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国家公园大型生态纪录片《黑颈鹤成长日记》今晚首映

作者:李江宁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2-06-06 10:58:39 点击数:
图为黑颈鹤“高山”“夏雨”夫妇的第一只幼雏出生。 张景元 摄
       祁连山国家公园首部大型生态纪录片《黑颈鹤成长日记》将于今日晚八时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首映。这也是青海首部由本土摄影师独立创作,完整记录了野生黑颈鹤在祁连山国家公园湿地栖息生存的生态纪录片。
       据悉,该片由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以青海省省鸟、祁连山重要旗舰物种黑颈鹤为主题,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协会首席签约摄影师张景元合作完成。
图为黑颈鹤。 张景元 摄
       黑颈鹤是世界上最稀有、最珍贵的鹤类,目前,全世界仅存1万余只。黑颈鹤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山珍禽,是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鹤,1990年被定为青海省省鸟。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纪录片《黑颈鹤成长日记》以栖息生存在祁连山国家公园湿地的一个黑颈鹤家庭为主角,真实记录了雄鹤“高山”和雌鹤“夏雨”夫妇以及它们的两个孩子“小雪”和“小雨”的成长故事。
       全片分为“迁徙回归”、“交配孵卵”、“抚养育雏”、“锻炼成长”、“迁徙越冬”、“幕后花絮”六个章节。本片旨在通过真实的记录,以及现代科技技术与电视艺术形式高度契合,以不同的视角和深度呈现国家公园生态之美,人与自然之美,动物与自然之美,用影像的力量传播生态保护理念,为国家公园动植物宝库留存具有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的珍贵影像档案。
       每年初春时节,有近千只黑颈鹤从遥远的西藏林芝喜马拉雅河谷越冬地迁徙青海境内的沼泽湿地、湖泊滩涂度过凉爽的夏日,在高原短暂的夏季完成交配、筑巢、孵卵、育幼的生活过程。
       在过去的三年中,为寻找合适的黑颈鹤拍摄对象,张景元带着摄制组走遍了青海大多数湿地保护区,从海拔3000米的青海湖畔到4500米的阿尼玛卿雪山脚下,从秀美的隆宝滩湿地到祁连山大草原,从布哈河流域到昆仑山戈壁,他们的足迹踏遍了黑颈鹤夏季栖息地的每个角落。三年里,他和黑颈鹤家庭一起经历了它们生命中的关键时刻,也亲眼目睹了它们如何直面危机为生存而战;如何坚毅地抵御自然的力量,以及它们为生存而经历的诸多磨难。
图为黑颈鹤夫妇以高声合鸣的方式宣誓领地,威慑入侵者。 张景元 摄
       摄影团队克服环境和气候带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拍摄“高山”“夏雨”一家以及它们邻居的生活,捕捉更多的黑颈鹤生存细节,为人们揭示了黑颈鹤的生存状况、习性、幼鹤成长经历以及它们所生存的湿地生态环境等,感受它们生活和情感世界中的不易与艰辛。
       拍摄中,导演和摄影师们一边观察熟悉黑颈鹤的生活习性,一边蹲守跟踪记录。在完全自然状态下纪录了这对黑颈鹤夫妇以和它们两个孩子每一天的生活细节,与它们一同度过长达230多天的拍摄时光。
 
相关推荐
  • 青海《娘本唐卡艺术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4月1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省文化新闻出版厅联合主办的《娘本唐卡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副省长张建民、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少华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娘本是我省著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

    2014-04-18 编辑:admin 5778
  • 藏学专家石硕教授在西南民大举办学术讲座

      近日,著名藏学专家、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石硕教授应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邀请,在新校区博学楼105教室为学院师生做了题为“青藏高原碉楼的起源”的学术讲座。   石硕教授用历史人类学的研...

    2011-07-04 编辑:admin 5932
  • 雪域奇葩——在校园里绽放出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陕西咸阳西藏民族学院,藏族同学汇聚在餐厅南边的露天场跳舞的情景,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舞场很简单,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和一个音箱。同学们在空地上随意地围成一个圆圈,随着播放的歌曲,按顺时针方向不停地舞蹈前行,这就是大家跳的锅庄舞。  开始时有十几个人...

    2014-03-07 编辑:admin 5139
  • 青海水利厅专题调研海南州三滩引水生态工作

      6月6日—7日,青海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张世丰一行赴海南州就三滩引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前往大河坝坝址、隧洞、河卡水库及灌区、切吉水库、塘格木灌区和切吉灌区实地踏勘。省政协副主席、州委书记张文魁出席调研汇报会...

    2018-06-12 编辑:admin 5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