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历新年习俗谈
作者:佚名
来源:《西藏日报》
时间:2009-02-24 11:43:20
点击数:

“德卡”——新年油炸供品
藏历新年是藏族群众最隆重、最重要的传统佳节。节日活动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气氛,是一个庆祝和祈祷兼具的民族节日。
新年的准备工作一般在12月初就开始。除购置吃喝玩乐的年货外,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卓索切玛”五谷斗,即在绘有彩色花纹的木盒左右分别盛放炒麦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还要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秧苗,使其在新年时节长出一、二寸长的青稞苗。“卓索切玛”的麦苗供奉在神案正中,祈祷来年五谷丰登。临近节日,男人们忙着打扫庭院,妇女则精心制作“卡塞”,一种酥油的制作的糕点,“卡塞”花样繁多,有耳朵形、蝴蝶形、条形、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涂以颜料,裹以砂糖,既是装饰神案的艺术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卡塞”的品种花色常常成为女主人勤劳、智慧和热情的象征,在节日里分外引人注目。
藏历12月29日这天,要给窗户门楣换上新布帘,门前、房梁和厨房也要用白粉画上吉祥图案,构成一派喜庆的气氛。入夜,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例行的“古突”(即面疙瘩),类似汉族新年的团圆饭。“古突”是在面疙瘩里分别包有豌豆、小白石、羊毛、辣椒、盐巴等九种东西。谁吃到什么要赶紧报吿,以引起全场的欢呼或嘲笑。吃出小白石的意味着心地纯洁;吃出羊毛的意味着心性温和;吃出辣椒的意味着心直口快;吃出豌豆意味着办事机灵;吃出盐巴则被嘲笑为好吃懒做等等。吃完“古突”全家人用糌粑捏制成面团放在纸箱内,还要将每人碗内剩下的“古突”倒入纸箱,随后放置在十字路口,用火禁烧,随后放便炮,以驱邪、消灾,迎接新年的到来。藏历12月30日进入除夕这天,每家每户,在自家的柜子上摆上“卓索切玛”五谷斗,还要摆满各种水果和糖果等。
在农区,大年初一这天,家庭主妇起得早,5点钟左右就要煮一锅“羌枯”,即放有糌粑、红糖和奶渣的青稞酒,给每人送上一碗。家人尚未起床,就在被窝里喝完“羌枯”,当东方晨曦初露的时节,先在屋顶上煨桑后匆匆背上水桶去河边或水井汲取新年的第一桶水。传说这时的水最为圣洁、清甜,谁家最先打上吉祥水,在新的一年里就能免去许多灾难。天亮了,全家穿上新衣服,洗漱完毕,戴上最好的首饰,长辈就开始手捧“卓索切玛”五谷斗,向家人恭贺新年,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然后互敬青稞酒。在牧区,主妇按照家庭成员的数目煮好羊头,用食案捧到年龄最长的男子面前,由他依长幼的次序分发给每人一只羊头,一把小刀。大家围着火炉一面剥羊头肉吃,一面互祝新年家庭和睦,人增畜旺。
元月初二开始,亲朋好友开始互相串门拜年。客人登门必道“洛萨扎西德勒”(新年好),主人则捧起“卓索切玛”五谷斗,到门口迎接客人。客人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拈起一撮粘粑、几粒青稞抛向天空,表示敬神;再拈起一撮糌粑和青稞送进自己嘴里,感谢主人的盛情。然后入坐饮酒聊天。这天起,民间艺人也四处活动,演唱藏戏和“折嘎”。“折嘎”艺人头戴白面具,手持木棍,用即兴编唱的歌词愉悦主人,如女主人多么美丽,男主人多么睿智,新的一年里一定会走好运,等等,一般都能得到好酒好肉的酬劳。街头和村子里,人们还举行群众性的歌舞和藏戏演出活动。
这种相互拜访和自娱性的文艺活动要持续3至5天。过年期间,有条件的地方都还要举行赛马、射箭、赛牦牛、长跑、打古尔朵、抱石头、唱山歌、弹六弦琴、跳舞、演出藏戏等娱乐活动。
新年的准备工作一般在12月初就开始。除购置吃喝玩乐的年货外,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卓索切玛”五谷斗,即在绘有彩色花纹的木盒左右分别盛放炒麦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还要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秧苗,使其在新年时节长出一、二寸长的青稞苗。“卓索切玛”的麦苗供奉在神案正中,祈祷来年五谷丰登。临近节日,男人们忙着打扫庭院,妇女则精心制作“卡塞”,一种酥油的制作的糕点,“卡塞”花样繁多,有耳朵形、蝴蝶形、条形、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涂以颜料,裹以砂糖,既是装饰神案的艺术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卡塞”的品种花色常常成为女主人勤劳、智慧和热情的象征,在节日里分外引人注目。
藏历12月29日这天,要给窗户门楣换上新布帘,门前、房梁和厨房也要用白粉画上吉祥图案,构成一派喜庆的气氛。入夜,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例行的“古突”(即面疙瘩),类似汉族新年的团圆饭。“古突”是在面疙瘩里分别包有豌豆、小白石、羊毛、辣椒、盐巴等九种东西。谁吃到什么要赶紧报吿,以引起全场的欢呼或嘲笑。吃出小白石的意味着心地纯洁;吃出羊毛的意味着心性温和;吃出辣椒的意味着心直口快;吃出豌豆意味着办事机灵;吃出盐巴则被嘲笑为好吃懒做等等。吃完“古突”全家人用糌粑捏制成面团放在纸箱内,还要将每人碗内剩下的“古突”倒入纸箱,随后放置在十字路口,用火禁烧,随后放便炮,以驱邪、消灾,迎接新年的到来。藏历12月30日进入除夕这天,每家每户,在自家的柜子上摆上“卓索切玛”五谷斗,还要摆满各种水果和糖果等。
在农区,大年初一这天,家庭主妇起得早,5点钟左右就要煮一锅“羌枯”,即放有糌粑、红糖和奶渣的青稞酒,给每人送上一碗。家人尚未起床,就在被窝里喝完“羌枯”,当东方晨曦初露的时节,先在屋顶上煨桑后匆匆背上水桶去河边或水井汲取新年的第一桶水。传说这时的水最为圣洁、清甜,谁家最先打上吉祥水,在新的一年里就能免去许多灾难。天亮了,全家穿上新衣服,洗漱完毕,戴上最好的首饰,长辈就开始手捧“卓索切玛”五谷斗,向家人恭贺新年,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然后互敬青稞酒。在牧区,主妇按照家庭成员的数目煮好羊头,用食案捧到年龄最长的男子面前,由他依长幼的次序分发给每人一只羊头,一把小刀。大家围着火炉一面剥羊头肉吃,一面互祝新年家庭和睦,人增畜旺。
元月初二开始,亲朋好友开始互相串门拜年。客人登门必道“洛萨扎西德勒”(新年好),主人则捧起“卓索切玛”五谷斗,到门口迎接客人。客人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拈起一撮粘粑、几粒青稞抛向天空,表示敬神;再拈起一撮糌粑和青稞送进自己嘴里,感谢主人的盛情。然后入坐饮酒聊天。这天起,民间艺人也四处活动,演唱藏戏和“折嘎”。“折嘎”艺人头戴白面具,手持木棍,用即兴编唱的歌词愉悦主人,如女主人多么美丽,男主人多么睿智,新的一年里一定会走好运,等等,一般都能得到好酒好肉的酬劳。街头和村子里,人们还举行群众性的歌舞和藏戏演出活动。
这种相互拜访和自娱性的文艺活动要持续3至5天。过年期间,有条件的地方都还要举行赛马、射箭、赛牦牛、长跑、打古尔朵、抱石头、唱山歌、弹六弦琴、跳舞、演出藏戏等娱乐活动。
相关推荐
海西州着力打造柴达木摄影文化品牌
海西州紧紧围绕振兴文艺事业大发展的要求,坚持“抓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工作方针不动摇,坚持“创作、创新、创造”的工作路子不放松,充分发挥摄影家协会的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了宣传海西的渠道,为提高全州文化软实力,促进全州文化大...
2010-09-25 编辑:admin 7119层林尽染,彩叶斑斓 2020年林芝“彩林节”开幕
近日,2020年西藏林芝“彩林节”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盛大开幕。“彩林”意为“彩色的森林”,得益于雅鲁藏布江水的润泽,秋日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植被繁盛,层林尽染,彩叶斑斓。
2020-10-19 编辑:青阳卓玛 11916海南藏族自治州教育布局调整带来的启示
海南州教育的困惑 中小学布局调整试点以前,海南藏族自治州同青海省其他农牧区一样,出现了许多制约教育发展的新情况。 全州的小学校均规模159人,仅相当于4个教学班;初中校均规模457人,相当于11个教学班;高中校均规模511人,相当于12个教学班。全州100人以下的学校共...
2009-12-06 编辑:admin 10174五好文明家庭:米可军
米可军家庭米可军,女,1980年10月参加工作,现为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民政局低保办主任,贵南县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贵南县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工作三十一年来,她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甘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拥护者、和谐社会的建设者、文明家庭的引...
2012-03-05 编辑:admin 0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