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冈仁波齐峰 一座最具灵性的圣山
作者:佚名
来源:雪域西藏网
时间:2008-12-06 10:02:28
点击数:
印度教把冈仁波齐神山看做大梵天神的驻锡地,耆那教把冈仁波齐视为一座灵性的圣山。苯教发源于冈底斯山地区,对冈仁波齐神山的崇拜亦由来已久。
冈仁波齐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为冈底斯山主峰。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苯教,他们所持的信仰各不相同,所信奉的神灵也不一样,但他们全都认为冈仁波齐是“世界的中心”,视其为神山,这就使冈仁波齐具有多种宗教迭加的神圣,从而发射出五光十色各种信仰的光晕、光环,成为万神殿,成为东方的奥林匹斯山。
冈仁波齐峰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虽然它的海拔高度仅为6656米,不仅在西藏的众多8000米以上的高山中排不上号,比起邻近的纳木那尼峰(7694米),也是小巫见大巫,但它却是亚洲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神山,因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而成为藏传佛教、印度教、苯教等宗教的朝圣中心。岗仁波齐的山形很容易辨认,主峰四季冰雪覆盖,形似圆冠金字塔,四壁非常对称,如同八瓣莲花环绕,山身如水晶砌成,宛如技艺高绝的玉镶冰雕。
由南望去可见其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徽记。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令人难以一睹真容,但在阳光照耀下又会闪烁出奇异的七彩光芒,分外耀眼夺目。
也许是“世界中心”的神威无人敢于冒犯,岗仁波齐时至今日还是无人登顶的处女峰。
冈仁波齐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为冈底斯山主峰。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苯教,他们所持的信仰各不相同,所信奉的神灵也不一样,但他们全都认为冈仁波齐是“世界的中心”,视其为神山,这就使冈仁波齐具有多种宗教迭加的神圣,从而发射出五光十色各种信仰的光晕、光环,成为万神殿,成为东方的奥林匹斯山。
冈仁波齐峰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虽然它的海拔高度仅为6656米,不仅在西藏的众多8000米以上的高山中排不上号,比起邻近的纳木那尼峰(7694米),也是小巫见大巫,但它却是亚洲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神山,因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而成为藏传佛教、印度教、苯教等宗教的朝圣中心。岗仁波齐的山形很容易辨认,主峰四季冰雪覆盖,形似圆冠金字塔,四壁非常对称,如同八瓣莲花环绕,山身如水晶砌成,宛如技艺高绝的玉镶冰雕。
由南望去可见其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徽记。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令人难以一睹真容,但在阳光照耀下又会闪烁出奇异的七彩光芒,分外耀眼夺目。
也许是“世界中心”的神威无人敢于冒犯,岗仁波齐时至今日还是无人登顶的处女峰。
高僧修行地
冈仁波齐藏语意为“神灵之山”,梵语意则为“湿婆的天堂”,也就是印度神话中“神的天堂”。历史上曾有不少中外高僧在此修行讲经,因而这里很久以前便成为佛教、印度教、耆那教和苯教四大教派共同信仰的中心,是中、印、尼三国各族数以万计的信徒心驰神往的地方。
藏传佛教认为它是密宗胜乐之无量宫,其周围的群山河流均为胜乐宫的组成部分,蕴藏着深奥的宗教含义。
同时,冈仁波齐又是众多佛、菩萨和高僧大德所加持和修行的圣地。据传,释迦牟尼佛在转法轮时塑三尊佛像,分别供奉于神界、鲁界和人间。罗剎王贡布崩用神变迎请人间的释尊佛像供奉,但没有供奉此佛的特殊坐床,于是想用神变背回冈仁波齐神山。这时释迦牟尼及五百罗汉立刻飞往冈仁波齐神山,在冈仁波齐南面的“五百罗汉聚盆”或叫“上坛城”的岩石上留下脚印,同时在神山四角各留一脚印,称为“底斯不动四钉”,这样罗剎王无法背走,如今在冈仁波齐背后可看到清晰的绳印及四周释尊的脚印。
公元八世纪,赤德祖赞赞普时,印度著名佛教大师桑结桑巴曾到冈仁波齐修行。而另一位印度佛教大师达尔玛拉因患痼疾前往冈仁波齐修行后,病愈而返。相传,阿底峡大师路经此山时,曾依据山顶罗汉敲锺擂鼓之声判断时间,据说有福之人今天依然能听到檀木板敲击之声。最值得一提的是,米拉日巴尊者到神山修行,并同苯教徒纳若奔琼斗法取胜的故事,它为神山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增加了神圣感。
冈仁波齐藏语意为“神灵之山”,梵语意则为“湿婆的天堂”,也就是印度神话中“神的天堂”。历史上曾有不少中外高僧在此修行讲经,因而这里很久以前便成为佛教、印度教、耆那教和苯教四大教派共同信仰的中心,是中、印、尼三国各族数以万计的信徒心驰神往的地方。
藏传佛教认为它是密宗胜乐之无量宫,其周围的群山河流均为胜乐宫的组成部分,蕴藏着深奥的宗教含义。
同时,冈仁波齐又是众多佛、菩萨和高僧大德所加持和修行的圣地。据传,释迦牟尼佛在转法轮时塑三尊佛像,分别供奉于神界、鲁界和人间。罗剎王贡布崩用神变迎请人间的释尊佛像供奉,但没有供奉此佛的特殊坐床,于是想用神变背回冈仁波齐神山。这时释迦牟尼及五百罗汉立刻飞往冈仁波齐神山,在冈仁波齐南面的“五百罗汉聚盆”或叫“上坛城”的岩石上留下脚印,同时在神山四角各留一脚印,称为“底斯不动四钉”,这样罗剎王无法背走,如今在冈仁波齐背后可看到清晰的绳印及四周释尊的脚印。
公元八世纪,赤德祖赞赞普时,印度著名佛教大师桑结桑巴曾到冈仁波齐修行。而另一位印度佛教大师达尔玛拉因患痼疾前往冈仁波齐修行后,病愈而返。相传,阿底峡大师路经此山时,曾依据山顶罗汉敲锺擂鼓之声判断时间,据说有福之人今天依然能听到檀木板敲击之声。最值得一提的是,米拉日巴尊者到神山修行,并同苯教徒纳若奔琼斗法取胜的故事,它为神山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增加了神圣感。
众神之殿
印度教把冈仁波齐神山看做大梵天神的驻锡地,在此地他与配偶喜马拉雅之女做着永恒的修行。印度的湿婆神庙(印度语叫凯拉斯塔),其建筑结构酷似冈仁波齐。此外,印度教的许多寺庙都以冈仁波齐为原型建造。
耆那教把冈仁波齐视为一座灵性的圣山。耆那教是一个以慈悲为宗旨的宗教,产生年代早于佛教。据说,在佛教产生之前已出现裸体祖师25位(该教崇尚裸体修行),第一位祖师叫“曲却”,最后一名叫“培成玛哈微”,他是与佛祖释迦牟尼同时代的人。该教许多信条都与佛教有着姻亲关系,主张世界是苦海,人应该解脱苦海成佛等理论。
耆那教第一位祖师“曲却”曾在冈仁波齐苦修,严守戒律,后在冈仁波齐神山之前的“桑结许赤”成佛。耆那教认为冈仁波齐神山是获得解脱的圣地,至今仍陆续有耆那教信徒朝拜神山。
苯教发源于冈底斯山地区,对冈仁波齐神山的崇拜亦由来已久。苯教徒认为天像一顶八幅伞盖,地像一朵开放的八瓣莲花,冈仁波齐就像撑伞的把柄和莲花的根茎,它处于世界的中心,是诸天神的驻锡地,是天神下凡和升天的天梯,故具有联结天地的绳索功能。苯教始祖辛饶米保且之化身就从这里下凡,还有360个苯教的神灵住在此山。
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苯教,他们所持的信仰各不相同,所信奉的神灵也不一样,但他们全都视冈仁波齐为神山,这就使冈仁波齐具有多种宗教迭加的神圣,使其发射出五光十色各种信仰的光辉、光环、光晕,使这座山成为万神殿,成为东方的奥林匹斯山。
冈仁波齐的另一批注,是“众水之源”。冈仁波齐是雅鲁藏布江、恒河与印渡河的发源地,亦即是阿里的四大“神水”之源。它们是:北坡流出的狮泉河,今印渡河的正源;南坡流出的象泉河,亦为印渡河河源;东坡流出的马泉河,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而南坡另一侧流出的孔雀河,则是恒河的上源……它们都是极富盛名的古文明之水。
印度教把冈仁波齐神山看做大梵天神的驻锡地,在此地他与配偶喜马拉雅之女做着永恒的修行。印度的湿婆神庙(印度语叫凯拉斯塔),其建筑结构酷似冈仁波齐。此外,印度教的许多寺庙都以冈仁波齐为原型建造。
耆那教把冈仁波齐视为一座灵性的圣山。耆那教是一个以慈悲为宗旨的宗教,产生年代早于佛教。据说,在佛教产生之前已出现裸体祖师25位(该教崇尚裸体修行),第一位祖师叫“曲却”,最后一名叫“培成玛哈微”,他是与佛祖释迦牟尼同时代的人。该教许多信条都与佛教有着姻亲关系,主张世界是苦海,人应该解脱苦海成佛等理论。
耆那教第一位祖师“曲却”曾在冈仁波齐苦修,严守戒律,后在冈仁波齐神山之前的“桑结许赤”成佛。耆那教认为冈仁波齐神山是获得解脱的圣地,至今仍陆续有耆那教信徒朝拜神山。
苯教发源于冈底斯山地区,对冈仁波齐神山的崇拜亦由来已久。苯教徒认为天像一顶八幅伞盖,地像一朵开放的八瓣莲花,冈仁波齐就像撑伞的把柄和莲花的根茎,它处于世界的中心,是诸天神的驻锡地,是天神下凡和升天的天梯,故具有联结天地的绳索功能。苯教始祖辛饶米保且之化身就从这里下凡,还有360个苯教的神灵住在此山。
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苯教,他们所持的信仰各不相同,所信奉的神灵也不一样,但他们全都视冈仁波齐为神山,这就使冈仁波齐具有多种宗教迭加的神圣,使其发射出五光十色各种信仰的光辉、光环、光晕,使这座山成为万神殿,成为东方的奥林匹斯山。
冈仁波齐的另一批注,是“众水之源”。冈仁波齐是雅鲁藏布江、恒河与印渡河的发源地,亦即是阿里的四大“神水”之源。它们是:北坡流出的狮泉河,今印渡河的正源;南坡流出的象泉河,亦为印渡河河源;东坡流出的马泉河,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而南坡另一侧流出的孔雀河,则是恒河的上源……它们都是极富盛名的古文明之水。
相关推荐
慈缘基金将继续推进爱牧清虫藏区包虫病防治
1月5日,慈缘基金会在其新年活动上透露,今年将继续加强“爱牧清虫”公益项目的工作力度,协助政府推进包虫病防治知识普及、科教宣讲,以及疾病诊查工作。 目前,青藏高原是我国包虫病重度流行区,包虫病病程长、死亡率高、治疗费用高,给患者尤其是儿童及其家庭带...
2015-01-18 编辑:admin 3639西藏首届“声乐电视大赛颁奖晚会”拉萨举行
获得专业组民族唱法冠军的女歌手次仁央宗。 李林 摄 西藏首届声乐电视大赛颁奖晚会18日晚在拉萨举行。来自西藏自治区歌舞团的次仁央宗、加央次仁和雪域之子组合分别摘得大赛专业组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组合类的桂冠。 18日晚8时,颁奖晚会正式拉开帷幕...
2012-06-21 编辑:admin 6081国内外专家学者 同聚研究极地藏建遗产保护
7月9日至11日,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组织指导,让娘国际人文学院、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藏建专委会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藏建文化保护专项基金主办的“青藏极地藏建传统营造技艺和遗产保护国际论坛让娘峰会”在三江之源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
2018-07-18 编辑:admin 6798回溯藏传佛教历史 西黄寺博物馆开馆等你来
日前,西黄寺博物馆开馆大展《释迦牟尼、宗喀巴、历世班禅源流唐卡展》正在展出。展览以保护和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己任,精选藏传佛教爱国爱教史迹画卷,汇集不同风格流派的精美唐卡作品,折射出藏传佛教新学衔体系的历史渊源与光辉前景。 图为黑唐作品《释迦牟尼佛与...
2018-05-23 编辑:admin 6621联系电话:0974-8512858
投稿邮箱:amdotib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