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民族文化产业
近年来,海南州委、州政府在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名州” 建设的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制定出台《海南州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文化名州的实施意见》,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着力解决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有力促进了全州文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藏绣民族工艺品加工、艺术培训、文化演出及娱乐、文化旅游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产业主体框架基本形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到2013年,全州藏绣生产经营单位达31家、黄河奇石经营单位8家、民族工艺美术生产经营单位4家、民族石雕生产经营单位4家、文化出版经营单位503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户5家。全州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2.3万人,藏绣、石雕、民族服饰等文化产品销售额达5479万元。其主要特点是:
一是民族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发掘。依托州内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对藏绣、石雕、布贴画、黄河奇石、民族服饰、民族歌舞等富有地方特色、产业基础较好、有较強辐射力和带动力的民族工艺品项目,进行重点培育扶持、重点招商引资、重点包装营销,积极打造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使民族文化资源不断得到挖掘和利用,从最初的个体经济发展成为了具有-定规模的经营实体,从零星的生产经营发展成为了具有-定优势的文化产业。宗日遗址、伏俟城遗址、唐蕃古道等古文化遗址,贵南藏绣、则柔、拉伊、酒曲、唱经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刺绣、民间传统工艺制作、创意工艺布贴画、彩粉坛城等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以及神秘的宗教文化资源作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海南“布绣嘎玛”藏绣己成为全国最大的一家藏绣研究开发与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内销兼出口型企业,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二是文化演艺娱乐产业规模不断拓展。把演艺市场作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点,依托州内各大景区景点,积极扶持发展农家乐、藏家乐、民族风情园、朗玛厅等个体文化娱乐业,加快开发安多歌舞和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藏族婚俗》等民族风情歌舞表演成功登上了青海湖景区的演艺舞台,备受观众青睐。在满足省州内旅游景区演出需要的基础上,积极开辟外向型发展路子,民族民间歌舞向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扩展,初步树立了海南民族歌舞演艺品牌,文化演艺娱乐产业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全州年培训输出“文化打工”1000余人,创收225万元。
三是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蓬勃发展。把民族民间工艺品开发和加工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深挖产品的文化创意元素,加强包装设计和工艺改造,提高产品的文化艺术含量和情感功能,全力打造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制造业品牌。全州现有以贵南县为主的开发藏绣艺术的各类民营企业共31家,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有以同德县著名民间艺人塔贤为主的石雕专业户6家,立足自身石雕技艺,成立了石雕文化中心,生产、加工、销售石雕艺术产品,招收学徒,开展石雕技能培训,年创收70余万元;依托贵德县优越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黄河奇石资源,开展黄河奇石展览、收集和包装销售等营销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注册经营单位9家,从业人员215人,年收入580余万元。
四是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采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多元化投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大量社会资本的进入,为全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大的活力和实力。特别是把园区建设作为文化产业增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园区建设带动招商引资和产业聚集,推动文化资源有效整合。目前,共和县藏文化产业创意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3.3亿元,占地105亩,总建设面积为9.9万平方米,是目前藏区首家集旅游、观光、展示、集会、休闲、娱乐、餐饮、演艺、购物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群体式建筑,也是州内最大的藏文化展示中心、旅游中心、交流贸易中心、推介中心、信息中心,必将对全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贵德县布绣嘎玛艺博园建设项目已竣工接近验收阶段,项目总投资950多万元;贵德县藏文化产业创意园项目艺人培训学校和宾馆主体工程已完工,完成投资2600万元。该园区以文化旅游为核心,将文化体验和旅游观光相结合,并进行相关功能的延伸和拓展,促进文化、旅游、商业等多产业联动发展,旨在将其打造成集文化旅游、娱乐休闲、旅游接待、特色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旅游休闲区。
五是政策保障引导作用更加明显。《海南州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文化名州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要求,各级财政结合各自实际,足额落实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以2013年为例,州财政预算内安排文化旅游专项经费800万元,其中101.6万元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对藏绣、石雕、民族服饰等重要文化产品、文化园区建设给予重点扶持。同时,扶持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文化产业建设,对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参与兴办文化产业的,在贷款融资、土地利用、税收减免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优惠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针对目前全州文化产业发展投资渠道单一,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仍处于初级培育发展阶段;文化专业人才匮乏,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机制尚不够健全;文化产品开发和创新不够的实际,提出并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快提高全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一是全力培育海南藏绣品牌。依托全州丰富的藏绣文化资源和深厚的藏绣产业基础,深入挖掘海南藏绣文化内涵和工艺美术价值;通过举办藏绣艺术文化节、产品推介会、藏绣图案征集赛、申报“中国藏绣艺术之乡”等活动,加强与电视、网络、手机、报刊等媒体的合作力度,着力在扩大宣传、打造品牌、产品推介、市场竞争等方面下功夫,提高海南藏绣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真正把海南藏绣打造成全省文化产业中的重点品牌。
二是加快文化产业多元发展。充分发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辐射区域优势,加大对现有文化产业的资源整合力度,加强与旅行社、文化传播公司、青海湖及贵德旅游景区的合作。积极发展集演艺、休闲、旅游、餐饮、购物、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娱乐设施。依托全州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重点支持开放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文化用品、手工用品和旅游用品,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工艺美术类产品的生产销售,鼓励农牧民通过手工技艺增收致富。
三是切实加强产业基地建设。以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加大对共和县藏文化产业创意园、贵南、贵德藏绣艺博园、贵德县藏文化创意园、贵德旅游文化产品加工园区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合理布局,大力扶持和壮大一批文化产业基础较好、有较强辐射力和经营性企业,重点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和支持,力争把藏绣、石雕、奇石、服饰、歌舞演艺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培育成龙头产业,引领全州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力提升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支持文化参与旅游、金融、信息、物流、商贸等服务业。对环湖高原游牧文化体验区、贵德文化旅游区、唐蕃古道多彩文化旅游带、黄河峡谷高原生态文化旅游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突出优秀剧目演出、民族民俗表演、歌舞演艺等在宣传造势、吸引旅客、品牌打造中的核心优势,量身打造更多符合青海湖景区自身条件的演出剧目,逐步形成以景区为基地、以演出为载体,互惠互利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青海湖网通讯员 杨录秀 报道)
西藏自治区10万民间藏药处方实现数字化归档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用一年多时间,从十余名老藏医数年间积累的百万余张处方中筛选出10万余条珍贵的藏医药处方,进行了数字化归类和编码,医务人员诊病、用药将更加科学、便捷。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院长益西央宗介绍,民间藏医药处方数量巨大,但相对分散,不利于藏医药资源科...
2014-05-17 编辑:admin 5667次仁罗布:《放生羊》
日前,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07—2009)获奖作品揭晓。次仁罗布发表在《芳草》2009年第4期的短篇小说《放生羊》榜上有名,是获奖的唯一少数民族作家。 你形销骨立,眼眶深陷,衣裳褴褛,苍老的让我咋舌。 湖蓝色的发穗在你额际盘绕,枯枝似的右手伸过来,粗糙的指肚滑过...
2010-11-02 编辑:admin 14286消失在察苏河畔的古王国
唐代吐蕃墓葬群,是我省首次发现的吐蕃墓葬群,散落在海西州都兰县的热水草原上。
2020-11-18 编辑:德青措 11713墨竹工卡直孔刺绣唐卡
“唐卡”一词来源于藏文音译,也叫“唐嘎”“唐喀”,是一种极富藏民族特色的卷轴画。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的直孔刺绣唐卡是众多流派中极富特色的一支,历史上一直以家族传承的方式流传于较小范围。 “直孔刺绣唐卡”将绘画和刺绣...
2017-07-10 编辑:admin 7066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