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禁用塑料袋十年回顾

作者:佚名 来源:迪庆日报 时间:2008-03-21 09:43:26 点击数:
20世纪90年代末,香格里拉做出了一项超越当时中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的环保举措——在中国大陆率先作出禁止使用塑料袋的规定,开创了中国大陆“禁白”之先河。当香格里拉在禁白的道路上悄然走过了十年后,国务院一纸“禁白令”,吹响了中国“禁白”号角。香格里拉“禁白”成功,无疑是国务院施行“禁白令”强而有力的佐证:香格里拉境内早已实现无一塑料制品厂;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内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可循环使用的购物袋、布袋子、菜篮子在香格里拉普遍使用,香格里拉成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无白色污染的绿色区域,香格里拉甚至被省内外许多城市作为“禁白”的成功范例。徜徉在香格里拉的城市或乡村,优美、整洁的环境中,人们手拎袋子购物的情景成为了香格里拉一道独特的风景。从香格里拉发出
    “禁白令”至今, 消除白色污染后的香格里拉不断向着生态城市迈进,并用“禁白”的成功范例向中国及世界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深刻的意义。
    香格里拉深受白色污染的困扰
    数十年来,使用塑料袋早已成为了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但随之而来的白色污染也日益严重。香格里拉也不例外,在十年前,即香格里拉县城未“禁白”之前,城区附近塑料袋制品包装袋满天飞,公路沿线树枝、荆棘上挂满塑料物,给香格里拉的景观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负担,给旅游者从感官上留下了很差的印象。我州的很多景点如松赞林寺、纳帕海都分布在城区范围内,因人群活动频繁,白色污染严重;有名的高原保护湿地,因白色污染而导致景观被破坏,一些水体受到污染,引起污水泛滥;高原上的动物活动受到威胁,曾出现过牦牛因误食塑料袋消化不良而死亡的事例。据迪庆州环保局对香格里拉县城白色污染的统计数据表明,香格里拉县按照常住人口4万人计,日产垃圾约为40吨,在生活垃圾中,塑料废弃物占3-10%(取下限值),约合1.2吨。香格里拉县城建局环卫站副站长王秀芬告诉记者,在2001年香格里拉县“禁白”以前,环卫工人们每天早上扫大街时,遇到大风,塑料袋满天飞,追都追不上。还有那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塑料袋,路边四处可见废弃的泡沫饭盒、塑料袋,在每天处理的垃圾中,白色污染占到了垃圾的60-80%。
    “禁白”:从拾塑料袋开始
    20世纪90年代末,香格里拉县旅游业开始起步,优美的景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可是许多游客反映“香格里拉什么都好,就是到处可见的塑料袋造成了环境和视觉的污染”。“白色污染”影响旅游业发展,影响了城市景观。1999年迪庆州开始以香格里拉县为试点,由香格里拉县环保局具体负责香格里拉的“禁白”动员工作,香格里拉县环保局开始“禁白”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动员全县社会各界捡拾丢弃的塑料袋。香格里拉县城区职工带动着村镇的上万名群众对县城附近的舞凤山、江克山、白鸡寺、碧塔海、纳帕海两边的山及龙潭河、纳赤河、奶子河源头的塑料大棚进行来回梳头似的清理。领导干部带头后,广大群众纷纷响应,连续10天在山头和河道里展开前所未有的“禁白”活动。之后,香格里拉县环保局在宣传白色污染的同时,尝试考虑塑料袋的替代品,并出资60000元订购了10000个环保袋,到各大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进行无偿发放。由于高原地区温度、海拔等原因,经过环保部门的反复实验,环保袋降解效果不理想,最终没有在香格里拉县普遍使用,但香格里拉县环保局却对塑料制品替代品的初步定位为:一种容易降解、可反复使用、方便携带的袋子。
    比全国早8年的香格里拉县政府“禁白令”
    香格里拉县政府“第八号令”的出台可以说是香格里拉“禁白”工作的一个转折点,2001年4月6日香格里拉县人民政府通过“第八号令”即《中甸县关于禁止销售、提供、使用塑料袋的规定》,首次从政府高度明确了香格里拉向白色污染宣战的勇气和决心,而这一条例较之目前国务院的“禁白令”早了8年![FS:PAGE]
    《中甸县关于禁止销售、提供、使用塑料袋的规定》中,明确规定从2001年7月1日起香格里拉县境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销售、提供、使用塑料袋,禁止使用的塑料制品包括:
    临时使用的食品袋、手提袋、垃圾袋、一次性快餐盒等塑料包装物,同时鼓励群众使用菜篮子、布袋子、纸制品以及其它替代品。还对违反规定的个人和单位作出了罚款的规定,凡违反规定在香格里拉县城区销售、提供、使用塑料袋的,对责任人处以额度在30-3000元不等的罚款,对责任单位处以额度在300-3000元不等的罚款。“禁白令”发出后,香格里拉县迅速抽调了工商、旅游、城建、环卫、卫生等十几个部门骨干人员组成了“禁白”综合执法队,执法队对香格里拉县塑料袋批发商所持有的塑料袋进行有偿回收,对零售商则要求不准再出售塑料袋。这样一来,堵住了塑料袋进入的源头。
    空前的禁白执法力度:每天没收的塑料袋装满20平米办公室
    “空前的‘禁白’力度!”工商、环保局、城建、卫生等“禁白”执法多部门对香格里拉县的“禁白”工作这样评价。“禁白令”生效后,执法队见“白”就打,每天对香格里拉县城区使用塑料袋的情况进行不少于1次的检查。由于传统习惯使然, 群众、商贩一时难改使用塑料袋的习惯,这让执法人员遭遇了不少尴尬局面:凡是群众在街上拎着塑料袋的一律没收,没收时遭受到群众的咒骂;商贩则把塑料袋藏到内衣内裤里,对其无法正常执法;农贸市场卖菜的商贩们在遭遇了执法人员的几次没收、罚款后,干脆就不卖菜给执法人员……据香格里拉县环保局“禁白”大队长冯丽军介绍,香格里拉县“禁白令”出台后,“禁白”综合执法队每天没收的塑料制品包括塑料纸杯、塑料袋、一次性快餐盒、酒店塑料杯套等几十种,每天都堆积并装满了香格里拉县环保局“禁白”大队约20平方米的办公室。据初步统计,仅一年中, 香格里拉县就没收了100多万个塑料制品,其中塑料袋38万余条。
    据香格里拉县环保局长王建荣介绍,为了动员全县群众都参与这项工作,“禁白”工作人员通过散发宣传单、张贴宣传牌、报纸电视宣传和流动宣传广播等方式,进行了广泛的“禁白”宣传。同时,工作人员还采取挨家挨户宣传的办法,深入到每家商店、铺面、农贸市场,向摊主讲述“白色污染”对市容市貌、人体、土壤、家畜及水生物的危害,要求他们禁止出售和提供塑料袋及不可降解餐盒。
    塑料袋成过街老鼠:“禁白”全民自觉大行动
    香格里拉县第二农贸市场是香格里拉县城内三大农贸市场之一,也是塑料制品使用率最高的区域之一。据香格里拉县第二农贸市场主任李东红介绍,在“禁白”以前,市场内每天都要使用上万条塑料袋,由于塑料袋难于清扫,塑料袋流入下水道而阻塞的情况屡见不鲜,下水道一旦堵塞, 市场内污水横流,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每次堵塞后都要花上上千元钱进行疏通。自从“禁白令”执行后,香格里拉县第二农贸市场等几大市场对政府的这一行为拍手叫好,并自觉承担起对市场塑料制品的监督职责。“这一举措真的是太好了,下水道堵塞的情况也少见了,市场内卫生状况也随之好转了许多。”李东红深有感触地说道。自觉担负起市场“禁白卫士” 已经8个年头的苗长生是第二农贸市场的门卫, 他每天除了负责市场保卫工作以外,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市场内使用塑料制品的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使用塑料袋的商贩及群众,他就会把使用者“请”出市场。在城区各大农贸市场,背着菜蓝、拎着布袋购物的景象已经成为了香格里拉独特的风景线。[FS:PAGE]
    小中甸是外地游人进入迪庆的必经之路,也是进入藏区的南大门,在“禁白”前,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在美丽的景色中随处可见,有碍观瞻。“禁白令”后,小中甸机关干部纷纷担负起“清洁工”的角色,如今小中甸沿线杜鹃花海灿烂如霞,让无数游人留恋往返。原小中甸党委书记刘志光告诉记者:“‘禁白’令执行后,小中甸的生态明显好转,群众也从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直接受益,在当地任何地方,农村群众一旦发现游人在景区留下的塑料袋等垃圾,就会自觉捡起来。”“禁白”措施,使小中甸和香格里拉县在刚刚起步的旅游业发展中受益非浅,随即香格里拉县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
    60岁以上的老人自发到舞凤山拾塑料袋,部队官兵、学生清扫纳赤河两岸的垃圾,环卫站组织党员到环西路捡塑料袋,“禁白“宣传进校园、进单位、进社区,凡到香格里拉的游客,都会在车上听到导游关于在香格里拉禁止使用塑料袋的的温馨提示,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自觉加入到了“禁白”的行列中,香格里拉群众自觉抵制白色污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香格里拉良好生态环境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
    三年:香格里拉城区消除白色污染
    香格里拉县城区的军马场曾经是白色污染最为严重的一个区域,“禁白令”后,白色污染严重的军马场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中,成为了一个整洁卫生、环境优美的社区,而这只是香格里拉县“禁白”成功的一个先进典型。在香格里拉县城区消除城区白色污染至今的5年间,“禁白”范围迅速扩展到维西、德钦两县。现在全州范围内新知图书城、新华书店等全国统一的连锁店使用的塑料袋在香格里拉也不复存在,医院、酒店、农贸市场上无纺布统一替代了塑料袋,香格里拉的“禁白”成功范本吸引了云南省内昆明、曲靖、楚雄、大理、丽江等地州市前来参观学习,毗邻藏区环保部门纷纷前来“取经”。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在中国环保领域前列的香格里拉
    迪庆是“三江并流”的核心区,是“三江”中上游唯一植被保持较好的水土涵养带,对长江、澜沧江中下游的环境安全起着“门户”的作用,为巩固香格里拉的“禁白”成果,迪庆继续遵循政府牵头、制定有力的措施和制度、在人力、物力上给予的保障成为“禁白”成功的制胜法宝,不仅将“禁白”列入州长负责督办的10件实事之一,而且将其层层落实到各级政府的具体职责中。如今“禁白”不仅是群众关心的事情,同样是各级政府任期目标考核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3年起迪庆州环保局又在《中甸县禁止销售、提供、使用塑料袋的规定》基础上草拟出《迪庆藏族自治州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袋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草案)。目前,经过四次修改后,这项规范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袋污染环境防治管理的《办法》已经报至州发改委,正在争取州人大常委会立法。迪庆州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在谈到新《办法》时透露,目前制定的《办法》与《香格里拉县禁止销售、提供、使用塑料袋的规定》比较,在禁白的区域上有所扩大。今后,迪庆无论城市还是乡镇都将禁止使用塑料袋,同时在“禁白”的举措上更加严格,这必将对促进香格里拉今后城乡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链接: 
    塑料袋自出世迄今,已有逾百年的历史。1902年10月24日,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向世人宣布了一项发明——塑料袋。他的这项发明,一度广获好评,被誉为一场科技革命。但是,欧洲环保组织在纪念塑料袋“百岁诞辰”时,竟毫不犹豫地将其评为“二十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由于塑料袋方便、价廉,因而被人们广泛使用。资料显示,当前全球每年被人取用的塑料袋至少在5000亿个以上,平均每分钟100亿个。有环保人士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人类居住的地球可以穿上好几件“彩色衬衫”。然而,塑料袋用后如何处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头痛的问题。埋入土中吧,它却200年内不会降解,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在陆地或水中吧,被虎、豹、海龟、鲸鱼等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后,因不能消化而被活活梗死;焚烧吧,它会生成二恶英,令空气污染,使人致癌。
相关推荐
  • 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术语汉藏对照汇编

    青海省新词术语审定委员会审定颁布

    2022-09-06 编辑:青阳卓玛 4874
  • 青海师大推行3.5+0.5模式 930名大学生州县任教

    据悉,从昨日开始到明年1月15日,青海师范大学将有930名明年毕业的师范专业的学生将到本省玉树、果洛等地“顶岗支教实习”。这也是青海省教育厅推行的省内本专科师范生推行3.5+0.5学年模式,在缓解基层老师不足的现状的同时,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实战”技能。 民和...

    2009-09-01 编辑:admin 4508
  • 政协第十届海南州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恰隆重开幕

    会议现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海南藏族自治州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今日上午在海南州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中共海南州委书记旦科、州长更藏加、人大主任缪善良、统战部部长豆本加等党政主要领导,政协主席尕玛加、副主席才索加、更藏班玛南杰、卡毛吉、文化春、任建民...

    2010-03-09 编辑:admin 5877
  • 四川省藏区春节藏历年期间各类活动丰富多彩

      歌舞表演、新年晚会、春节游园……今年,藏历新年和农历春节同为2月19日,阿坝、甘孜等地准备的新年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藏戏、山歌,受年轻人欢迎的综艺晚会等将轮番登场,让各族群众共庆新春。   藏戏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历新年看藏...

    2015-02-11 编辑:admin 5299