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神坛的青海冬虫夏草
作者:肖子树
来源:西宁晚报
时间:2008-08-12 09:51:36
点击数:
记者日前再次见到马老板时,发现他总是愁眉不展。“去年这时候,上等青海冬虫夏草(每500克为800根至1100根)的价格是每千克16万元至20万元,还有价无市,可现在降至每千克12万元左右,还少有人问津。”他说。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上等青海冬虫夏草价格仅为每千克21元,2007年,其价格达到了巅峰,其中800根级的价格更是每千克高达20万元。而今,在价值回归和市场寒流的双重压力之下,青海冬虫夏草演绎了一步步走下神坛的跌宕历程。
冬虫夏草演绎神话与传奇
我国虫草资源大体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云南、贵州等省区,其中青海玉树、果洛、黄南和西藏那曲等地为主产区,四川甘孜和甘肃玛曲等地也有少量分布,云贵高原有产出的历史记载。生物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除青藏高原外,新疆、东北等地亦有虫草产出,种类多达数百种,但由于真菌寄生物的差异,真正可以冠名为冬虫夏草的只有青藏高原产出的虫草,而其他地区的只能称之为虫草。
正是因为青海冬虫夏草的特殊性,从而演绎出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2007年的价格暴涨的神话与传奇。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上等青海冬虫夏草的价格为每千克21元,以当时青海普通职工的收入,每月工资买2千克是绰绰有余的;到1983年,上等青海冬虫夏草的价格涨至了每千克300元,这时,冬虫夏草开始成为了奢侈品;到1993年,上等青海冬虫夏草的价格已经涨至每千克3000元;到2003年,每千克上等青海冬虫夏草的价格为1.6万元,其时,青海普通职工的年收入尚不足万元;到2007年,青海冬虫夏草的价格达到了巅峰,其中800根级的价格每千克高达20万元。
“青海冬虫夏草的神话与传奇始于2003年‘非典’时期,当时大家都传言冬虫夏草包治百病,使得其价格一路暴涨。”马老板说。
从炙手可热到烫手山芋
随着青海冬虫夏草神话与传奇的演绎,不少人开始像炒股、炒房一样,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冬虫夏草市场进行炒作。“如此高的价位还只是在青海产地的价格,要是到了广东、香港或国外,价格就更高了。究其原因,资源稀缺是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原因还是一些大户垄断了货源,囤积居奇使得价格节节上涨”,马老板说。据他介绍,近两年来,一些冬虫夏草主产区草山的承包者和炒家都存有大量的虫草,存货最多的估计在500千克左右。
去年6月,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不少冬虫夏草经营户都声称手中无货可买,其时,中等青海冬虫夏草的价格为每千克10万元左右,上等青海冬虫夏草的价格为每千克16万元左右,但上涨的势头依然强劲。
“曾经炙手可热的青海冬虫夏草,如今成了烫手的山芋。别说是去年,就是在今年5月和6月的采挖季节,上等青海冬虫夏草的价格还是在每千克16万元以上,进入7月和8月的交易季节就跌到了每千克12万元左右,可买家还是不愿交易。”马老板苦恼地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他经营户也同他一样苦恼。“在这价格一路暴跌的行情中,别说是上月与本月的价格差,就是今天和明天的价格都可能(每千克)差几千元。”一位韩姓经营户不无担忧地说。
是价值回归还是市场寒流
面对青海冬虫夏草价格的如此暴跌,是遭遇市场寒流还是价值回归呢?日前,记者带着这个疑问,来到了省冬虫夏草协会。“你说对了。”会长拉加才旦说。他认为,前期特别是“非典”期间及“非典”后的这几年间,青海冬虫夏草被人们称之为灵丹妙药,再加资源的稀缺,使得其价格一路暴涨。此次价格出现大幅回落,可以看作是理性的价值回归。此外,人们对冬虫夏草的药用功能有了理性的认识,实质上,冬虫夏草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只对人体的中枢神经、血液及心血管、呼吸、内分泌、免疫等10余个系统有调理功能。
针对青海冬虫夏草在此间出现价值回归,拉加才旦分析认为,这与国内经济大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今年以来,股市、房市都不景气,不少投资者被套牢,使得冬虫夏草经营户的资金也变得紧张起来,同样,外地买家的购买力也因此受到了很大影响,更加剧了冬虫夏草价格的回落速度。”他说。同时,他还认为冬虫夏草价格出现如此大的波动与青海市场的不规范有着紧密关联,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青海是冬虫夏草资源大省,年社会交易量在120吨以上,然而,多年来,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冬虫夏草集散地居然是一个“马路市场”,至今才开始规范(正规交易市场尚在建设之中);青海冬虫夏草的地方标准没有真正落实执行,经营行为仍和过去一样,表现在价格不一致、标明根数但不标明重量等方面,特别是不少标注为“虫草王”之类的盒装青海冬虫夏草名不符实;交易过程不规范,使得交易双方容易受骗;价格混乱,容易造成压级压价等恶性竞争。
据了解,我省冬虫夏草地方标准分为7级,以500克为计重单位,小于或等于1000根为特优一级品;10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1300根为特优二级品;13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1600根为特级品;16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1900根为一级品;19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2200根为二级品;22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2500根为三级品;25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4000根为四级品。由此可见,等于1000根与1000根以上虽然分别为不同级别,但数量差别十分微小,再加上交易双方在评定级别时均为眼力评估,就可能存在级别上的分歧。
青海冬虫夏草何时穿上“保护衣”
“如今,青海市场上出现大量的冒充虫草,使得青海冬虫夏草遭遇了品牌危机。”省冬虫夏草协会会长拉加才旦不无担忧地说。据他介绍,该协会在市场调查时,发现省内一些冬虫夏草经营点及一些旅游景点所出售的青海冬虫夏草根本不是青海产的,而是新疆虫草或亚香棒虫草、香棒虫草等外地产虫草,非专业人士很难看出端倪。
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冬虫夏草是我省地方特产之首,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为了保护地方产品的知识产权,我们很有必要为青海冬虫夏草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专家研究证明,在青海产区的玉树、果洛、黄南不同分布区域的冬虫夏草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性,青海产区内与西藏产区的差异性就更大了,表明青海冬虫夏草已自成一类。“针对青海冬虫夏草的市场现状及其自成一类的特性,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已势在必行。”这位业内人士说。
针对青海冬虫夏草的采挖与产区环境保护的矛盾,拉加才旦认为,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关乎青海冬虫夏草这个上百亿元产业和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据他介绍,采挖者进入冬虫夏草产区后,对产区的主要破坏不是破坏草山,而是在生火做饭过程中大量破坏灌木丛,而真菌的寄生物——蝙蝠蛾科昆虫就是依托这些灌木丛生存,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使得青海冬虫夏草越来越稀缺了。
据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调查研究发现,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在青海产区,海拔3500米以上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冬虫夏草分布,如今只有海拔4500米以上的局部地区才有分布。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青海产区的大部分地区每平方米就有30根左右的冬虫夏草,而今,这些密集的冬虫夏草群已经灭绝,仅存1根至5根。“因此,相关部门在发展这个产业的同时,对采挖者的服务与管理要跟上。”拉加才旦说。
记者另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针对青海冬虫夏草的采挖与产区环境保护的矛盾,我省准备在适当时候召开以“建设生态、保护资源,促进冬虫夏草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届时,将邀请相关部门及有关专家共商发展大计。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上等青海冬虫夏草价格仅为每千克21元,2007年,其价格达到了巅峰,其中800根级的价格更是每千克高达20万元。而今,在价值回归和市场寒流的双重压力之下,青海冬虫夏草演绎了一步步走下神坛的跌宕历程。
冬虫夏草演绎神话与传奇
我国虫草资源大体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云南、贵州等省区,其中青海玉树、果洛、黄南和西藏那曲等地为主产区,四川甘孜和甘肃玛曲等地也有少量分布,云贵高原有产出的历史记载。生物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除青藏高原外,新疆、东北等地亦有虫草产出,种类多达数百种,但由于真菌寄生物的差异,真正可以冠名为冬虫夏草的只有青藏高原产出的虫草,而其他地区的只能称之为虫草。
正是因为青海冬虫夏草的特殊性,从而演绎出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2007年的价格暴涨的神话与传奇。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上等青海冬虫夏草的价格为每千克21元,以当时青海普通职工的收入,每月工资买2千克是绰绰有余的;到1983年,上等青海冬虫夏草的价格涨至了每千克300元,这时,冬虫夏草开始成为了奢侈品;到1993年,上等青海冬虫夏草的价格已经涨至每千克3000元;到2003年,每千克上等青海冬虫夏草的价格为1.6万元,其时,青海普通职工的年收入尚不足万元;到2007年,青海冬虫夏草的价格达到了巅峰,其中800根级的价格每千克高达20万元。
“青海冬虫夏草的神话与传奇始于2003年‘非典’时期,当时大家都传言冬虫夏草包治百病,使得其价格一路暴涨。”马老板说。
从炙手可热到烫手山芋
随着青海冬虫夏草神话与传奇的演绎,不少人开始像炒股、炒房一样,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冬虫夏草市场进行炒作。“如此高的价位还只是在青海产地的价格,要是到了广东、香港或国外,价格就更高了。究其原因,资源稀缺是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原因还是一些大户垄断了货源,囤积居奇使得价格节节上涨”,马老板说。据他介绍,近两年来,一些冬虫夏草主产区草山的承包者和炒家都存有大量的虫草,存货最多的估计在500千克左右。
去年6月,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不少冬虫夏草经营户都声称手中无货可买,其时,中等青海冬虫夏草的价格为每千克10万元左右,上等青海冬虫夏草的价格为每千克16万元左右,但上涨的势头依然强劲。
“曾经炙手可热的青海冬虫夏草,如今成了烫手的山芋。别说是去年,就是在今年5月和6月的采挖季节,上等青海冬虫夏草的价格还是在每千克16万元以上,进入7月和8月的交易季节就跌到了每千克12万元左右,可买家还是不愿交易。”马老板苦恼地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他经营户也同他一样苦恼。“在这价格一路暴跌的行情中,别说是上月与本月的价格差,就是今天和明天的价格都可能(每千克)差几千元。”一位韩姓经营户不无担忧地说。
是价值回归还是市场寒流
面对青海冬虫夏草价格的如此暴跌,是遭遇市场寒流还是价值回归呢?日前,记者带着这个疑问,来到了省冬虫夏草协会。“你说对了。”会长拉加才旦说。他认为,前期特别是“非典”期间及“非典”后的这几年间,青海冬虫夏草被人们称之为灵丹妙药,再加资源的稀缺,使得其价格一路暴涨。此次价格出现大幅回落,可以看作是理性的价值回归。此外,人们对冬虫夏草的药用功能有了理性的认识,实质上,冬虫夏草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只对人体的中枢神经、血液及心血管、呼吸、内分泌、免疫等10余个系统有调理功能。
针对青海冬虫夏草在此间出现价值回归,拉加才旦分析认为,这与国内经济大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今年以来,股市、房市都不景气,不少投资者被套牢,使得冬虫夏草经营户的资金也变得紧张起来,同样,外地买家的购买力也因此受到了很大影响,更加剧了冬虫夏草价格的回落速度。”他说。同时,他还认为冬虫夏草价格出现如此大的波动与青海市场的不规范有着紧密关联,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青海是冬虫夏草资源大省,年社会交易量在120吨以上,然而,多年来,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冬虫夏草集散地居然是一个“马路市场”,至今才开始规范(正规交易市场尚在建设之中);青海冬虫夏草的地方标准没有真正落实执行,经营行为仍和过去一样,表现在价格不一致、标明根数但不标明重量等方面,特别是不少标注为“虫草王”之类的盒装青海冬虫夏草名不符实;交易过程不规范,使得交易双方容易受骗;价格混乱,容易造成压级压价等恶性竞争。
据了解,我省冬虫夏草地方标准分为7级,以500克为计重单位,小于或等于1000根为特优一级品;10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1300根为特优二级品;13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1600根为特级品;16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1900根为一级品;19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2200根为二级品;22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2500根为三级品;25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4000根为四级品。由此可见,等于1000根与1000根以上虽然分别为不同级别,但数量差别十分微小,再加上交易双方在评定级别时均为眼力评估,就可能存在级别上的分歧。
青海冬虫夏草何时穿上“保护衣”
“如今,青海市场上出现大量的冒充虫草,使得青海冬虫夏草遭遇了品牌危机。”省冬虫夏草协会会长拉加才旦不无担忧地说。据他介绍,该协会在市场调查时,发现省内一些冬虫夏草经营点及一些旅游景点所出售的青海冬虫夏草根本不是青海产的,而是新疆虫草或亚香棒虫草、香棒虫草等外地产虫草,非专业人士很难看出端倪。
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冬虫夏草是我省地方特产之首,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为了保护地方产品的知识产权,我们很有必要为青海冬虫夏草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专家研究证明,在青海产区的玉树、果洛、黄南不同分布区域的冬虫夏草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性,青海产区内与西藏产区的差异性就更大了,表明青海冬虫夏草已自成一类。“针对青海冬虫夏草的市场现状及其自成一类的特性,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已势在必行。”这位业内人士说。
针对青海冬虫夏草的采挖与产区环境保护的矛盾,拉加才旦认为,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关乎青海冬虫夏草这个上百亿元产业和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据他介绍,采挖者进入冬虫夏草产区后,对产区的主要破坏不是破坏草山,而是在生火做饭过程中大量破坏灌木丛,而真菌的寄生物——蝙蝠蛾科昆虫就是依托这些灌木丛生存,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使得青海冬虫夏草越来越稀缺了。
据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调查研究发现,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在青海产区,海拔3500米以上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冬虫夏草分布,如今只有海拔4500米以上的局部地区才有分布。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青海产区的大部分地区每平方米就有30根左右的冬虫夏草,而今,这些密集的冬虫夏草群已经灭绝,仅存1根至5根。“因此,相关部门在发展这个产业的同时,对采挖者的服务与管理要跟上。”拉加才旦说。
记者另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针对青海冬虫夏草的采挖与产区环境保护的矛盾,我省准备在适当时候召开以“建设生态、保护资源,促进冬虫夏草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届时,将邀请相关部门及有关专家共商发展大计。
相关推荐
青海省省委、省政府五项惠民政策
一、提高种粮农民补贴标准 从2014年起,对种粮农民补贴由每亩地补贴75元提高到每亩地补贴100元,其中:粮食直补由每亩地补贴30.2元提高到每亩地补贴55.2元,农资综合补贴每亩地补贴44.8元不变,合计每亩补贴标准提高到100元。 二、提高高龄补贴标准 从2014年1月...
2014-03-19 编辑:admin 6672海南州“双语”优质服务架起民族团结进步连心桥
海南州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行州的总体目标,注重加强高效、便捷的双语优质服务,着力提高双语服务水平,让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带来的丰硕成果。 海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企业登记注册部门专门设立了“双语服务窗口”, 增设双...
2017-01-16 编辑:admin 8800青海深化医药改革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
“十一五”期间,青海省不断深化中藏医药改革,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积极培养人才,提高学术水平,完善中藏医药服务网络等工作,促进了青海省中藏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使青海省中藏医药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十一五”期间,青海省共...
2010-11-17 编辑:admin 6156中国戏剧文学奖评选活动 青海捧回多项奖项
日前,在广州市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戏剧文学奖评选活动中,省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付晋青撰写的论文《“草根戏剧”亟待扶植》获论文二等奖,省剧协副主席王景珊创作的秦腔现代戏《大爱无言》获剧本铜奖,省戏剧艺术剧院的青年编剧张璐创作的短剧《偏方》获小戏小品二等奖、儿童剧...
2007-12-05 编辑:admin 7813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