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
试验区在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柴达木盆地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从资源条件看,试验区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占青海省总价值的95%。从产业基础看,随着试验区资源开发的区域和领域不断拓宽,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不断提高,优势特色工业体系正在形成,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钾、钠、镁、锂、锶、硼等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和国家主要的天然气化工产品生产地。从经济总量看,围绕优势资源开发,目前试验区创造了全省48%的工业增加值、40%的地方财政收入。根据青海省发展要求,未来将承担全省一半以上的经济发展总量,成为支撑全省实施“三江源”保护的主要经济来源和财力地区,肩负着加快带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为“三江源”生态保护提供财源的重任。
试验区主导产业体系构建与布局:重点建设“一区四园”,构建“六大产业”,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一区”:指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以“综合开发、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度排放、高效利用”为特点的资源型、区域型循环经济特色产业示范区。
“四园”:指以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金属冶金产业融合发展为特色的格尔木循环经济工业园;以盐碱化工、硅产业、新型建材产业融合发展为特色的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主导、煤炭清洁利用为特色的东部循环经济工业园;以能源、煤炭综合利用、盐湖化工一体化发展为特色的西部循环经济工业园。
“六大产业”:指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以钾资源开发为龙头的盐湖化工循环型产业;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的金属产业;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主导的油气化工循环型产业;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前提的煤炭综合利用产业;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
试验区的交通和资源优势
公路:已形成以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为中心,以109线、315线、215线三条国道和305线、209线、303线、210线、302线六条省道为主骨架,以县、乡、村地方公路为脉络的干支相连,通往各行政区、工矿点、旅游景点和广大牧区的交通网络。
铁路:青藏铁路是试验区惟一的铁路交通大动脉,境内全长500公里,双线运行,2010年完成电气化改造,年运力将达到5000万吨以上。
民航:建成格尔木支线机场,开通西宁、拉萨、成都、西安航班,可以起降757—200及以下机型。今年开工建设德令哈、花土沟支线机场。
管道:建成涩宁兰、格拉、花格、涩格、涩仙敦等9条输气、输油管线,形成年输气107亿立方米、输油300万吨管输能力。
矿产资源: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占青海省总价值的95%。在已探明的各类矿产中,盐湖矿产具有突出地位,钾盐、镁盐、锂矿、锶矿、芒硝、化肥用蛇纹岩、石棉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10位的主要矿种有24种。石油、天然气、铅锌、钠盐、天然碱、溴、碘、铷、铟、硼、制碱灰岩、硅灰石等矿产也十分丰富。
水资源:试验区水资源总量52.7亿立方米,按照全国及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年可利用量为19亿立方米,实际已开发利用水资源量5.5亿立方米,剩余可利用水资源量为13.5亿立方米。
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发电理论装机容量可达28亿千瓦,理论发电量达到51200亿千瓦时,占青海省太阳能理论装机及发电量的90%以上。
风能资源:试验区是风能资源丰富区,大部分属于风能可利用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多在50—100瓦/平方米,全年风能可用时间3500—5000小时,出现频率50—70%。[FS:PAGE]
旅游资源:试验区自然和人文景观壮丽秀美,山川雄伟,风景独特,冰峰环绕,碧湖点辍,草原广袤,绿洲丰腴,民族风情多姿多采,宗教文化、人文景观别具一格,充满着天然神韵和神秘色彩。特别是有“中国第一神山”和“万山之祖”之称的昆仑山,在华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连接中原与西部各少数民族地区最牢固的天然纽带。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环抱的柴达木盆地和唐古拉山北麓高原组成的奇特地形地貌,成就了雄浑神奇的大美柴达木。
长江源头、巍巍昆仑、海市蜃楼、千年冰川、万丈盐桥、雅丹地貌、二郎神洞、西王母瑶池、唐代吐蕃墓葬群、都兰国际狩猎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等闻名遐迩,“激情穿越柴达木”是中国十大完美旅游线路之一。
国家10大政策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加快实施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之一,是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批准的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
今年3月15日,《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这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二个区域循环经济总体规划。
试验区地处青、甘、新、藏四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主体为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面积25.6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35.6%,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国家从十个方面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
一是在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政策的时候,将试验区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的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在不降低技术水平和环保标准的前提下,对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延伸产业链的配套项目,可适当地放宽准入条件;三是对试验区用于循环经济产业化项目的天然气优先保障资源配额;四是对试验区的机场、铁路、给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给予支持;五是在试验区内,企业用于绿化的土地视为实施生态工程用地,享用国家的土地划拨政策;六是在试验区发展过程当中,对急需解决的公共技术、延长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给予研发经费的支持;七是为满足试验区循环经济发展所需产业工人等人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试验区职业技能培训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八是加强规划水利枢纽、绿洲灌区改造、节水农业项目建设;九是进一步支持资源开发集中区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十是进一步支持电网建设。此外,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还有一些价格、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城堡式寺庙:萨迦南寺
萨迦寺原貌想象图 拉康钦莫大殿内部影像 高大浑厚的城墙,戒备森严的敌楼,坚固耸立的角楼…… 听到这样的描述,你的眼前一定会浮现一座封建王朝的城池?当告诉你这是一座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时,不要惊讶。没错,这些风格都不是一座寺庙应该具备的,但它恰恰就...
2010-10-08 编辑:admin 6053纪录片《酥油花香》在央视播出
塔尔寺艺术三绝之酥油花 记者从西宁市文联了解到,由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市文联和中央电视台共同拍摄的电视纪录片《酥油花香》,5月16日16时40分,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华民族”栏目播出。 《酥油花香》拍摄历时一个多月,记录了今年农历正月十五期...
2011-05-18 编辑:admin 4030海南州民宗委与州外企业缔结友好关系
海南州政府副州长阿更登与江苏金财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林亲切交谈 实地考察 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步”的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切实增强教育为...
2011-07-21 编辑:admin 4320藏人姓名中的佛教文化
姓名似乎是很平常的东西,我们天天说话,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着自己和他人的姓名。人们将它用于日常交际,也是不知不觉,毫不费力的。大概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藏族人名乃是藏族祖先世代积累起来的极宝贵的财富。数万年来,人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创造了各种类型的文化。因地域、民族...
2013-05-30 编辑:admin 11377-
经济专题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 今年以来海西州围绕“两区&dquo;建设自觉落实“四个发展&dquo;的根本要求抢抓机遇多措并举破难攻坚重点做好了学习宣传、政策研究、项目编制、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节能减排等工作确保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持续稳定发展...
2010-11-23 东主才让 6547 -
城乡建设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
近日由国家测绘局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建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地理信息系统》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建设已完成了基于循环经济体系、园区及重点企业、资源信息、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六大模块的信息系...
2010-04-13 王莉 9122 -
海西州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国家获批
《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15日获国务院批复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19日发布。根据规划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对于资源赋存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走出一条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2010-03-22 东主才让 8923
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