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高原牦牛新品种

作者:王大千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1-04-19 13:54:00 点击数:


高原之舟:牦牛 

  作为国内牦牛主产区之一的青海省,自2005年起推广国家级家畜品种“大通牦牛”,经过科学选育品种,指导农牧民配种、补饲和全哺乳技术等,牦牛的生产性能明显提高,养殖农户增收明显。
  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和原始放牧条件下,牦牛随牧草生长季节呈现出“夏壮、秋肥、冬瘦、春乏”的体重变化规律。为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和质量,青海省科技部门在大通种牛场实施大通牦牛新品种推广项目,采取“种公牛为主、冷配为辅、集中连片”的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牦牛杂交改良,充分利用种间杂交优势,大幅度提高乳肉生产质量,推动牦牛产业发展。
  青海省科技厅农村与社会发展处处长张超远介绍,目前,青海已初步建立了大通牦牛改良授配体系,形成两项“冷冻精液操作、精液品质鉴定”的规程与方法,集成了一整套的配种、补饲、暖棚饲养和疾病防控的配套技术,对规范推广牦牛新品种、提高整体效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统计,5年来青海共计推广大通牦牛种公牛7520头、细管冻精8万支,分别超额完成了合同计划任务的150.4%和160.0%,辐射到青海省6州31个县的牦牛主产区,改良当地家养牦牛55.9万头。项目跟踪测定结果表明,犊牛繁活率提高12.0个百分点、死亡率下降了4个百分点,累计新增效益23891万元。
  张超远表示,新品种推广项目有力推动了牦牛业由数量型发展向效益型发展的转变,养殖户收益连年增长,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同时,科学饲养方法的推广有利于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利用,产生了十分重要的生态效益。

相关推荐
  • “石榴杯”甘肃省民族书画摄影展在北京举行

      石榴,千子同一,千房同膜,用石榴比喻民族团结,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血脉相连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近日,由甘肃省民委、省文联、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联合举办的“石榴杯”甘肃省民族书画摄影展在北京民族文...

    2017-08-18 编辑:admin 6295
  • 兴海县召开加强“三基”建设工作会议

      3月11日,兴海县召开了加强“三基”建设工作会议,县委加强“三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副书记、党委秘书,县直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县委“三基”办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上,部分乡镇代表就加强“...

    2015-03-17 编辑:admin 7030
  •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田野普查在海内外同时启动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田野普查工作手册》出版发布会,28日在天津举行,此举标志着中国唐卡文化档案田野普查在海内外同时启动。   唐卡是藏传佛教的一种传统绘画艺术形式,广泛流布于中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等地信奉藏传佛教的藏族、蒙古族、土族、羌...

    2013-12-29 编辑:admin 5597
  • 甘南藏区加速非遗保护“世遗”藏戏活态传承

      格萨尔说唱神授艺人消失,现存只有吟诵艺人,部分遗产“人亡艺绝”,有些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甘肃甘南藏区优秀的非遗文化面临失传和逐渐消亡的“危机”。对此,该州近年来加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目前已建立非遗资料库,收录了十大类共518项...

    2018-01-09 编辑:admin 7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