (又名:知母之歌) 缘起的道理,深奥而奇妙, 上师!您恩重如山,指引我,见证其本来的体性, 请求您!常住在我心房的中央,赐予无限的加持, 感悟的喜悦啊!从心底里涌起, 三言两语,便脱口而出。 年迈的母亲,被丢失了多年, 疯狂无情的儿子,在偶尔的机缘中, 似乎重新看到,朝...

    2008-12-16 编辑:admin 11182
  • 甘肃省甘南州举行首届农牧民运动会

      9月6日晚,被彩球和条幅装扮一新的甘肃省甘南州体育场内锣鼓喧天,全州首届农牧民运动会开幕式在这里隆重举行,110名农牧民运动员将参加篮球、押加等项目的比赛。   伴随着铿锵有力的运动员进行曲,运动员精神饱满地步入了会场。开幕式上,《欢庆腰鼓》以充满激情的鼓点&l...

    2011-09-12 编辑:admin 7145
  • 专访格勒:我国对藏文古籍的保护世界上绝无仅有

    作为一名藏族人以及藏文化研究者,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博士生导师格勒4月2日接受了新华网电话连线专访,讲述了亲身经历的藏区变化,并介绍了有关西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格勒:出生在最低层农奴家庭 生命没有保障 主持人:格勒老师,您好!您眼中看到的西藏是什么样的,...

    2008-04-03 编辑:admin 5197
  • 2018玉树高原漂流世界锦标赛在玉树正式开幕

      8月9日,由国际漂流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青海省体育局及玉树藏族自治州和玉树市联合主办的“2018玉树高原漂流世界锦标赛”在玉树正式开幕。来自澳大利亚、巴西、智利、哥斯达黎加、捷克斯洛伐克、德国、英国、新西兰、日本、中国等17个...

    2018-08-10 编辑:admin 9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