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冬村秀珍菇致富孢子

作者:谢臣仁 陈相 周小渝 来源:康巴传媒网 时间:2018-06-05 11:26:00 点击数:

 

  溪流淙淙,两岸绿树,一个400平方米的黑色菌棚静卧小溪侧旁,点缀成另一道风景。

  5月28日上午7时,雅江县米龙乡陇冬村,几位村民在菌棚里忙碌不停。1小时后,采摘100多斤秀珍菇送往雅江县城菜市。

  菌棚里采摘忙,市场上受青睐,雅江县米龙乡陇冬村秀珍菇产业生机勃勃。

  在脱贫攻坚中,陇冬村聚集力量、找准路子,发展秀珍菇产业,发挥支撑力、形成持续力,秀珍菇产业为该村长出了致富“孢子”。

  搭起“希望大棚”

  陇冬村为雅江县贫困村,全村46户325人,贫困户13户66人。村里土地少、底子薄,以往就靠种点土豆得到微薄收入。村里有个顺口溜:“忙来忙去一整年,没有见到几分钱;刨来刨去刨洋芋,难得整个肚儿圆。”

  唱得恓惶,听得心酸。驻村“第一书记”朱磊和省军工帮扶企业驻村干部徐建虎把这首顺口溜作为鞭策,想尽办法要为陇冬村找条致富路。

  要实现脱贫奔康,必须找准路子、做好产业。朱磊、徐建虎与对口帮扶的其他干部走农家、听建议;跑市场、找门路,最后,陇冬村把目光瞄准秀珍菇。今年2月,陇冬村联系成都香山雨珍种植专业合作社,落实了秀珍菇种植项目。

  前景看好,资金难找。要发展产业,资金投入是前提。这时,帮扶单位伸出了援手,宜宾市援藏队承担了20万元大棚搭建费用;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宁江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晋林工业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近20万元的菌架、菌包投入费用。在多方力量帮助下,4月16日,建成400米的菌棚,33列99组菌架进棚,20000袋菌包上架“落户”。

  搭起了菌棚,种下了希望。“帮扶单位为我们村投入了大量资金,我们一定要把这产业搞好。”陇冬村支部书记张甲玛说,全村人对致富产业充满了希冀。

  致富“孢子”在发芽

  朴实话语的背后是扎实的行动。

  贫困户王壹山是菌棚“主管”之一。“温度控制16℃左右,湿度控制在百分之六十五左右,这宝贝冷不得热不得、干不得湿不得,我们每时每刻都小心伺候着它。” 说起菌棚管理,王壹山说,管理菌包比呵护家里的孩子还要精心。

  菌棚另一“主管”志玛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有一定的菌类种植经验,但他对秀珍菇的种植一点也不敢马虎。他说,作为“主管”,他和王壹山到成都学习管理技术,“秀珍菇产业寄托着全村的希望,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和壹山都学得认真,记得扎实,完全按照要求严格操作。”

  管理人员忙大棚,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对口帮扶干部心在大棚。满怀期冀,小心呵护,当小小的菌菇冒了出来,希望也在心里蓬勃。“你没看到啊,当秀珍菇长出来的时候,布穷一个大老汉高兴得哭了起来。”村支书张甲玛一席话说得村委会主任布穷一脸羞涩。但他说:“村里有了像样的产业,那是真高兴,真的高兴得哭了。”

  “孢子”在发芽,23000袋菌包菌菇长势良好。从4月18日起,一天最多采摘秀珍菇400斤,最少也采摘300斤,一个多月来,已经采摘鲜菇6000余斤,制作成干菇500余斤。

  5月18日,秀珍菇在雅江县城菜市正式“亮相”,新鲜白皙的秀珍菇吸引了大家目光。旁边电磁炉上,一口平底锅里肉炖鲜菇香气扑鼻。听说秀珍菇是从台湾引进的菌类新品,蛋白质含量丰富,大家顿生兴趣,再一品尝菌汤,味道鲜美。看得见尝得到,“现身说法”证明了秀珍菇确实是好东西,100多斤秀珍菇不到1小时一抢而光。

  秀珍菇不袖珍,一下滋生了大家的“美味孢子”,也长出了陇冬村的致富“孢子”。

  秀珍菇不“袖珍”

  5月28日,陇冬村秀珍菇菌棚外的场坝里,十箱足足100斤一等鲜菇准备运往市场;简易工坊里,村民正把分拣好不同等级的秀珍菇放进烤箱烘干。

  “现在有五六百斤干菇了,已经联系成都的超市和对口帮扶企业的食堂,销路不愁。”陇冬村村委会主任布穷告诉笔者,秀珍菇丰收了,不仅走俏雅江菜市,成都几家企业也联系要大量鲜菇,同时,秀珍菇干菇还在网络上销售。“双轨”并行,线上线下,秀珍菇卖得很火。

  “根据现在的长势,按照半年生长周期,到九月份可产鲜菇3万斤,可制作成干菇3000斤,销售额可达30万元,除去菌架菌包成本和村民管理工资,可产生利润10万元。利润的70%用于村民分红、30%留存作为村集体经济,村民每户可增加收入1400元。村里正在考虑进一步做大产业。”朱磊和徐建虎算着秀珍菇产业给村民带来的增收账,喜形于色。

  米龙乡党委书记万阿富说:“陇冬村种植秀珍菇,走对了路子,找好了销路,既让村集体经济壮大,又让老百姓有收益,这样的产业才走得远。”

  离开陇冬村时,省军工帮扶企业驻村干部徐建虎恰好从成都回来,手里拎着刚设计好的“雪域秀珍菇”礼品包装盒,礼品盒大气漂亮,将为陇冬村秀珍菇穿上一件“美丽新装”。这些穿上“新装”的秀珍菇将走向大城市走进大超市。“别看小小秀珍菇,要干成大产业哟!”说起产业发展,张甲玛满怀憧憬。

相关推荐
  • 海南州贵南藏绣产业开辟农牧区妇女致富路子

    近年来,被誉为藏绣之乡的青海省贵南县着重藏绣产业的发展,瞄准市场不同层次需求,注重挖掘这门植根于安多藏族民间的传统绣饰艺术,通过研发创新,赋予时代特色,使堪与唐卡媲美的藏绣艺术作品异彩纷呈,在大美的青海绣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一进入贵南沙沟...

    2012-02-05 编辑:admin 3595
  • 共和县中小学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59.4万元

    共和县第一小学捐款仪式现场  灾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玉树发生7.1级地震灾害后,共和县教育系统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立刻召开会议,层层传达和布置捐助活动,动员、倡议全县中小学师生向灾区捐款。   4月15日上午,各校纷纷响应,举办隆重而简朴的捐赠仪式...

    2010-04-15 编辑:admin 4541
  • 西藏大学成功研发首款真人语音朗读藏文软件

    为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求,西藏大学在开展大量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利用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优势,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积极性,经过艰辛的科学探索,研发出了语音藏历软件(Android版),并于日前完成测试和验收工作。 近年来,西藏大学注重在丰富和提高高等学校服务...

    2013-09-10 编辑:admin 6856
  • 噶举派主修之法——“大手印”

    嘎举派一直以拥有众多苦修者而著称,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因传奇般的事迹而备受瞩目的米拉日巴大师。其实,噶举派还有不胜枚举的许多不被外人所知的修行成就者。

    2020-09-08 编辑:青阳卓玛 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