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历新年习俗漫谈

作者:桑学巴·贡觉云丹 来源:西藏日报 时间:2023-02-20 17:47:06 点击数:
              藏历新年,是藏族诸多节庆文化中最隆重、最重要的传统佳节,表达了藏族人民对新春和新年的向往与期待。2011年5月23日,藏历新年被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因为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藏历新年前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种:
  青苗,藏语叫“罗佩”,“罗”是“年”的谐音,“佩”是“献新”,连起来恰好有“青苗献新”之意。因此,每年岁暮,要用水浸泡一些青稞种下,使其在新年时节长出一二寸长的青苗。青苗代表农作物,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寓意。
  羊头,系远古的图腾标志。藏语叫“罗果” “罗”是“年”的谐音,“果”是“头”,连起来有“年头”之意。因此,每逢新年时节,必备象征祥瑞的羊头。羊头还代表牲畜,有水草丰美、六畜兴旺之意。
  藏族谚语中以“身穿羊毛氆氇暖,口吃青稞糌粑香”来表达藏族群众对大自然给予丰衣足食的感恩之心。
  “卡塞”,是一种菜油或酥油和面粉制作的藏式糕点,“卡塞”花样繁多,有耳朵形、蝴蝶形、条形、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配以食用色素,裹以砂糖,既是装饰的艺术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卡塞”的品种花色常常成为女主人勤劳、智慧和热情的象征,在节日里分外引人注目。
  “碟嘎”,是藏历新年的重要用品。在精美的盘碟中叠放形状不同的油炸面食,每一层都有其特殊的寓意,极具仪式感,也有浓重的装饰艺术感。
  “卓索切玛”,可称为五谷斗或吉祥斗。首先用木板制作一个长方形的木斗,称为“波雄”。在斗的正面雕刻八瑞相等吉祥图案,背面一般则上单一的红色漆,两边的把柄雕刻成双龙戏珠,十分庄严,其中雕刻最精致的属扎囊虱雕技术。木斗从中间隔为左右两半,左边盛放炒麦花,右边装满酥油拌成的糌粑,堆成金字塔形,上插用各色颜料染成的麦穗、罗萨梅朵和“孜卓”。罗萨梅朵又称瑞圣花,堆龙德庆区桑木村是罗萨梅朵之乡。“孜卓”形似令牌,两面顶端用酥油绘制太阳、月亮及六长寿等图案,尼木县是“孜卓”的故乡。
  “吐恰”,意为大扫除。按照历书确定的若干个“扫尘日”,各家各户要全家男女老少总动员,从房内到房顶、从厨房到客厅打扫得干干净净,把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用最好的家居环境,迎接新年的到来。
  另外,在节前,家家户户要用木桶或陶罐浸泡青稞,酿制青稞酒,还要把酥油、奶渣和红、白糖糅合在一起,制作一种名叫“推”的酪糕。
相关推荐
  • 黄河源头地区重现“千湖美景”

    被誉为“格萨尔故乡”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黄河源头地区,是三江源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随着国家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项目的实施,果洛藏族自治州雨水增多,重现了往昔“千湖”美景。 而就在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一地区生态环境...

    2009-09-07 编辑:admin 7641
  • 洛桑次仁:坚持做村医

    西藏桑日县塔木村的2016年春耕开犁仪式  由于高寒、缺氧等特殊的气候环境,西藏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比内地更艰巨,也更具特色。近年来,随着国家在西藏推行农牧区医疗政策、县乡村三级卫生人才的建设、援藏医疗队伍的建设等,西藏乡村医生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2017-12-26 编辑:admin 10670
  • 吉狄马加:重拾古老文化的智慧和价值

    ——在“国际唐卡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海论坛”上的演讲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青海的六月,是青藏高原最美丽的季节,六月的青海,也是青藏高原最美丽的风景。在如诗的季节和如画的风景中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宾朋,共同探讨青...

    2008-06-13 编辑:admin 4301
  • 三江源、可可西里热气球试飞拉开序幕

    2007年10月9日上午,一支由省体育局工作人员、飞行员、记者、摄影师、医生等16人组成的队伍,肩负特殊任务,分乘4辆车,载着热气球等装备,向黄河源头所在地——玛多县急速驶去。以此为标志,由青海省体育局、青海电视台组织并主办的“三江源、可可西里地区热气球试飞活动”拉开了...

    2007-12-15 编辑:admin 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